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對王牌3》震撼回歸:《西遊記》匠心聚首,激蕩著時代記憶的重組與升華!

文|珞思(珞思影視研究組)

今晚,浙江衛視大型室內競技真人秀《王牌對王牌》又一次開年亮牌。這檔以中國經典影視IP對決為形式的暖心綜藝,被觀眾冠以綜藝界的「IP收割機」。在這裡,說是對手,更是老友,聚首的溫度融化了勝負之心,歲月的情懷觸碰著內心柔軟。當一張張王牌出招,他們共同激蕩出屬於全民的年代交響。

第一季一經亮相,「王牌」即顯王者風範,以歡樂底色席捲收視的同時,也是網路的超級流量體;第二季深挖情懷,建構屬於中國觀眾的集體記憶,獻上一記記合家歡的「情懷殺」;基於前兩季積澱的人氣和養成的氣質,第三季《王牌對王牌》希望用張張經典的疊加,致敬王牌的幕後英雄,傳承王牌的時代力量,打造「王牌精神」的價值高地。

回歸首期,老中青三代同台,用演技致敬經典,聆聽老一輩藝術家講述藝術道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難」,感受他們對作品融入血液的肌肉記憶和匠心情懷,體會什麼叫「擇一事,終一生」。一言一語,一招一式,一顰一笑,在回望過去的同時,也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

西遊師徒四人

以《西遊記》大家族的重聚為敘事核心,對《亮劍》的創新演繹、和《渴望》的電話連線……這些跨越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熒屏經典,帶著鮮明的時代印記在舞台之上和觀眾話過去、說當下、談未來。中國藍「王牌之師」用漂亮的開篇,再度交上了一份立意高遠的誠意力作。

致敬熒屏經典影視精品

創新設計縱深解讀,激蕩記憶的重組和升華

2018年是十九大的開局之年,也是改革開放迎來四十周年的關鍵節點,文藝創作如何積極呼應,是未來一段時間的重要課題。綜藝節目作為影響巨大的藝術形態,也應對自身提出嶄新要求。從《王牌對王牌3》首秀來看,浙江衛視發揮主流媒體的陣地優勢和引領意識,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匠心答卷。

以去年《奔跑吧》「雞毛換糖」和「黃河大合唱」的立意突破為代表,浙江衛視率先走出了一條用小切口揭示大主題、以小人物展現大時代的綜藝創作路徑。《王牌對王牌》作為一檔綜藝節目,這一季依然沒有改變生動、溫暖、歡樂的情緒,沈騰、歐陽娜娜組成的「娜騰組合」以及王源、賈玲組成的「零零厚組合」送上無數爆笑瞬間——但與之同時,節目對於「經典王牌」的解讀,走向了人物精神的縱深、走進了時代旋律的縱深。

縱觀首期節目,兩大亮點尤為突出:

第一,節目通過創新設計,串聯熒屏經典,不斷激蕩著時代記憶的重組與升華。

在我們不斷強調文化自信的今天,觀眾總會對歲月里的經典影視作品念念不忘。改革開放之後,伴隨著物質生活的進步湧現的以《西遊記》為代表的原創精品,鐫刻進了幾代人的記憶,至今影響巨大。它們所代表的傳統文化自豪感及匠心藝術創作觀,是經典永不褪色的核心要義。

文化傳續薪火,思想匯聚人心。重溫經典的同時,《王牌對王牌》更是在傳達一種態度——在大時代里,我們需要大作品和大演員。演員不是鎂光燈下不食人間煙火的明星,這份職業應該長在時代里,沉到社會中。用真心和真情去創作精品、回饋觀眾,把角色融進時代,才有永恆的生命力。

第二,「王牌」不問大小,以經典的名義同台,達成精神的傳遞。

《王牌對王牌》已經做到第三季了,那麼到底什麼是真正的「王牌」?它不是名氣的浮華,而是偉大的信仰。《演員的誕生》一眾人氣演員和六小齡童、《亮劍》中的張光北,以遊戲或者表演的方式多元演繹經典,節目將台前角色和幕後英雄邀在一起,其真正的用意是在重溫中,完成致敬和傳承。

六小齡童向王源教學美猴王的動作要領

表演是細膩的藝術。不少觀眾熱議六小齡童教學王源如何扮演美猴王的片段,從動作到眼神,每一個細節都有乾坤。也有觀眾驚嘆於在「王牌傳聲筒」環節,六小齡童居然可以憑著幾乎完全變形的「傳話」,精準找到原始版本表達的內容,時隔三十多年依然可以記起台詞說了什麼,作品早已變成揮之不去的肌肉記憶。

「繼往」是為了「開來」。王牌不問大小,只看匠心和誠意——這股誠意疊加的王牌力量,不負本季「直向前見真心」的「惪」系綜藝風骨。一出牌,就打得有聲又有色。

《西遊記》大家族震撼重聚

台前幕後的「大師精神」交織成動人迴響

在《王牌對王牌》的舞台上,有一道驚喜不斷的大門。身為觀眾,你永遠猜不到下一個出現的會是哪張驚喜的面孔。「美猴王」六小齡童的現身已然是首期的一大亮點,卻沒想到在致敬西遊情懷的特殊環節,一個又一個記憶久遠卻銘記腦海的人物,接連從幕後走向了前台。

伴隨一聲熟悉的「悟空,休耍貧嘴」,「觀音菩薩」左大玢、「如來佛祖」朱龍廣、「菩提祖師」關雲階、第一任「唐僧」汪粵、「豬八戒」馬德華 、「沙和尚」劉大剛 (續集)、「玉兔精」李玲玉、「萬聖公主」張青、「真真」沈慧芬 、「哪吒」楊斌、「烏雞國太監」李建成……他們一個個像是超越時空之門一般重聚一堂。看著記憶中這些再也熟悉不過的角色,兒時坐在板凳前守著觀看《西遊記》的時光清晰如昨。

時光雖舊,經典不老,精神更從未褪色。82版《西遊記》重播將近4000次,是不擇不扣的神劇,是無法超越的經典。它的成功,得益於演員不畏困難的精湛表演。透過西遊劇組的溫馨聚首,觀眾看到的是在條件艱苦的年代,一群「行者」是如何跋山涉水,完成了一部時代經典。

西遊劇組重聚

《王牌對王牌》製作團隊幕後深入採訪時,聽導演組提及與死神擦肩而過的幾次經歷,仍覺膽戰心驚:為了節約拍攝經費,他們想方設法找來一架破舊的老飛機,有一回趕上壞天氣,艙內伸手不見五指,艙外雲雨交加雷鳴電閃,還好最後迫降成功;還有一次在盤山公路夜間行車,也是雨雪交加,一旁就是懸崖峭壁,怎料半路車燈還壞了,劇組就用倆手電筒當車燈,行車過程嚇壞了一車人,所幸最後平安到達……按照劇組的話說,他們經歷的九九八十一難,比師徒四人還多。

西遊劇組講述拍攝背後的故事

在幕後為這部劇作默默付出的工作者們,也一併被請上了舞台:攝像師王崇秋、錄音師馮景山、武術指導之一崔明偉。在那個技術落後、經費短缺、環境艱苦的年代,《西遊記》劇組遇到的困難遠遠不止八十一難。無比複雜的拍攝,上山下海、天上地下、神仙妖怪的鏡頭呈現,只有一個攝像師和一個錄音師,設備不足就想土辦法應付,用三輪車、自行車當軌道,拿各種梯子甚至繩子吊起來替代搖臂變幻拍攝角度;武打設計自己一人分飾了二十多個龍套角色;中央芭蕾舞團的專家們美術設計、服裝設計的手工圖紙多達幾千張;劇組裝卸之類的苦活累活都是全體一起干……靠著有這種精神,才誕生了如此偉大的作品。

如「大家族」們所說,《西遊記》是一種精神。王崇秋在回憶起自己的愛人也就是《西遊記》導演楊潔時感慨:「這是一種精誠團結、精益求精的精神,她從50多歲拍到70多歲,沒有執著的堅持,《西遊記》是不可能拍攝成功的。」

從來沒有小角色。《西遊記》里的每一個形象,都活在幾代人的記憶里。三十年過去,他們中的許多人陸續離開了我們,《王牌對王牌》特別向逝去的老藝術家們致敬,全體觀眾戴上美猴王的面具集體喊出「感謝西遊伴我成長,我未長大,你不能老」。

在場的演藝後輩和全體觀眾在震撼之餘全是欽佩。這樣的重聚越來越難,但每一次重聚都是新的開始,正如六小齡童所說的:「年輕一代的演員,我們要給他們時間讓他們健康成長。未來的路還很長,就像《西遊記》的主題歌一樣,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一步一個腳印扎紮實實往前走,才能「通天大道寬又闊」。

責編|攻主 排版|廠長 圖編|七號


推薦閱讀:

TAG:王牌對王牌綜藝 | 西遊記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