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過又失去,總比不愛好 | 豆瓣9.5美劇《我們這一天》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篇關於美劇This Is Us的觀影,

作者是簡單心理認證諮詢師彭照亭。

美劇很好,影評也充滿諮詢師的洞見,分享給大家。」

《我們的這一天》 ——那些喪失和創傷帶給我們的

文 | 彭照亭 簡單心理認證諮詢師

編輯 | 山兔

(這篇劇評可能有劇透哦)

毫不誇張地說,這部美劇《This is us》真是把我哭瞎了。上一次身邊放著紙巾盒一把鼻涕一把淚看得不能自已的是韓劇《請回答1988》。這兩部曾經榮登豆瓣2015和2016得分最高的韓劇和美劇。當之無愧的催淚彈劇啊。

關於這部劇的故事梗概以及第一季的內容概要我在這裡不做贅述。大家可以翻閱其他相關影評。這篇文章我重點想從心理學的角度,嘗試探索和分析在第二季中,逐漸被揭開的「Jack之死」對三個主人公在接下來的20年里產生了怎樣的心理影響,從而讓我們看到第一季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同一個家庭的三個兄妹的「獨特人生」。

一開始我們可能無法很好地理解,為什麼一個看起來如此健康,開放,溫情四溢的家庭里,會出現攝食障礙患者,藥物成癮者,以及一個對自己無比苛刻的完美主義者。三個孩子在一對「標本式」好父母的養育中長大,卻依然在中年時陷入各自的人生「漩渦」里垂死掙扎。

當然這也許正是此劇最吸引人的地方,我們看不到爛俗的高富帥白富美和傻白甜,也沒有唏噓的童話故事裡的happy ending。有的只是現實世界裡每一個普通人的真實人生。

真實的人生是什麼樣子?是大量的不完美,是各種人性的弱點和個體的局限,是主觀體驗中大大小小的缺失和遺憾,是隱匿在我們日常生活縫隙里不同程度的各類「癥狀」。

此劇一開始就活生生地向觀眾投下幾枚「炮彈」:

Kate一直艱難地運用各種方式控制飲食調節體重卻始終敗給自己;Kevin終於鼓起勇氣告別二流喜劇情景劇卻在新的領域裡困難重重同時感情世界一片荒蕪(愛無能);

工作狂Randall突然在某一天和素未謀面的親生父親相認並且執意接他回家嚇壞了妻子和孩子。所有這些隱隱作痛的疑問隨著倒敘父親的離世像剝洋蔥一樣層層遞進,每剝一片都能刺激我們的淚腺。

隨著第二季的放大鏡逐一推進,以「父親的死」作為貫穿整部劇的主線逐漸清晰開來。這個家庭一直以來表面的和平,終於被凱文藥物成癮導致最後精神奔潰後的失控(帶著侄女酒駕)而激烈地打破。

他被迫接受心理治療。此時第二季最精彩同時也是最傷痛的轉折點來了!所有家人原本為了支持凱文的心理治療和康復而聚集到一起,卻猝不及防地歷經了一場「刀光劍影」的家庭治療。

凱文在治療師的鼓勵下,表達了自己從小到大在家庭里一直體驗到的情感忽略。整個微妙的家庭關係動力場開始被撬動,緊接其後他直言了一個讓所有人錯愕而心痛的事實。

這個突破口直接撕裂了所有人希望在記憶里保存的父親的理想化形象。

這就是,原來那個細膩、溫暖、剛毅、充滿力量的全能的父親,那個帶逃課的女兒去參加她偶像簽售會的父親,那個親自跟兒子挑選西裝並且教他打領帶的父親,那個鼓勵兒子去約會並囑咐他應該舉止紳士的父親,那個看似從來沒有被任何困難打倒的全身發光的男人,竟然也有如此無助的時刻,竟然也用酗酒來逃避他的人生瓶頸。

然後在某一個毫無預兆的父親最愛的超級盃的夜晚,因為一場意外火災,父親為了回去救女兒最愛的狗吸入過多濃煙而促發心臟病猝死。一個不捨得讓任何人失望的英雄般的父親,在他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沒有任何人在身邊。

對於一個家庭來說,這個突如其來的噩耗如同颶風一般直接粉碎了所有人的人生信仰。接下來三個孩子在此後的二十年各自背負著這個無法承受之重,開啟了和父親各種「連接」的尋求之路,這些連接便是Kevin在家庭治療里道出的各種「成癮」。

成癮,用積極心理學的視角來解釋是我們暫時用來逃避痛苦的方式。我們躲在某一種重複的無法自控的過度渴望里惡性循環著,來避免產生某些更深層次的無法面對和處理的情緒情感。

劇中Kate一直無法剋制自己對大量垃圾食品的成癮,食物是她慣常用來緩解自己各種情緒問題的「毒品」,為什麼呢?因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父親是曾經唯一一個全然接受女兒原本的樣子,不評價不介意她的體重,甚至偶爾縱容她對食物的偏愛,在她異常失落的時候偷偷帶她去冰淇淋店的人。

幼年時期關於食物的美好記憶,或許象徵著父親無條件的愛和接納。這種「無條件的愛」有多難,我相信所有為子女為父母的人都有深切的體會。

值得一提的是她後來遇到了人生伴侶Toby,這個寬厚善良的男人正和她的父親一樣,毫無保留的純粹地愛她、支持她,從不放棄,讓她在他眼裡重新活過來發出耀眼的光彩。用Kate自己的話說:「You changed my life,you saved my life」。

Randall在父親過世後戴上他生前手錶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在延續著父親的完美主義。他想成為父親。這同樣對某個人的高度認同和內化。

如果說Jack的完美主義來源於他要努力地成為一個和酗酒家暴拋妻棄子的爸爸截然相反的人,那麼Randall的完美主義可能源自於Jack突然離世後,他也同樣需要更早地變得成熟理智,支持極度悲傷的母親和兄妹。

第二季中他堅持想要收養一個孩子,做了父親37年前對他自己做過的同樣的善舉,也算是報答和紀念父親的一種方式。父親骨子裡的慈悲和無意識中的拯救式幻想,早已潛藏在Randall的精神世界中。

我們看到在第一季他找到自己的生父然後用盡全力想治療他的不治之症,作為工作狂他幾次拋下工作耐心陪伴Willian渡過他所剩無幾的時光,現在看來似乎也是在對Jake的陡然逝去作某種彌補。

因為在父親最後重新衝進火場的那個瞬間他沒有來得及阻攔,他也沒有來得及守護在父親身邊陪他走完最後一刻。我想這個過程中,他真正地完成了對父親最深刻的共情,並且找尋到了自己真正要想得生活。

Kevin在這部劇里看起來貌似是問題最嚴重最任性的那一個,一直在自我救贖和自我毀滅的循環里無法突破,無論是事業還是親密關係。最後被藥物成癮折磨得幾近崩潰。

如果說Randall延續了父親完美的無懈可擊的那一面,毫無疑問Kevin無意識認同了父親的陰影部分,認同了父親的壓抑、脆弱、無助、逃避和自我攻擊的部分。

但與此同時我又強烈地感覺正是這些讓他成為本劇里最勇敢真實的那個人。不可否認他那場如狂風驟雨般的家庭治療擊中了每個人內心的痛點但同時也激活了整個家庭重新哀傷和治癒的力量。

無論是哪一種認同,都是每個人各自在漫長的沒有父親的日子裡用力「靠近」父親的途經。甚至randall後來辭職開闢了新的事業,買下生父生前住過的一棟貧民樓,彷彿也和Jack未完成的事業有關。

這個平凡的父親為家庭奉獻了大半輩子,卻一直有個開創屬於自己的建築公司的夢想。只可惜止步於火災的那一夜。而這個未完成的夢想,Randall和Kevin想為他去實現。

有人說,第二季完全可以改名為「父親是怎麼死掉的」,我覺得這恰恰是本劇編排得最精彩的地方。父親作為三個孩子前十七年的一個不可或缺的人格榜樣和精神支柱給於他們每個人恰當的教育,引導和陪伴,讓每個孩子都能最大程度地作為獨特的個體,發揮自己的潛能和創造力。可Jack恰恰在孩子們17歲這一年走了。

17歲對於大多數孩子是什麼樣的年齡呢?是打破父母理想化尋求獨立的年齡,是渴望建立自己內心規則的年齡,是一邊認同一邊懷疑一邊叛逆甚至想要超越父母的年齡,是身體和心靈極速成長的年齡,也是他們企圖從心理層面脫離父母的年齡。

17歲的Kate已不再相信父親從小到大眼裡「完美的自己」;17歲的Kevin直接顯示出了所有青少年男孩對父親的公然的挑釁和攻擊;17歲的Randall也非常明確地拒絕了父親眼裡更適合他的哈佛大學。

這三個孩子在那一年在同時完成與父母的分離。而分離很多時候意味著反抗和拋棄。可那場意外讓他們最終沒有順利地完成這個分離。

於是他們固著在十七歲,各自懷著對父親的內疚,無法釋懷的愛恨,走完了20年。有的無法控制,有的無法超越,有的不能放下。

所有人都小心地遮掩著迴避著否認著父親意外死亡的這個事實。所有人都用自己的防禦機制構建了一個「父親依然活著」(活在他們每一個人的身上)的世界,直到這個世界突然崩塌。

如此說來,第一季是果,第二季是因。進一步說,這個家庭背後巨大的創傷一直等待被真正地揭開,看見,接受,和解和跨越。這個過程充滿了不可言說的苦楚和掙扎,這是一個重新直面傷口,完成哀傷的過程。

潰爛的傷疤終於在陽光下被攤開和照耀。面對喪失,或許我們要允許悲傷的浪反反覆復衝擊海岸,一次又一次勇敢地經過它們,直到有一股新生的力量從無到有,從心底最黑暗的角落滋生出來。完成了哀悼,才能重新啟程。

然後,才有了20年後Kevin在父親最愛的那棵樹下和已故的父親談心,和自己的和解;才有了20年後Kate終於能坦然面對自己心中積壓的悲傷真實表達自己的愛和恐懼,擁有了彌足珍貴的愛人和朋友;才有了20年後Randall勇敢地放棄了令人羨慕的職位重新開始另一種更辛苦但更有意義的人生。

我們的這一生,其實是一個不斷接受各種喪失的一生。從出生開始,媽媽溫暖的子宮就是我們面臨的第一個喪失。接下來是媽媽的乳房,安撫奶嘴,某個過渡性客體。然後失去的是父母全然的關注和照顧,童年的某個玩具或者心愛的寵物。

慢慢地我們發現那些不斷走近我們的人後來也陸陸續續走出了我們的人生。也許是某個喜歡的老師,學生時代的摯友,瘋狂愛著的戀人。最後甚至是我們的父母和子女。

所有的關係連同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有機生物一樣,不斷地開始,存活和泯滅。而往往當我們和某個很重要的客體建立了非常親密或者深刻的關係,當我們把某個人當成自己的榜樣,支撐,不可或缺的拐杖;

當我們把自己深愛的人當做自己的一個部分。失去他們,等於連同失去了我們自己。而這個喪失在現實生活中更多的發生不是死亡,而是關係的中斷和結束。

然而,正是這些大大小小的喪失,讓我們對時間和生命充滿敬畏,讓我們能成為更豐富更悲憫的人,讓我們對當下的擁有倍感珍惜。喪失,意味著曾經擁有過。

有時我們真的要走很久才能明白,人活著也許不是為了快樂。快樂和自由一樣,需要有邊界才能有意義。是喪失和痛苦賦予了快樂的意義,因為喪失過,我們才知道,曾經那些陽光慵懶的吵吵鬧鬧哭哭笑笑平淡而瑣碎的擁擠的不完美但是互相陪伴有你有他有我的日子其實都很快樂啊。

我們中的每一個人,都可能是Kate,Kevin和Randall。

想用本劇的一句話作為結束,「愛過又失去,總比不愛好。」

編輯們最近在追一部真人秀

講的是五個 gay 蜜改造邋遢男人的故事

大家想聽我們聊聊嗎?

想就點個讚唄~

更多觀影:

「遭老師侵犯案」女童撒的這個謊,毀了無辜老師的一生|重溫《狩獵》

如何毀掉一個孩子?《黑鏡》的答案是:保護Ta

忍受暴力,才能活下去?《神秘巨星》講了個徹底的悲劇


有溫度有態度的心理學知識:關注公眾微信號「簡單心理」

聽心理課/參加心理訓練營:www.jiandanxinli.com/learns

預約心理諮詢:jiandanxinli.com(或下載簡單心理APP)

心理諮詢師專業學習課程:https://uni.jiandanxinli.com/

推薦閱讀:

為什麼階層不平等那麼討人嫌卻始終難以消除呢?
直面慾望有多重要?
繪畫心理分析之1----望向左邊的眼睛
心理諮詢是要聽故事的
兒子打了老子,還配得到原諒嗎?

TAG:生活 | 電影 | 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