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得想名字
未來不定期會在網路上更新一些亂七八糟很醜陋的文章。之所以加了這麼多定語,什麼不定期什麼亂七八糟什麼很醜陋,主要是因為我懶,未來充滿了我不會再繼續寫了的確定性。所以,先在這裡感謝大家冒著這篇文章成為我絕筆的風險閱讀。
近兩年,有很多愛我的姑娘和小夥子關心我在網路上哪裡還有文章?寫過什麼文章?還寫不寫文章以及到底在忙個雞巴?我一般統一回復如下:本人減少在線上的文字輸出,一是因為閱讀量不夠和三觀很幼稚導致的只能寫段子,二是因為在線下做了很多工作比如編劇和表演之類的,佔據了我大量的時間,三是對現在的互聯網環境深深擔憂,害怕表達不出我想表達的樣子。現在統一回復一下統一回復:去他媽的一二三,我就是懶。
我時常想,如果我筆耕不輟,日日玩命輸出,會不會成為一個會演Sketch的王小波?然後眼前就會浮現高考成績出來後,我媽指著鼻子罵我的那一幕:你特么要是勤奮一點,多學學習,能考不上重本?
我媽把我一切生活的不盡如人意歸結為我的懶惰。學業不行,懶惰;工作不好,懶惰;體重過大,懶惰;不交女朋友,懶惰。到今天終於我也能一個月賺上萬把塊錢,我媽才開始漸漸消弭她的偏見,對我爸語重心長:這孩子終於知道努力了。
我媽從小就教育我要勤奮,但我一直覺得懶是人性。由此可見,我從小到大接受的都是反人性的教育。這太特么殘酷了!不過幸好,我在反人性中一直保留著人性。
這兩年我媽對我的印象開始改觀,起源於我們倆通電話次數的越來越少。剛畢業那一會兒,我幾乎每一天或者一天半就會和我媽通一次電話,雖然也說不出個屁,無非就是就吃飯這個話題進行或長或短的探討,但依舊例行公事,周期嚴肅得像少女的姨媽。後來忘記了在哪個Timing,我無意(或許有意吧?)地讓通話周期變長,經過了數年圓滑地過渡,終於到了今天的半個月一次或者只聊微信不通話。我媽的理解是,因為我越來越忙,我終於從好吃懶惰變成了勤奮Boy——我,勤奮了。現在統一回復一下我媽:不是因為我勤奮了,是因為我更懶了。
我媽甚至為了塑造我的勤奮人設,每年過年回家都會在親戚朋友面前標榜我的努力程度,說我是家族的鐵人,李進喜。我為了融入這種價值體系,我還要不停地給晚輩們講愛迪生百分之一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汗水的故事。我的小侄子們聽得一愣一愣的,他們都充滿幹勁,將來想成為我這樣努力的大人。在他們意淫這一切的時候,我打遊戲去了。
也不是沒有能看破的孩子,我表妹就比較聰明,他覺得像我這樣上過網路綜藝的大人物,即便是過年回家,也要埋頭寫劇本、開電話會議、跟製片人撕逼,為什麼他不寫劇本不開會不撕逼,偏偏天天在家打魔獸呢?
我媽引用我的話回復她:你哥在收集素材。
我妹笑了,我教育她:笑你妹,如果你未來看到一部影片,講述一個獵人從1級到110級心路歷程的故事,不要懷疑,那就是我拍的。
即便我已經這麼努力了,可程度甚至都不及我姨夫的十分之一。我姨夫除夕當天還要在寺廟做十幾小時的義工,他沒出家,只是一心向佛,盼來年一個好彩頭。可嘆的是,他一年四季,日日如此,我總在背後吐槽他,還不如出家,沒準什麼事兒都不耽誤,還能輕鬆一點。
過年時我姨夫抽空見了我一面,深情聊了半個鐘頭,我知道他這一年都沒什麼收入,天天做義工能有什麼收入?所以在這方面我還是有自信跟他爭一爭的。我姨夫問我,在北京生活工作一定特別辛苦吧?我嚶了一聲,順著勤奮人設跟他講了做編劇連續一周每天開會16小時的故事。我姨夫感嘆了一下,就拿起掃把回寺廟做工了。
但事實上,這16小時的故事只是特例,在我人生里只發生過一周,而我姨夫的十幾小時卻是在每天發生。在那一刻,這則特例就像是拳頭,打穿了階級壁壘,讓努力程度和經濟收入成正比這條公式可以寫進自然法則了。可如果在當下我告訴他實情呢?我一年中的很多天,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睡覺,剩下的個把小時還要Social、吃外賣、泡妞、吹逼、玩貓、打三小時的塞爾達……聽到這兒他會不會折斷掃把發泄?還是會默默承受這一切?
我有時會蹦出一些指導性的意見,比如跟我姨夫聊聊讓他把做義工的精氣神放在做點小買賣上,那他一定不會像現在這樣落魄,但我又不好指手畫腳什麼,那畢竟是他的信仰。反過來對待晚輩的時候我就很教條了,我有一個一心想成為英雄聯盟職業選手的外甥,他已經向我證明了,除了實力之外,他完全有成為職業選手的資格,比如每天花在這上面的時間。我看了下他的戰績,水得一逼,確定了他成為不了UZI,他連盧本偉都成為不了。我告訴他,你人生的前十幾年所有重要的事情只有學習一件,你都做不好,你能成為你妹的遊戲高手?他說,他很努力。我說,你很努力,但努力的方向錯了,你看我姨夫,你就是他。他說,我不是他,他是蠢。我說,你怎麼知道自己不蠢?他說,我覺得我自己不蠢。我說,我姨夫也覺得自己不蠢。
沒有得到我的支持,他有點彷徨,後來就沒再聊了。臨走之前,我囑咐他,別把今天的對話跟我姨夫講。
我知道有很多人跟我姨夫和外甥一樣,說到某件事情,都特別努力,懶是人性,他們居然不懶,他們真尼瑪沒人性。其實努力是一個需要經過長期思辨過程之後才能得到的產物,不止關於事業的細分領域和方向,更與個人天賦、政治環境和經濟水平等客觀因素息息相關。我天天練三分,也成為不了庫里。而我只要在恰當的時間,遇見恰當的事兒,激發恰當的靈感,就可以寫這篇文章了,雲淡風輕,只是很多人不明白這些。
絕大多數人視懶惰為反派大魔王,阻礙人類進步的咸豬手,文明的阿喀琉斯之踵。但我反而覺得,在這個時代,懶惰已經成為中性詞了。我們現在在形容一個人懶惰的時候,往往是不帶有歧視色彩的。我的很多朋友都非常懶惰,我也樂意這樣形容他們,無論貧窮還是富有,健康還是疾病,都非常懶惰。理由也很簡單,享受當下,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想成為馬雲或者馬化騰。我有時很看不慣,會說兩句,但說來說去又覺得,我這麼喜歡價值觀輸出的人都沒有什麼好輸出的,因為人家懶到懶得聽。
在採集和農耕的時代,懶惰是要遭報應的,除了要受到同行的排擠,甚至有可能面臨無糧過冬的慘境。這麼來看,文明的進步就是要讓人類擁有懶惰的資本。只不過當下的社會制度沒有那麼完善,科技水平沒有那麼發達,人類還沒有足夠的底氣把懶惰變為褒義,誰特么不想過《機器人總動員》里人類那樣的生活,一團肥肉,往椅子上一癱,光用腦電波意淫就夠了,到時候誰的想像力都沒有我豐富。
好了,鋪墊了這麼多,其實也就是想告訴大家,不一定會寫下一篇文章了,懶。
睡覺。
推薦閱讀:
TAG:懶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