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思考的藝術》一點記錄
1.倖存偏誤
由於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看不到失敗,我們會系統性地高估成功的希望,對現實了解不夠充分,然後就會對成功抱有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認識不到成功的概率有多低。
我們要儘可能的去了解一下那些曾經失敗的案列,再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一個合理的期望。結果可能令人很難過,但對你是有好處的。提醒自己不要盲目自信。
2.游泳選手身材錯覺
職業游泳者體形完美,不是因為他們鍛煉充分,實際情況正好相反:他們之所以成為出色的游泳選手,是因為他們本身擁有的身軀就很好。他們的身軀是一種選擇標準,而不是運動的結果。快樂的人大多與身俱來就很快樂,只不過很少有人願意承認。
所以不要將因果關係顛倒,分清因果關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會受到一些固有思維影響。我們要誠實面對自己,當有人謳歌某種東西值得追求都要看仔細。
3.過度自信效應
我們總是系統性地高估我們的學識和預測能力,而且高估得很厲害。過度自信會令你忽視你真正知道的東西與已知的東西之間的區別。過度自信是自然單純,生而有之的,不要害怕它。
我們要對所有的預測持懷疑態度,尤其是當這些預測是由所謂的專家們提出的。在籌劃任何事情時都從悲觀的角度出發,想想最壞的結果,並作出應對措施,這樣我們便可以對現實的判斷更準確一些。
4.互惠偏誤
這裡有一個典型的例子:非政府組織的募捐通常都是先贈送你一些小恩惠,然後你會由於不好意思答應他們讓你捐款的要求。互惠古來有之,原則就是你幫我,我幫你。互惠是風險管理,沒有互惠,人類還有無數種動物早就滅絕了。進化心理學裡對此有詳細解釋。雖然互惠有好的一面,但它也有可惡的一面:報復。緊接報復的是反報復,然後就會陷入一種惡性循環。比如你的朋友送你一件禮物,你由於感激又回送了一個,然後你的朋友又繼續回送,如此幾個回合下來,你早已筋疲力盡煩躁不已。所以你現在應該知道為什麼要拒絕一些異性的恩惠了吧?如果你接受了,當他有更過分的要求時,你會難以拒絕。
因此,當有人主動向我們提供一些幫助時,擦亮眼睛,在心裡評估一下這個人值不值得信任。如果不值得,不要貪圖便宜,最好拒絕。否則我們未來可能要承擔更大的後果和潛在的義務。
5.確認偏誤
確認偏誤是所有的思維錯誤之父,它傾向於這樣詮釋新信息,讓我們與我們現有的理論,世界觀和信念相兼容。換句話說就是我們過濾掉與我們現有觀點相矛盾的新信息,人類最擅長這樣過濾新信息,使現有解釋仍然成立。一種理論越是模糊,確認偏誤就越強。堅持某種信念時,人們都將過濾掉反駁證據,得到支撐他們世界觀的大量證明。由於互聯網大數據的發展,各種APP都強調個人化,這加深了確認偏誤。還有兩個典型的例子就是網路噴子和腦殘粉,你是無法和他們講道理的,他們只關注他們能理解想聽到的那一部分,其他的選擇性失明。
所以我們最好與確認偏誤做鬥爭。拿出一張紙,寫下有關自身三觀的一些信念,然後主動去尋找一些反駁證據,幹掉自己最心愛的理論,這並不容易,但是我想你肯定知道收穫應該很巨大。記住,不要和腦殘粉講道理。
6.權威偏誤
權威並不總是正確,權威也會出錯。出錯是人類的通病,所有人都會犯錯。但重要的是,面對權威我們會將獨立思考調低一級。面對專家的意見時,我們會比面對其他意見粗心地多。我們通常會服從權威,哪怕不是該權威所在領域,在理性或道德上毫無意義的地方。這就是權威偏誤。
結論:視情況而定,在必要時要學會坦率,迅速指出毛病,這樣做可能不討喜,但如果在團隊中,你就是最重要的那一個。對權威的批判性越強,你就越自由,就越相信自己有更多的能。
7.現成偏誤
指我們通常會依據現成的例子來想像世界。很多人都是根據我們有限的個人經驗解釋一切事情,這當然很不明智,你不知道不了解的不代表就不存在。外界現實中的某種東西不會因為你更容易想到而出現的更頻繁,它的真實情況需要進一步調查。
所以我們最好選擇與那些與我們自己想法不同的人合作。因為我們個人獨自戰勝不了現成偏誤。
8.故事偏誤
我們了解了為什麼鐵幕(冷戰)必須降臨,或者《哈利波特》為什麼會成為暢銷書。我們叫做「理解」的東西,當時並沒有人理解過。也根本沒有人能理解。「意義」是我們事後虛構的。有的時候也不能沒有故事,在科學思維之前,人們先是通過故事解釋世界的,神學比哲學更加古老。而在現在對於一些無法解釋的東西,社會心理學告訴我們,位於金字塔最頂端的解釋仍然是神學。
故事偏誤指的是用故事扭曲和簡化現實,它排斥不合適編進故事的一切。從自傳到世界大事,我們炮製一切「有意義」的故事。故事更容易讓人相信,打動人心。我們這樣做是在扭曲真相,這會影響我們決定的質量。
應對辦法:請你將這些故事拆解開來。問問自己:這些故事想隱藏什麼?事件中真正重要的東西是什麼?訓練方法:請你設法用無關聯的眼光看看自己的生平,你會吃驚的。
9.控制錯覺
許多人都存在這樣的幻想:他們想靠傳播正能量影響世界。控制錯覺指的是相信我們能夠控制或影響某種我們客觀上無法控制或影響的東西的傾向。這種錯覺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就是有時候會讓我們更樂於奉獻,對某些東西更有熱情。
這種錯覺在我自己身上體現尤其明顯,我總是希望自己做的一些事情可以影響到他人,希望他人可以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然並軟,事實上。我很難影響到他人,他們該幹嘛還是幹嘛。
所以我們要將注意力集中於我們真正能影響到的少量東西,堅定不移地只關注其中最重要的那些,其他的,聽之任之吧。
10.公地悲劇
凡好處歸個人而成本由集體承擔的地方,就潛伏著公地悲劇。
解決辦法:將公地私有化或加強管理。對於無法私有化的東西,如臭氧層,海洋,衛星運行軌道等,必須加強管理。
11.結果偏誤
我們傾向於以結果判斷決定——而不是當時作決定的過程。我們要分析的過程而不是結果,結果差並不一定意味著當時作的決定不對,反之亦然。你最好仔細研究一下這樣作決定的原因,而不是吐槽一個被證明是錯誤的決定,或者為一個也許是純屬偶然地獲得成功的決定感到慶幸。這個決定是出於理性而做出的嗎?如果是,那你下回最好仍然這樣做,哪怕結果很糟糕。
12.零風險偏誤
我們最好告別零風險的想法,學會懷著「沒有什麼是安全的」想法生活——無論是你的積蓄,你的健康,婚姻,親情,友情,愛情,敵人等等。當一些難以預料的突然變故發生時,我們起碼可以做到理智冷靜,將可能受到的傷害降到最低。在擁有時認真對待就好。
請你滿足於至少有讓你保持相對穩定並體驗到的快樂。研究表明,無論是中了五百萬彩票,還是半身癱瘓都不會長期改變你的滿意程度。不管發生什麼事,快樂的人依舊快樂,不快樂的人也學不來快樂。
13.規避損失
指損失要比同樣多的收益對我們的影響更大
因此如果你想說服某人,最好不要用可能的收益做論據,而要說他這樣做可以規避一種可能的損失。人們害怕失去某樣東西的想法要比獲得同等價值的東西想法強烈。我們無法改變:惡比善更有影響力。我們對不利的東西反應要比有利的東西反應敏感。我想這恰好可以為網上這樣一種現象做解釋:網路上壞事遠比正能量的事獲得的關注多。惡行要比善行更久的留存在我們記憶里。當然也有例外,在事關我們自己的時候。
14.享樂適應症
我們工作、升遷,給自己購買更多漂亮的東西,但我們不會變得更幸福,滿足感只是暫時的,因為再大的喜悅與幸福在過去三個月後就消失了。
如果我們能夠準確地知道,一輛新車,一個新事業,一段新戀情會讓我們多麼幸福,是不是就好了呢?那樣我們做決定時就可以更加明確,也不會暗中摸索了。
這裡有一些建議:請你避免很長時間也不會習慣的負面效應。比如熬夜。請你對物質的東西只期待短期的效果。持續的正面效應主要與你如何利用你的時間有關。你要設法讓自己得到儘可能多的自由時間和自主權。請你做你最愛做的事情,擁有一項屬於自己的愛好,無論在什麼情境下都會讓自己快樂,哪怕要付出部分收入。請你為友誼投資。
隨著時間長度的不同,我們做出的決定是不一致的。科學裡稱這一現象為雙曲貼現。意思是一個決定離現在越近,我們的情感利息就越多。
結論:及時行樂的誘惑力極大——儘管如此,雙曲貼現也是一種思維錯誤。我們越能控制我們的衝動,我們就越能規避這一錯誤。我們對我們的衝動控制越小——比如在酒精的影響下——我們就越容易犯這個錯誤。及時行樂是個好主意,如果每星期一次的話,但天天,好像都是末日似的,卻是不明智的。
這本書其實介紹了52種思維錯誤,但我只挑出了15個對我比較有啟發的,收穫很大。老實說,第一遍看完我有點恐慌,我想這麼多我可能犯的錯誤,這該多可怕啊,生活會不會因此受到影響,為此我又讀了一遍,然後寫下來了這篇筆記。最後才讀了作者的後記,我想那給我的收穫更大。
「儘管有這些思維錯誤,我們仍可以自如地應付日常生活。大多數的思維錯誤之間都是有聯繫的。迴避錯誤是麻煩的。我給自己制定了下列規則:在後果影響很大的情形里,我設法儘可能理智和理性的做決定。我掏出我的錯誤清單,逐一核對。在後果影響較小的情形里,我就會放棄理性地尋找最佳方案,而是聽從我的直覺。清醒思考是奢侈的,因此,如果可能的損害較小——你無須絞盡腦汁,要允許錯誤的發生,這樣你會生活的很輕鬆,只要我們能夠有一定的把握應付生活,只要我們關鍵時刻小心留神,我們的決定是否完美,其實並不需要太在意。」
應付日常生活中的情緒煩惱有很多實用的方法,比較簡單的就是三欄法,可以與這本書介紹的思維錯誤聯繫起來。想要了解的可以自行百度,或者私信我。
推薦閱讀:
※呂生榮:財商思維
※你應該知道的有關思維的一些事兒
※[德州撲克]有效加註的考慮
※以自我中心的人,將困於人生最大的陷阱
※如何構建英語思維模式
TAG:思維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