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預測是「迷信」還是「科學」?

先來說一個現象。雖然國學熱持續了許多年了,但是一聽到《周易》還是會有人說:你那是迷信,21世紀我們只相信科學。其實包括我自己也迷惑了很多年。所以,我去查了「迷信」與「科學」的定義。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光就二者的定義都有無數種說法。或者說,二者的定義還沒有定論。所以我相信很多人都早已分不清什麼叫迷信,什麼叫科學。下面我隨便引用幾個解釋作為參考:

迷信

1、迷信指人對事物的一種痴迷信任狀態、迷惘地相信;更指盲目的相信、不理解的相信。本質定義就是相信了不該信的東西。人們的立場不同,所指稱的迷信內容也不同

2、迷信具體指人類對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和信仰,是對客觀世界的一種虛幻的歪曲的反應,是愚昧落後的表現。看到了神奇的現象而生信,但又不懂內在的深奧道理名迷信。

3、迷信是指非理性地相信某種行為或儀規具有神奇的效力。就是對人或事物的盲目信仰和崇拜。狹義的迷信即封建迷信。從廣義來說,迷信應當包括宗教信仰,因為任何宗教信仰都是迷信的表現。

......

科學

1、科學,分科而學的意思,後指將各種知識通過細化分類(如數學、物理、化學等)研究,形成逐漸完整的知識體系。它是關於發現、發明、創造、實踐的學問,它是人類探索研究感悟宇宙萬物變化規律的知識體系的總稱。是具體的事物及其客觀規則,具體的實事求是,諸多的實踐經驗,實證之學,科學主要內容是具體的世界觀與具體的方法。

2、科學不是信仰,而是拿證據說話。它是一種態度、觀點、方法!同時,科學的東西本身具有悖論!也就是說,不同的專業學科的東西很容易被混淆和認為是矛盾的!它是適應人們生產鬥爭和階級鬥爭的需要而產生和發展的,它是人們實踐經驗的結晶。

3、科學一詞,英文為science,源於拉丁文的scio,後來又演變為scientin,最後成了今天的寫法,其本意是「知識」、「學問」。科學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工具,科學本身並不是真理。他需要三個條件:可證偽、可通過試驗驗證、滿足奧卡姆剃刀原則。

......

在繼續引用下去真沒什麼意義,因為目前為止還沒人給「迷信」與「科學」下一個明確的定義,一直是各有說辭。本身關於何為「科學」,何為「迷信」的概念定義都含糊不清,還怎麼區分自己的思維、行為是迷信還是科學呢?

類似於這種科學與迷信的爭論,唯物還是唯心的爭論、《周易》是不是哲學,甚至中國古代有沒有哲學等等命題的爭論,都不知道持續了多久了。隨便一個命題,都足夠一個人花幾輩子去研究了。

我並不想參與其中展開辯論,也不是我寫此文的目的。我只想問幾個問題:

1、盲目的相信「科學」,是不是也可以叫「迷信」?

2、使用易學或者玄學知識,明確的預測出一件事的將來,而且此事真實發生。並且還可以重複的準確的預測。這怎麼就不能叫「科學」了?

3、「科學」的本意是「知識、學問、方法」,「易學」就不是「知識、學問、方法」嗎?難道二者不是屬於不同的「知識體系」嗎?

不同的體系,實在很難來互相評價。類似的討論就好像中醫和西醫一樣,爭論滿天飛,雙方都各有說詞,其實都是各說各話,用自己的標準來評價對方。就好像用一把尺子,想要測量一杯水的溫度一樣荒謬!用西方科學文明體系的標準來評價東方文明,感覺就是如此。

回到東方文化本身來說。東方文明是典型的三教合一。儒家學說易懂而難深,有述而無論,「盡人事聽天命」,看著總感覺像在教訓人。很像加減乘除法,入門容易,學出奧數水平也有難度;道家之言「玄之又玄」,然而卻是「眾妙之門「,就像乘方開方,越研究越有趣,但離現實意義也越來越遠;佛家之論,「三世十方」,過去、現在、未來無所不包。對普通人來說,感覺就像微積分一樣摸不著頭腦,只能膜拜。

中華文明上下七千年,薪火相傳,發展到清末主體思想就是釋道儒三家之言的融合,如果統統被歸入迷信之流,實在令人惋惜!難不成西方文明就真的更勝一籌?中國古人真的都一無是處嗎?

一說起傳統文化,尤其易學,絕大部分人都嗤之以鼻,在許多人心目中傳統文化幾乎已經等同於愚昧落後、封建迷信,是古代中央集權政治體系下愚民教化的產物。對此,我只想請問一句:如果真是這樣,幾千年來古人就沒有一個察覺自己被愚弄嗎?都那麼乖乖的聽之任之?

再轉頭說說科學界,它不也是在幾百年時間裡,不斷地更改之前的錯誤嗎?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從九大行星到八大行星;甚至於日常中天天都在發生的小事,比如鑽戒與婚姻真有關係嗎,真的可以「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嗎?又比如我們唱了幾十年的兒歌,小白兔真的愛吃胡蘿蔔嗎?......其間有多少這樣的謊言和錯誤的宣傳我們卻相信了幾代人?

誰能保證科學界沒有灰色地帶?又有誰能保證我們吃瓜群眾早已接受的理論不是個騙局?比如吃鈣片一定能補鈣,服用維生素C一定能增強免疫力,再比如喝酸奶可以調理腸胃還可以減肥,甚至於牛奶可以強身健體......有多少這樣的騙局在我們身邊不斷發生著,我們卻一直信以為真。

一旦科學家與商人勾結,那將是人類最大的不幸。但是普通老百姓又能如何?你可能永遠也不會知道真相。多少人還在一感冒就輸液?又有多少患者還傻不拉幾的排隊去做「心臟支架手術」、椎間盤手術?不惜花重金請專家、塞紅包的現象為何屢禁不止?這難道不是對科學的「迷信」嗎?

有多少人願意承認現代醫學其實就是試錯學,從這個意義上講,患者都是試驗對象,跟小白鼠有什麼區別?全世界25000種醫學刊物,每年發表200萬篇醫學論文,但其中70%研究結果都不公之於眾——因為這些論文反映的是現代醫療機構的負面和弊端,是醫療界的「雷區」,一旦公布對醫療機構非常不利。將給現代醫學界帶來滅頂之災。

為什麼你相信天氣預報,而不相信《周易》預測呢?天氣預報搞錯了天氣可以接受,預測的說錯一次就要罵人祖宗八代,這是不是有點兒偏激和有失公允了呢?

我們再說回《周易》,從古至今很多易學大家都說過《易》本是占筮之書,但「善易者不卜」。這並不代表他們不信,而是一旦明白事物變化的規律之後,不需要依靠占卜來做決定了。這種做法是不是很科學呢?

哪怕就是玄學理論,比如八字命理裡面:火主禮,水主智。因水克火,所以智克禮。初學者會看成火命的人講禮貌,水命的人很聰明,一般很聰明的人都不拘小節。比如李白,就很桀驁不馴。然而真正等你研究深入了,考慮生旺喜用等關係了,有可能恰恰相反,智者往往都很謙遜。

外人看來這是自圓其說,了解原理的人卻心知肚明。世人往往只想聽結論,誰會真正關心你的推演過程呢!反正你說准了就是大師,說錯了就是騙子。倘若所有的命理館都建立一個跟醫院一樣的機制呢?預約、排隊、挂號,進了診室,問什麼答什麼,叫脫褲子就絕不脫上衣。開什麼葯你也看不懂,付錢就行。這樣的話,還有幾個人會說命理師半句壞話?

不能因為見慣了醫院的霸道,習以為常就視而不見了吧?不能因為所有人都說《周易》是封建迷信,我們就跟著說那是迷信吧?還能有點主見不?

主見打哪來?從了解開始啊!不知道咱就學,未必要成什麼「家」,明白基本原理,總不至於上當受騙而不自知吧!易學也好,科學也好、醫學也罷,都得知道些常識才有判斷力。在古代,「為人父母者,不學醫為不慈;為人兒女者,不學醫為不孝。」這不是很科學的結論嗎?誰願意自己的父母、兒女被庸醫瞎折騰呢?

當然還包括一些宗教理論,你仔細想想裡面的邏輯,為了讓人畏懼並且聽話,就弄出個天堂來引誘人,還不聽話就弄出個地獄來嚇唬人,動則千年萬年。這不跟教育三歲小孩兒一樣的邏輯嗎?左手打巴掌右手給顆糖,嘴裡不斷苦口婆心的說:我是為你好。愣憑你的鐵石心腸,總有一天感化你認同他。

很多東西,你信了,它就成了你意識中的一部分,左右著你以後的思維模式。你不信,或者排斥它,它一樣也會停留在你腦子裡成為你意識的一部分。又能說清楚哪個對哪個錯呢?唯有中正觀想,才能如如不動。就像觀音大士,鳩摩羅什稱「觀世音菩薩」,唐玄奘稱「觀自在菩薩」;他甚至還可以是道教的「慈航道人」、「慈航真人」。你能說誰對誰錯嗎?

立足點不同,出發點不同,著眼點不同,目的不同,意識形態不同,文化環境不同都有可能導致人們對事物的認知不同,甚至產生偏差。迷信中未必就沒有科學,科學中難免也有迷信,原本都是偶然中的必然。怎麼看,怎麼想,全憑自己。最好是能「仁者見諸智,智者見諸仁」,自我甄別,彼此包容,方能身心和諧。


推薦閱讀:

「當科學發展到盡頭,你會發現神已經等候多時」,愛因斯坦是不是說科學的盡頭是神學?
地球上只剩一個人是種怎樣的體驗?
人類為什麼不能居住在火星上?
超自然事件的基本內容有什麼?
荒野行動怎麼扔槍?

TAG:周易書籍 | 迷信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