標籤:

扎!心!了!我投資了小鮮肉!

關注微信公眾號:女人管錢

馮小剛說:

「不用小鮮肉,

一樣能拍出最牛的青春片。」

我覺得他是一個偉大的預言家。

01.

故事要從這裡開始說起......

「哇!農農一笑我的心都要化了!」

「范丞丞的新發色帥到爆表!」

「表白我們家寶寶蔡徐坤。」

沒錯,我要說的就是愛奇藝今年的開篇之作——《偶像練習生》。

魅惑的眼神、甜甜的笑容、炸裂的舞台表現,這群平均年齡只有18歲小鮮肉以滿滿的新鮮度引得無數迷妹盡折腰,同時也創造了超高流量。

截至目前,九期節目的總點擊超過18億,微博閱讀接近80億,幾個大熱選手席捲式地承包熱搜。

超高的流量自然吸引了大批金主爸爸搶著投錢。農夫山泉、小紅書、你我貸和網易雲音樂非常「幸運」地搶到了這個「香餑餑」。

為了對得起金主爸爸們的贊助,節目組在廣告營銷上下足了功夫:品牌logo在節目中無死角露出、粉絲要通過關注贊助商獲取投票通道,最不要臉的是,每期練習生的第一名可以獲得個人打榜時間,短短兩分鐘內,練習生有一分半都在念廣告詞。

我很久沒看到過可以跟腦白金匹敵的洗腦廣告了。

這廣告的效果應該是極好的吧。

但,事實恰恰相反。

花了大價錢的贊助商們並沒有等來飛速上揚的曲線,擺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個令人崩潰的結果:小鮮肉們的熱度和產品的熱度就像飛機和火車。

飛機永遠在天上飛,而火車一直在地上跑。

從百度指數發布的波浪圖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節目每到周五周六,熱度會到達高峰,但廣告主的熱度一直在貼地前行。

明明不是兩條平行線,卻永遠沒有交匯的那一天。

金主爸爸們的錢就這麼打了水漂,成了錢多人傻的「冤大頭」。

他們此刻只想唱起那首《太委屈》。

02.

我們接著來看下一個悲傷的故事。

若問小鮮肉代言哪家強,手機市場絕壁上榜。

不是有這句話么,「世上綜藝千千萬,OPPO、vivo各一半。」

看看這兩家手機的代言人名單:鹿晗、李易峰、TFboys、陳偉霆、楊洋......頂級流量小鮮肉一個不少,我真心覺著這兩個牌子混的是娛樂圈。

原先專註於產品的小米和華為也按耐不住,緊隨其後開始了「搶肉大戰」,特別是小米,愣是花了兩倍的價錢從華為手中搶來了吳亦凡,還煞費苦心地狂鋪廣告,為的就是洗掉他身上的華為印記。

小鮮肉們帶來的銷量也確實非常耀眼。

光從旭日大數據公布的2017年國產手機品牌銷量總榜來看,2017年全球的手機銷量約20億部。其中,OPPO、vivo、華為、小米牢牢佔據榜單前五的位置,出貨量和市場份額都在上漲。

這數字太讓人興奮了,OPPO、vivo應該賺翻了吧!

哎...你們這麼興奮,我都不忍心告訴你們:

和投入的相比,他們賺得未免有些蕭條。

從Counterpoint公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的市場數據來看,一台OPPO手機的平均利潤為91元(14美元),vivo為85元(13美元),華為好一點,利潤為98元(15美元)。而沒有明星代言的IPhone呢?人家一部手機可以賺980塊(151美元)!

那小鮮肉的代言費呢?高得有點不可描述啊!

鹿晗代言費8000萬,吳亦凡8000萬,TFboys緊隨其後,7000萬,楊洋4000萬,李易峰也將近4000萬......

如果我沒有記錯,企業應該是以賺錢為目的的吧?

下了這麼多血本請小鮮肉,賺得還不及蘋果的一根小指頭,敢情他們的口號是:「辛辛苦苦辦企業,兢兢業業養小鮮肉。」

更尷尬的是,在最賺錢的高端手機的市場,蘋果的統治力從未動搖。

我問了很多身邊的朋友,「你會買一部5000塊的OPPO手機嗎?」,大家的回答都異常默契:「我幹嘛不再多花點錢買一部iPhone啊!」

因為在大部分人心裡都有一個「隱性標準」:小鮮肉代言的手機是流行的,但不是高端的。

順帶給這些手機大佬們點一首《泡沫》好了。

03.

如果說小鮮肉們在產品營銷上帶來的效果還算是初見疲軟,那麼,在電影市場,賣「小鮮肉」特別容易栽跟頭。

比如以下這些:

《建軍大業》堪稱一部小鮮肉收割機,一度喊出16億票房,最後僅收入3.8億元,說好的國慶獻禮呢?禮輕情意重啊?

《鮫珠傳》請了《那些年》的王大陸,製片人也豪言「至少20億」,票房最終定格在了可憐的1.14億;

而楊洋主演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號稱8億保底,最後延長放映期也只掙扎到了5.35億。

不知道這些「號稱」的人有沒有想過被啪啪打臉的那一天。

反之呢,要是哪個導演想拍一部口碑炸裂,票房破紀錄的片子,「不用小鮮肉」似乎能讓那一天來得更快一些。

黃軒的《芳華》,豆瓣評分7.8,票房14.22億;

張涵予的《湄公河行動》,豆瓣評分8,票房11.85億;

吳京的《戰狼2》,豆瓣評分7.5,票房56.79億;

張譯、杜江的《紅海行動》,豆瓣評分8.5,票房35.48億。

看到了嗎?沒有小鮮肉的電影才是好片的正確打開方式。

大熒幕上小鮮肉不吃香了,小熒幕還會遠嗎?

小鮮肉電視劇收視率低迷、被積壓撤檔還是小事,有的拍出來之後就被打入冷宮,永遠等不到被觀眾臨幸的那一天。

湖南衛視的《擇天記》收視率徘徊在1%左右的成績,這與鹿晗超高人氣相比,差了十萬兒八千里;

張藝興的《求婚大作戰》首播收視0.5%,豆瓣評分就4.1;

盛一倫的《將軍在上》遭江蘇衛視退片,金馬影后馬思純也無奈連帶著遭了秧。

千言萬語一個字:哎......

04.

產品營銷失靈、坐上電影市場的冷板凳、電視劇扎推被退......

這一切的一切,全都指向一件事情:「小鮮肉」們的頹勢擋也擋不住,他們正在變得越來越不值錢。

為什麼會這樣?!那些受到資本萬千寵愛的小鮮肉們不起作用了么?

是國民審美升級了嗎?是小鮮肉人設崩塌了嗎?還是業內三番五次的批評?

但這些原因並不能夠讓小鮮肉們的下滑趨勢顯得板上釘釘。

真正給小鮮肉們潑冷水的,不是別的,而是——人口年齡結構的改變

這兩個八竿子打不著的事情怎麼成了因果關係?!

我們往下看。

[指數思維]在2017年調研了一組數據,特選了一組擁有頂級流量的小鮮肉來分析他們的粉絲組成。

他們的粉絲年齡多集中在19-24歲,正是少女心泛濫的年紀,每天就想著讓吳亦凡喊你起床,鹿晗哄你睡覺。

其次是12-18歲和25-34歲,前者屬於青春期的懵懂,後者屬於熟女們的最終幻想。

35歲以後還追在小鮮肉屁股後面的少之又少。比如說我媽吧,那些小鮮肉的臉和名字從來就對不上號,看電影只認黃渤、馮小剛。

我們再看看近幾年的人口出生率和17年的人口年齡結構圖。

把這兩組數據放在一起,一個重要的信息呼之欲出:19-24歲的年輕人慢慢長大,而出生率加速下行,這樣一來,喜歡小鮮肉的人群自然減少,30-59歲的人口在不久後就會成為社會的絕大多數,他們可不需要小鮮肉來滋養他們的精神世界,他們最喜歡看的是黃渤、陳道明、胡歌這樣的,有大批代表作撐腰的演員。

所以啊,小鮮肉價值的下滑怪不得觀眾的挑剔和業內人士的批評,只是隨著人口結構的改變,對他們又感興趣又肯花錢的人變少了,沒人給小鮮肉買單,資本還會硬往上湊嗎?別忘了,資本沒感情,比誰都勢力。

真應了大潤發創始人黃明端離職時說的那句:戰勝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

05.

回想中國的娛樂市場,無論是深受港台影響的90年代,還是現在什麼風都有的全民娛樂時代,藝人都可以分為兩大類:靠臉吃飯的和靠作品吃飯的。前者我們通常叫明星,後面的我們會稱呼為演員、歌手、表演藝術家。

對於一個演員或者歌手來說,他們的價值會直接體現在演技和歌藝上,無論到什麼時候,都會有人買單,不信你看費翔的那首《冬天裡的一把火》和電視上重播了無數遍的《西遊記》,是不是人人都知道,根本不分年齡段。

再看看幾乎沒宣傳就成為爆款節目的《聲臨其境》,朱亞文的「寶貝兒」蘇炸了萬千女性的心,實力派的勝利總是那麼地令人服氣。

但小鮮肉正好相反,他們有顏有資源,有粉絲有機會,就是沒有代表作,他們的價值只有流量,而流量的來源也只有一個,那就是年輕的粉絲。

表面上粉絲對偶像言聽計從,每天都上演著愛的供養,可實際上呢,粉絲們會成熟、長大、變心,最後毫不留情地把你拋棄。

我只想說,沒有代表作的小鮮肉就是粉絲的傀儡而已。

失去粉絲的小鮮肉也就是個長得稍微好看一點的年輕人而已。


推薦閱讀:

鹿晗是娛樂圈的一股清流嗎?
為什麼鹿晗和大張偉關係那麼好?
如何評價鹿晗粉絲的素質?感覺他粉絲年齡層很小 幫忙不少 拖鹿晗後腿的是真多?
喜歡鹿晗,後來…卻愛上了老高怎麼破?

TAG:鹿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