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我們會死嗎?」 | 《尋夢環遊記》帶給孩子們的死亡教育
周末,大邁去看了最近很火爆的電影《尋夢環遊記》,淚點之高如大邁,也忍不住數次落淚。因為它戳中了我們每個人都害怕,卻又不得不面對的一個話題:死亡。
其實在很小時,大邁就想過:
我會死嗎?
人死了是什麼樣子?他永遠消失了嗎?還是繼續活在另外一個世界?
如果我愛的人死了,我該怎麼辦呢?
我讓這些疑問包圍,卻始終沒人告訴我答案。
我們中國人對死亡極度避諱,似乎提到「死」就是不吉利的事情。
一代一代傳下來的觀念告訴我們:
死亡是一件極度悲傷、難以面對、痛徹心扉的事。
我們把死亡推得很遠,好像那是每個人老了才要思考的話題。
從來沒有人教育孩子,死亡是一件隨時可能發生的正常的事。
女兒曾經問我:「爸爸,你會死嗎?」
我誠實地告訴她:「會。」
女兒露出了非常難過的神情,「爸爸,我不想你死!」
在那一刻,我語塞,不知道怎麼去安慰她。
作為一個懂英語懂育兒懂心理的老師,突然明白,有一門學科我從來不善長教授,它的名字叫做死亡。
《尋夢環遊記》這部電影對死亡的規則有一個充滿善意和愛的解釋。
即使一個人死了,但是依然有活著的人記住他,那麼他就會在亡靈世界繼續生活。而亡靈的世界不是如十八層地獄般恐怖,而是與活人世界一樣,色彩斑斕、載歌載舞。
每到亡靈節,亡靈們會拖家帶口地踏上花瓣橋,準備去陽間探親。在此之前,他們通過關卡時,必須進行一道刷臉檢測,如果陽間有人供奉著他的照片,他就可以跟隨花瓣的指引,回到陽間,與親人團聚。
但是,如果人世間再沒有人記住亡靈,他將面臨「終極死亡」,消失得無影無蹤。
這個故事給了世人一個完美的安慰,
任何人的去世,實際他並沒有死去,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沒有一個人記得你。
只要世間還有人記得他,他便依然可以在亡靈世界存活著。
所以,我們可以告訴孩子:
只要你還記得我,我就會在另一個世界繼續活著,繼續愛你。
愛不僅是一種信仰,也是一種力量,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永生」。
也許有些孩子年齡太小,還不到走進電影院的年齡,但他們也會感覺生命的隕落。
當我們同樣會語塞不知道如何安慰孩子的時候,推薦給媽媽們一本幼兒繪本,它以故事的形態合理化地闡述了生命與死亡的過程。
這本書叫《一片葉子落下來》。
秋天到來,風狠狠吹過,有些葉子從數枝上被吹走,隨風打轉,最後輕輕落到了下面地上。
這一下,所有的葉子都嚇壞了。「到底出什麼事啦?」他們悄悄地你問我,我問你。「秋天就是這樣,」丹尼爾告訴大家,「到了葉子離開樹枝落下去的時候了。有些人把這個叫做死。」「我們全都會死嗎?」 弗雷迪問道。「是的,」丹尼爾回答說,「萬物都會死。不管是大是小,是強是弱。我們先完成我們的任務。我們經曆日曬月照、風吹雨打。我們學會跳舞、歡笑。最後我們死去。」「我不想死,我怕死。」弗雷迪坦白地告訴丹尼爾。「我不知道下面是什麼樣的。」「對於我們不知道的事,我們全都害怕,弗雷迪。這很自然。 」丹尼爾回答說,「不過,春天變成夏天你不害怕;夏天變成秋天,你也不害怕。這些都是自然的變化。那麼,你為什麼要害怕這個死的季節呢?」
這是繪本的片段,全書用葉子的一生展示了生命的過程與意義。
大邁就曾和孩子共讀這本書,然後回答了她一直焦慮的問題,
「爸爸也會死,我們每個人都會死,就像樹上的葉子一樣。
但是看過四季的絢爛,享受過生活的美好,這樣已經足夠。」
這可能就是在幼兒時代,給孩子最好的詮釋了什麼是死亡的答案。
當孩子直面親人或者寵物的死亡,可能會陷入悲傷之中。
那一刻,死亡不再是一本書、一部電影、一個話題。
死亡變成了真實的喪失和深切的思念。
這時候,有的家長會選擇隱瞞、轉移話題、尋找替代物,但是這都沒法取代離去之人、之物曾經給孩子帶去的美好時刻。
大邁一位朋友的孩子在德國上幼兒園。
有一天,班裡養的小兔子死了。小朋友們都很傷心。為了紀念這隻小兔子,老師帶著孩子們給小兔子舉行了葬禮。
葬禮前,每個孩子都畫了一幅小兔子與他們玩耍的圖畫。
葬禮中,孩子們對小兔子說了自己最想說的話,表達了他們對小兔子的想念。
最後,他們一起把小兔子安葬在院子的花叢下,並對它最後一次說再見。
而那些圖畫被製成畫冊,放在小兔子曾經生活過的地方。
死亡每個人都要經歷,無法逃避,就好好地說再見。
推薦閱讀:
※孩子吃東西時窒息怎麼辦?危急時刻,這樣做才能挽救孩子的生命!
※當孩子打碎了杯子 ……
※孩子對父母的愛 才是真的不留餘地
※多多成長日記20180214
※什麼樣的家風,帶出什麼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