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局的誘惑 | 感謝這個無肉不歡的青銅時代!

周王說:我吃肉,必須九鼎!

吃飯在青銅時代是一件極其複雜的事情。對於此等大事,最有發言權的應是生活家周王。「擇其柔嘉,選其馨香,潔其酒醴,品其百籩……以示容合好」,優選食材、搭配配菜,還得使用精美的器具加以擺設,依據禮儀擺設,步步都妥帖,才算得上是一頓稱心的飯。

這是人類吃肉歷史上最不可思議的變局,熊熊的火光照亮了一幫饞鬼們,青銅食器以良好的性能,容納了肉醬、肉汁、風味小食,把人們茹毛飲血的新石器時代拉了出來。

老子云,治國如烹小鮮,飲食風尚和大國風度交織在一起,在飯桌上,貴族們聊天、社交,藉此玩一把權利的遊戲。

感謝這個無肉不歡的青銅時代。

  • 好吃的青銅食器

在新石器時代,人們還是飯於土簋,飲於土杯,到了商周時期,便一躍進入了輝煌燦爛的青銅時代,大多食器以青銅製作。

△《天工開物》制鼎插圖

所謂青銅,是用純銅和其他化學元素的合金,最常見的是銅與錫、銅與鉛的合金顏色呈青灰色,因而得名。中國文獻稱商周時代的青銅為「吉金」,意思就是精純美好的青銅。

青銅時代的飯局,是一場筵席,這個延續了幾千年的辭彙,融合了美食、盛器、禮儀,長輩與晚輩,國君與貴族,杯盤交疊,觥籌交錯。

要完成一套飲食禮數,至少需同時使用以下青銅食器:

dǐng

△刖人守門方鼎

青銅時代最主要的食器,相當於鍋,腹空而深,足部也留有放置炭火的空間,適用於煮食。

△鏤空龍紋俎

肉幾,類似於砧板,和鼎是搭配著使用的,古代並非人人都有肉吃,能吃肉的都是貴族,一般貴族吃肉的流程,是將肉從鼎中取出來,放在俎上,切成肉片後蘸醬食用。

dòu

△蟠虺紋蓋豆

豆是一種有底座的器皿,相當於盤子,用來盛放醬料或者羹湯類。

fǔ guǐ

簠簋

△簋

相當於碗,用來盛放主食。簠簋的區別是,簋的器身偏圓,簠的器身為方,此外兩者都有蓋子。

jué

△飲酒的器皿,下面有三條長腿,可升火溫酒。這個形狀的器具在電視劇里也比較常見。

後期的青銅食器,逐漸離鬼神越來越遠,人們還用錯金銀、錯紅銅、鑲嵌、透雕、刻劃等手法裝飾青銅食具、酒具,彷彿亦是點染他們自己的生活。食器越是繁華,人間興味也逐漸撲面而來。

  • 吃肉的慾望

吃肉的慾望,推動著西周人的飲食文明。春秋戰國時期,畜牧業的發達為統治者們帶來了終極享受,於是,肉食者就成了貴族的同義詞。在一個農業社會裡,貴族們不但吃肉,還能變著法地吃肉。

青銅時代,肉能怎麼吃?

架 起 來 吃 !

西周人用溫鼎煮肉吃。溫鼎下面是個可以放炭火的爐子,上面連接著一個鼎。下面加熱,上面煮肉,就像今天吃的火鍋。

大多青銅食器一律有高腿,人們席地而坐,和食物的視線角度平行,高高的食器,讓每一片肉都變得「有高度」,在氤氳上升的時候,肉也變得活色生香。之後,桌、案的問世改變了人們吃飯的姿勢,食物也再也無需被高高架起來了。

蘸 醬 吃 !

鼎中所煮的肉大多是白肉,所以是一定要蘸醬的。

上流社會流行肉醬和用來提酸的梅子。以前有專人掌管宮廷肉醬的製作,醬料分為有骨、無骨,無骨的肉醬叫「醢」(hǎi),而有骨的肉醬則稱為「臡」(ní)。

肉醬的製作較複雜,必先「膊干其肉,莝乃後之,雜以粱曲及鹽,漬以美酒,塗置瓶中。百日則成矣」,除較普遍的牛羊豬之外,野味、水產品也可以做成醬料。

蓋 澆 著 吃!

將肉所盛的肉醬澆在米飯上,《禮記·玉藻》提到:「饗謂用飲澆飯於器中也」,這一吃法類似於蓋澆飯。

(蓋澆飯:誒?)

烤 著 吃 !

《禮記》上有不少牛羊肉的菜譜,讓人看了心癢。孔子說,「肉不方不食」,好,記得把肉切得方方正正,去內臟,放沸水裡煮到肉酥軟,填紅棗和香甜的果實,抹蜂蜜和香料,放到爐子里考,烤到焦香,再切成條狀裝盤。泛著油光的肉,蘸一點醬,就是食肉的最高體驗。

  • 吃肉的儀式感

食物的儀式感,約束著人們的行為,成為了禮最外在的表現形式。貴族們用青銅食器「以蒸以嘗」,「以食以烹」,上演了一出出權利的遊戲。

首先是食器數量,根據《左轉》、《公羊傳》記載:「天子九鼎,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

天子牛肉、羊肉、豬肉三肉俱全,人生圓滿,卿大吃羊肉和豬肉,三鼎就只剩豬肉。

而在陳設上,帶骨的菜肴必須放在左邊,純肉放在右邊,細切和燒烤的肉稍遠,醋和醬放稍近,酒和羹湯放在同一右方。干肉、牛脯,彎曲的在左,直的在右,甚至連夏季和冬季的擺放規則也有差異。

還有一些用餐提示:

√ 不能大口喝湯 √ 不要把咬過的魚肉放回盤中 √ 進食中不要發出聲響 √ 不要把調味用的肉醬當菜吃

此外,和長者吃飯,和國君吃飯,要講究的禮儀也各有不同,有一些禮儀到今天的飯桌上依然適用,想吃遠處的東西,必須先由近處的開始,避貪多之嫌。

你媽曾在飯桌上字字句句教你的道理,都是商周時期,老祖宗們日日重複的智慧。

時代越往後,青銅食器的身影也越來越淡薄,直到西漢時期,為青銅食器划上了一個碩大的休止符,而古時留存的餐桌禮儀,和神明、祖先在一起吃飯的文化逐漸留存到今日。

可惜的是,每個成年人都會離家裡那張儀式感的飯桌越來越遠。

撰文 | Yim

圖片來源於網路

參考:

《食器之味》2017年第1期

《中國飲食文化》萬建中

《飲食之下的青銅器》作者:張翀

推薦閱讀:

夏天來了,推薦些好喝健康的飲料?
通宵到早上跟早上起床的人的早晨有什麼區別?
全國減肥訓練營性價比對比?
遠離焦慮,論極簡的互聯網生活方式
怎麼選出好的生豆

TAG:青銅器 | | 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