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市場經理人(stabilization agent)」的作用是什麼?重要性在哪裡?每一單 IPO 都有這個角色嗎?
消息人士稱,參與阿里巴巴IPO的其他銀行都很想爭取到這個名為穩定市場經理人(stabilization agent)的頭銜,因其附帶的名聲地位和潛在的額外傭金收入。
穩定市場經理人常通過入市購買額外的股票,來支撐股價。高盛贏得阿里巴巴IPO穩定市場經理人頭銜--消息
| 中國財經
| cn.reuters.com
蟹妖!
其實我第一次看到穩定市場經理人(stabilization agent)這麼「高大上」的詞時,也是被嚇了一跳,覺得一個能夠憑一己之力將IPO的股價給穩住的機構一定很NB,要承擔很大風險;但是如果深入了解一下在這個位置上的投行的運作原理,就知道這完全是一個「空手套白狼」的位置,絕對的只賺不賠。這也是為什麼有這麼多投行爭搶阿里巴巴IPO穩定市場經理人(stabilization agent)頭銜的原因。
要想了解穩定市場經理人,就必須先了解超額配售選擇權。超額配售選擇權由美國名為波士頓超額配售選擇權製造公司1963年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時率先使用而得名,是超額配售選擇權制度的俗稱,也叫超額配售選擇權期權(Green Shoe Option)。超額配售選擇權又稱「綠鞋」,是發行人授予主承銷商的一項選擇權,獲此授權的主承銷商按同一發行價格超額發售不超過包銷數額15% 的股份,即主承銷商按不超過包銷數額115% 的股份向投資者發售。在增發包銷部分的股票上市之日起30 日內,主承銷商有權根據市場情況選擇從集中競價交易市場購買發行人股票,或者要求發行人增發股票,分配給對此超額發售部分提出認購申請的投資者。主承銷商在未動用自有資金的情況下,通過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可以平衡市場對該股票的供求,起到穩定市價的作用。而穩定市場經理人(stabilization agent)就是這個負責IPO時超額發售股票的機構,一般是由主承銷商擔任。
其具體的操作流程如下:1、發行人一般會給予主承銷商在股票發行後30天內,以發行價(有的時候會給予一定的優惠)從發行人處購買額外的相當於原發行數量15%股票的期權,具體數量由發行人與主承銷商協商確定。考慮到對穩定股價的影響力,這一比例一般不會低於10%,該期權也可以部分行使。2、主承銷商獲得這一期權後,便會在股票發行中超額配發期權所約定比例的股票,這額外配售的股票一般是主承銷商從發行人大股東手中「借股」;這些股票會在新股發行期間賣給投資者。注意,這些從發行人借來的股票是不需要付錢的,之後穩定市場經理人會根據情況選擇是還錢還是還股票。穩定市場經理人相當於是免費獲得了一份原發行數量15%股票的賣空期權。3、股票上市後,如果股票需求大於供給,股價上漲;穩定市場經理人就行使超額配售權,以發行價從發行人處購得超額發行的15%的股票,補足自己超額發售的空頭,即還錢給「借股」的發行人;此時,實際發行的數量就是原定發行規模的115%。4、股票上市後,如果供給大於需求,股票跌破發行價;穩定市場經理人就不行使超額配售權,而是用之前超額配發獲取的資金從二級市場購買股票以支撐股價。購買來的股票再還給發行人,對沖空頭。此時實際發行數量與原定數量相等。由於此時市價低於發行價,穩定市場經理人這樣做不僅不會受到損失,反而會賺取發行價和市價之間的差價。
簡單點說,就是如果IPO後,股價大於發行價,穩定市場經理人就將超額發售獲得的資金還給發行人,不賺不虧;但是由於賣得股票多了,穩定市場經理人可以獲得更多的傭金收入。
當股價低於發行價時,穩定市場經理人就用之前超額配售獲得的資金按市價從市場上購買股票,由於購買價格低於發行價,穩定市場經理人反而會賺取一部分差價。購買來的股票又還給發行人,穩定市場經理人不用承擔未來股票價格下跌的風險。舉一個最有名的例子,Facebook的IPO,其主承銷商是摩根士丹利,同時也擔任了Facebook的穩定市場經理人;Facebook的原定發行規模為421,233,615股新股,而摩根士丹利通過超額配售,實際上向市場賣出的股票是484,418,657股新股。摩根士丹利相當於賣空了63,185,042股Facebook股票。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Facebook上市之後,第二天就破發了。其實,在IPO當天,Facebook眼看就要破發,摩根士丹利立馬進場救火,分兩次以發行價38美元/股,買入Facebook的股票,防止Facebook在上市首日破發。但是仍沒能阻止Facebook的股票下跌。Facebook上市以來的股價走勢圖:按道理來說,穩定市場經理人的作用就是通過買入股票來防止股價下跌,這一角色的初衷是很好的,但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根本不是那麼回事。由於超額配售權的存在,股價跌破發行價了,穩定市場經理人反而會賺錢,而且跌得越多,賺得越多。
由於穩定市場經理人又通常由主承銷商來擔任,所以主承銷商往往有非常強的動力去定一個很高的發行價格;一方面價格高,發行規模就越大,賺得手續費越多;另一方面如果破發了,還能賺穩定市場經理人的差價。對發行人來說,發行價越高,他們能夠募集的資金越多,對他們來說也是有利的。而唯一受傷害的就只能是那些申購新股的投資者了。
看看Facebook,其最初的指導發行價格的下限區間是28美元/股,然而摩根士丹利卻在5月份突然上調發行價至38美元/股,發行規模也比原計劃多出53%,擴大了一倍。
最終在IPO時,作為穩定市場經理人的摩根士丹利的進場買入並沒有拯救Facebook的股價,IPO兩天內市值就蒸發了200億美元。隨後其股價還是一路下跌,最低時股價只有18美元/股,已經腰斬了啊,親!你說摩根士丹利這個穩定市場經理人有什麼作用?!純粹的坑爹貨啊!現在來回答題主的提問:
「穩定市場經理人(stabilization agent)」的作用是什麼?重要性在哪裡?每一單 IPO 都有這個角色嗎?穩定市場經理人的作用和重要性是對發行人來講的,對投資者來說好處幾乎沒有,股價該跌的時候還得跌。上文已經說了,發行人通過設置穩定市場經理人角色,可以讓主承銷商有更多的動力去定一個高的發行價,並拚命的幫助推銷股票。作為發行人來說,其最大的利益就是發行價越高越好,發行規模越多越好。而這都得通過主承銷商的努力來實現;為了讓主承銷商更加努力的為發行人賣命,就弄出這麼一個位子來,給主承銷商一點甜頭。一般只有規模很大的IPO才會安排穩定市場經理人,規模小的根本沒那個必要。但是阿里巴巴IPO有六家主承銷商【花旗集團(Citigroup)、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 AG)、摩根大通(J.P. Chase Co)、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高盛(Goldman Sachs Group Inc.)和瑞信(Credit Suisse Group)】,這個穩定市場經理人的位子卻只能有一個人來坐。既然是只賺不賠,可以名利兼收的角色,大家肯定都要拚命搶啦!其實,投行也很不容易的,位置就那麼一個,競爭者眾多。相當於是阿里巴巴為了將自己的發行價推高,就丟了一塊骨頭出去,六大主承銷商們互相爭搶,高盛雖然是最後的勝利者,但是贏了之後的工作就更累了。 別以為投資者都是傻子,想把阿里巴巴的發行價推高,還得看那些巨型投資機構買不買賬。謝邀。
國內IPO沒有這樣的協議,但是據本人了解,一些大型國有企業由於行業及自身盈利能力的問題,不被投資者所看好,而破發又是一項不講政治的市場行為,因此券商會主動「護盤」。這種行為是非強制性的。大一點的IPO, 整個融資金額10億美金的我覺得就可以稱為大一點IPO.穩定市場的工作就比較重要。有時候是承銷團的兩三個交易員來做,有像阿里巴巴的大項目,可能要一整家承銷商處理。做什麼事呢?其實就是護盤,當年建設銀行上市的穩定市場就做的很了不起,動用多少錢才穩住承銷價呀!但這次阿里巴巴,我估計大家都在交易室喝香檳了。
A股也曾經有 就是進行超額配售權的承銷商 在特大型ipo如銀行的發行中採用過。國外市場的大型ipo普遍採用。境內外的本質一樣,都是為了上市初期的股價走勢
推薦閱讀:
※上市公司日常信息披露工作備忘錄--第三號 資料填報業務指南 (2013年12月修訂)
※關於規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相關各方行為的通知
※關於發布《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管理辦法(2013年修訂)》的通知
※關於印發《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內)實施股權激勵試行辦法》的通知
※關於發布《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關聯交易實施指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