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想性錯視:從火星人臉到顏文字
03-29
我們在上一期節目里認識了「空想性錯視」這種有趣的認知現象,本期內容將繼續這一主題。
與任何認知現象一樣,空想性錯視將會不可避免地受到經驗的影響,同時反過來影響經驗。我們已經看到了這些影響如何妨礙了認知的客觀性,但是在這一期節目里,我們又將看到這些影響如何不知不覺地豐富了整個生活。
https://www.zhihu.com/video/956669379925069824以下為視頻文字稿:
我們在上一期節目中討論了「空想性錯視」這種有趣的認知現象——人類能在各種司空見慣的東西上突然發現一張人臉,定睛一看才知道自己走了眼。而且空想的對象不僅限於人臉,與人類關係密切的動物也常被錯視出來。
比如靈長類本來是熱帶樹棲動物, 有大把機會接觸大型蜘蛛和蛇,所以對這兩類外形的動物產生了本能的恐懼,人類走出非洲全球廣布之後仍然多少保留了這種本能,有些人的大腦先天性地對蜘蛛和蛇的形狀格外敏感,極端時還會表現為恐懼症。當然,空想性錯視也受到後天的塑造,因為大腦還有兩側分工,其中左腦梭狀回更擅長處理熟悉面孔,使我們更快認出曾經接觸過的人。對此,最典型的例子是那一大堆「耶穌顯靈」的破銅爛鐵煎餃烙餅——就是因為耶穌受難的形象在基督教世界裡深入人心,大腦在第一時間就將它認了出來。而另一方面,空想性錯視的結果經過意識加工,就能變喚起更加複雜認知行為,與人們的文化背景聯繫在了一起。比如1975年7月,海盜號火星探測器發回了火星地表的照片,人們立刻「敏銳」地看到一座恍似巨大人臉的山丘,火星人的謠言一時四起。直到2001年,全球探勘者號拍攝了更加清晰的火星地貌才揭曉了真相其實平淡無奇。但是人類文化中還一種有意為之的「空想性錯視」——長期以來,很多人不肯相信偶然就只是偶然,他們認為冥冥之中有神秘的力量推動著一切。
比如曾在歐洲盛行的「讀茶術」:即仔細觀察留在杯底的茶葉沫,如果它看上去像什麼東西,那就是徵兆了。以及更古老的鉛占卜術(Molybdomancy)和腸占卜術,即把一小塊鉛塊融化後投入冷水,觀察凝結物像什麼;或者宰殺獻祭的牲畜,觀察肝臟上的血管分布和組織起伏。這都可以追溯到古羅馬乃至更古老的時代。另外,梭狀回加工視覺信號不但識別五官的位置,還識別符號的形狀,比如文字。東方的中國人因此會不均勻地燒灼動物的骨骼,使其開縫爆裂,再從中讀出讖語——這就是甲骨文卜辭的情形。像這樣的占卜術都是在空想性錯視的基礎上借題發揮,反映的都是主觀心理,而非客觀實際——於是在上世紀20年代,瑞士精神醫生赫曼·羅夏克(Hermann Rorschach)發明了一種著名的「墨漬測驗」,即拿出10張墨漬對摺後的隨機圖案卡片,詢問測試者這些圖案初看起來像什麼,再看起來又像什麼,據此判斷受試者的性格——這種看起來非常精妙的心理診斷方法在60年代一度廣泛流行——但是人們很快發現,精神醫生對受試者的回答的分析照樣建立在自己的空想上,墨漬測驗實際上是一種占卜的占卜,毫無規範可言,現在已經被當作偽科學拋棄了,只因為生動形象而用在電影片段里。科學容不下的空想和錯覺,藝術卻非常珍視,利用空想性錯視構造的藝術品總有妙趣橫生的效果。義大利文藝復興畫家朱塞佩·阿爾欽博托(Giuseppe Arcimboldo,1527-1593)在一生中創作了大量錯覺繪畫,用水果、蔬菜、動物、書本等日常物品堆砌成人的肖像,還因此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斐迪南一世的宮廷畫家。400多年後,超現實主義繪畫又從中汲取了營養,達利的作品尤其喜歡在景物中暗藏人臉,這對觀眾來說是一次空想性錯視,而對畫家來說就成了視覺雙關,營造如夢似幻的效果。
同時,我們必須承認藝術創作不是少數人的專屬——1982年卡內基美隆大學電子布告欄上出現了 和 : - ( ,人類對誇張表情的預處理能立刻識別出這是橫過來的笑臉和哭臉,隨後越來越多的ASCII加入進來,形成了席捲全球的顏文字亞文化——尤其在亞洲,各種非拉丁字元讓顏文字像漫畫一樣生動,在幾十年的進化中,甚至出現了綜合多種語言和符號構造的超級表情。比如這個掀桌子,(╯‵□′)╯︵┻━┻表情綜合了括弧、引號、豎排括弧,乃至圖形界面中罕見的方框繪製符,還有這個慟哭,綜合了日文、藏文、寮國文和西里爾字母,真可謂挖空心思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