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極具社會意義卻被「俗愛」污染的電影

只要是二十一世紀之前出生在中國的人大概都有感受過自己原生家庭帶給自己未來生活的傷害,哪怕你沒有意識到,它也實際存在著。《馬男波傑克》中的波傑克,《我們這一天》里的凱文,都是被原生家庭和童年影響了性格,敏感脆弱、自我憎恨自我質疑。今天要聊的這部《水牛城66》便是一部講訴被童年和原生家庭毀滅人生的故事。

電影一開始就感受到了喜劇般的絕望,比利出了監獄無處可去,上個廁所卻處處是壁。他的父母自私不負責任;母親不記得他對巧克力過敏,不關心他和莉亞的相遇故事,在母親心裡自己沒有足球比賽重要;他的父親把他小時候唯一愛的狗給殘忍仍走、他要騙母親自己過著Fancy的生活,可實際上卻過著因為執著於得到父母的愛和關心而被陷害入獄的糟糕生活。

比利遇見中學愛的那個女孩,那個幼兒園就認識、曾經在她窗口故意等她望出來看見自己,現在依舊把她的照片貼在「過去」儲物櫃里的那個女孩,可她已要結婚,像瘋子一般快樂,她的每一句話每一聲笑都是在對比利的嘲笑。比利的好朋友也是電影里唯一出現的朋友也只有「傻仔」,而比利在電話里也說了他被叫作傻仔是因為他又傻又丑,而為什麼比利會和傻仔做朋友甚至成為好朋友呢,了解青少年交際的朋友們都會知道肯定比利自己也是被眾人排擠和嘲笑的對象。這從比利在旅館羞澀的樣子、不愛別人觸碰他,注重隱私,在浴缸里緊緊抱住自己就可以看出,這是很典型的孤獨久了對於和別人接觸的不習慣。

比利隱藏自己,用憤怒掩飾自己的敏感和事事在乎,他的過去,他引以為傲的和紀念的只能藏在保齡球館的儲物櫃里。他只能通過對傻仔的大喊大叫、對莉亞的命令和唯一在行的保齡球來獲得那少的可憐的成就感和對生活的掌控。他在丹妮餐館廁所里痛苦的哭泣真的特別扎心,那一句「幫幫我」「不,我想死」,才是他堅硬外表下真實的樣子。

看水牛城66全程對比利的感受一直夾雜在同情和憎惡當中,這也是比利自身對自己的感受,為自己糟糕的人生感到無助,卻又無意識地用憤怒和尖銳的刺來控制別人來獲得自己所需的安全感和掌控感。

整部電影最喜歡的是導演對於比利內心感受傳達的方式。比利一直在重複他的要求,重複的我煩到想關掉播放器。劫持的時候嘴裡一直重複的「閉上嘴」、「你知道名貴汽車是什麼嗎」;家裡飯桌上的「Its always at you,its always at you.」;監獄對傻仔說的「這是六月的,夾在五月和七月中間的是六月」;和拍照時的「別擺鬼臉,我只想要照片看起來我們很恩愛,我們在消遣作樂」可是他自己卻滿臉喪。他很迷茫,他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要幹什麼,他覺得殺死讓他入獄的那個人就會讓自己好受,他想讓父母感到驕傲誇獎他讓他得到從未得到的愛,可是他不知道該怎麼做,他覺得要這麼做可他心裡又在告訴自己這樣不行。但這大概就是導演想要傳達的感情,比利的心理感受——煩躁、不知所措、想要「關掉播放器」卻也知道「關掉播放器」也是無濟於事的,煩躁等情緒依舊在你心中不會散去。

這部電影把關注點放在了比利這個人物身上,而莉亞無論是出場還是一路下來和比利的陪伴都不切實際,就跟這拯救一切的愛一樣的不切實際。而比利這個角色性格轉變設置在了電影的四分之三處,儘管前面有所鋪墊,但依舊感覺太突兀。

結局不知該說是治癒還是失望好。看到比利開槍那一瞬間血漿迸出腦子的定格攝影,藝術效果不言而喻,他的父母在他墳前死性不改的樣子的黑色幽默也很有意思,但居然用這部電影主觀想像的特色的出場方式把這種結局打破,給了個因為愛風暴秒變灰塵的結局。這樣的結局很「正能量」,但或許也是為什麼我對它嗤之以鼻和厭惡的原因。現在社會每天都在倡導正能量,卻不對「負能量」該如何解決做出實際引導,真的只是調整調整情緒就能消除了嗎,就像《水牛城66》里比利童年對他的影響真的一個不明所以然突如其來的「愛」就飛灰湮滅了嗎。像這樣不切實際飄在空中的美好意淫,我拒絕接受。(這也是為什麼我開頭不把這部電影當作一部講「愛之偉大」的電影)

這本來可以是一部具有很強衝擊力的、有現實意義的社會題材的影片,卻被最後童話般的結局打破,變成了哭完就算了的感人電影。如果可以,我把電影后面掐掉,讓你們扎心唏噓。

推薦閱讀:

願被這個世界溫柔相待
看完所有《湮滅》分析,我不屑一顧的寫下這篇文章
談談對《西部》的兩點理解
這部電影誕生了年度最婊女主,但你還得祝她生日快樂
不羈的雪,羈絆的心

TAG:水牛城66電影 | 電影 | 電影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