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懂傳奇:《千里江山圖》,神秘天才少年驚艷人間的千古絕唱

打下《千里江山圖》五個字時,我的手都在矯情地微微顫抖。作為中國青綠山水畫里最牛逼的一幅,這幅畫上世紀一百年只展出過兩次,本世紀稍微多一點,9月16日(也就是大前天)故宮第三次展出此畫。而本人,是為數不多看過它本世紀前兩場展出的人,當大家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正第三次站在它的面前,歐耶~~~~~~~~~~~~~~~~~~~

(震撼高清超長全捲圖放在文末給大家欣賞,諸位先不要急)

《千里江山圖》在中國繪畫史上妥妥是能進TOP 10的一等一的神品,卷長近12米,是與《清明上河圖》齊名的長卷。雖然中國青綠山水畫源遠流長,緣起於隋代展子虔《游春圖》,在唐代李思訓、李昭道父子手中發揚光大,再經過五代董源、北宋王希孟、南宋趙伯駒趙伯驌兄弟、元代趙孟頫趙雍父子……一千多年來多少英雄豪傑,但是真正讓世人刻骨銘心的青綠山水畫,可以說,只有王希孟這一卷《千里江山圖》!

元代溥光和尚在《千里江山圖》卷後對此畫的評論,妥妥貼貼說到我心裡,「獨步千載,殆眾星之孤月耳」!

《千里江山圖》卷後,元代溥光和尚的題跋

何其牛逼!

比畫本身更牛的,是這個叫王希孟的朋友。他畫這張畫時,還不滿十八歲!

全卷大氣磅礴卻又秀雅工整,筆筆精彩,妙不可言。這麼長一卷畫,竟然沒有一筆有誤,堪稱完美無缺。

《千里江山圖》局部 高遠、平遠、深遠,中國文人山水「三遠」經典構圖,山巒江河的景緻跌宕起伏,富有強烈的韻律感。

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後,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宋)郭熙:《林泉高致》

王希孟在中國藝術史上,就是一個謎一樣的存在。對他身世的唯一可信註解,就是蔡京在《千里江山圖》後77個字的題跋:「政和三年,閏四月八日賜。希孟年十八,昔在畫學為生徒,召入禁中文書庫,數以畫獻,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誨諭之、親授其法,不逾半年,乃以此畫進。上嘉之,因以賜臣京,謂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千里江山圖》卷後,宰相蔡京的題跋

蔡京這段話,成為了解王希孟生平最可靠的資料。王希孟進獻此畫時是十八歲(公元1112年),蔡京講他畫了不到半年,按這畫的巨大工作量來看,半年也是起碼需要的,再加上畫作裝裱、進獻徽宗等時間,以此推算,王希孟開始畫《千里江山圖》時,應該才十七歲而已。

蔡京還提到王希孟是畫學的學生,畫學是宋徽宗主持的一個藝術教育大項目,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皇家美術學院,不過只存在了23年(公元1104年-1127年)。根據蔡京所說,畫學結業後,王希孟做了文書庫的小吏,期間獻了幾次畫,宋徽宗都不滿意,但覺得希孟是個好苗苗,於是宋徽宗親自教王希孟繪畫技法,於是才有了一畫千古的《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局部 峰巒疊嶂,迂迴曲折,妙不可言。

這裡當然有可能有蔡京奉承宋徽宗的意思,但宋徽宗親自點撥王希孟應該是實。我藝術上的良師益友一帆,給我看了9月刊《紫禁城》雜誌里關於《千里江山圖》的文章(《回到王希孟作畫的歷史現場》作者:餘輝),相當有意思,裡面提到了《千里江山圖》所用的宮絹。這幅品質一流的宮絹,絕對不是王希孟當時的工資能承受的,必定是來自徽宗的賞賜,因為這幅宮絹也出現在同時期其他幾幅名畫里,比如徽宗自己的《瑞鶴圖》,疑似徽宗畫的《聽琴圖》,李唐的《江山小景圖》(李唐是當時宮廷畫院的當紅畫家,與畫學結業在一個冷清部門任職的小吏王希孟不可同日而語)。

《千里江山圖》所用宮絹

宋 趙佶 《瑞鶴圖》使用了同樣的宮絹

宋 趙佶(傳)《聽琴圖》使用了同樣的宮絹

宋 李唐 《江山小景圖》(局部)使用了同樣的宮絹

這就非常有意思了,一個原本畫得不怎麼讓皇上滿意的文書庫小吏,不僅得到了皇上的親自指導,還可以用和皇上及當紅畫家一樣品質的宮絹。這個王希孟的身份不得不讓人浮想聯翩,當然超級大天才那是一定的了,但是多少天才永遠湮沒於紅塵? 出頭也是要靠機會的。所以有人猜測王希孟是蔡京的人,這個我其實也很同意。否則以王希孟當時那麼卑微的身份,畫技又沒有第一面就驚艷到徽宗,他是不可能接近徽宗的。

《千里江山圖》局部 亭台樓閣,錯落有致。

餘輝那篇文章里,還把王希孟的人生軌跡和蔡京的宦海起伏做了一定的比對,還真的有些蛛絲馬跡可尋。比如公元1107年,原本被貶黜的蔡京又重獲徽宗信任,繼續青雲直上,這個時間差不多就是王希孟進畫學的時間。蔡京本身的藝術修養極高,不排除他早就發現了一些王希孟這樣的天才,收進畫學慢慢培養以未來取悅君心。公元1109年,蔡京又給貶為太子少保,扔到杭州過退休生活了。這個時間點應該是王希孟差不多畫學結業的時間,他如此高的天賦沒有進倍受徽宗重視的畫院卻進了無聊的文書庫,很難不讓人猜測他是受了蔡京的牽連。公元1112年,徽宗召蔡京回京復任宰相,封魯國公,蔡京進入了人生最得意的時期,而這個時間點,正是王希孟受徽宗親授畫技、完成《千里江山圖》的時間!

《千里江山圖》局部 中國古代第一長橋利往橋和垂虹亭(位於蘇州南面吳江中,建於慶曆八年,公元1048年)

當然,以上都是揣測啦,王希孟這個人真的太神秘了。連「王」這個姓其實蔡京也沒說,他只說是「希孟」。這個王姓可查的來源只有兩處: 清初收藏《千里江山圖》並收入清內府的收藏家梁清標所寫的標籤上,康熙時的吏部尚書宋犖的《論詩絕句》中。梁清標曾大量重新裝裱私藏古畫,這個信息可能是他從舊裱上獲得。而宋犖曾大量翻閱宋代善本,他提到有這麼一首宋詩: 「宣和供奉王希孟,天子親傳筆法精。進得一圖身便死,空教腸斷太師京。」旁邊還有注: 「希孟天資高妙,得徽宗秘傳,經年作設色山水一卷進御,未幾死,年二十餘,其遺迹只此耳……」

天才如斯,僅僅活了20來歲。

《千里江山圖》局部 精細生動的人物描繪。

因為太神秘,於是野史上就有一些有關王希孟的八卦,比如他進獻了《千里餓殍圖》被徽宗賜死啦,又比如他突然人間蒸發啦之類的。本著藝術八卦的精神,我也去了解了一下。

首先,關於《千里餓殍圖》一說,我查到來源是清代善本《北宋名畫臻錄》,我自己是怎麼也找不到這本善本的原文圖片,以下原文記載來自網路搜索:「王希孟,北宋徽宗人,少時有異相,生時有瑞鶴東來,眾人皆言有大貴。聰穎博學,善詩文,通音律,工書畫,猶善劍術。十歲被召至宮中侍駕,徽宗親授畫技,曰『其性可教』。藝精進,畫遂超越矩度。工山水,作品罕見。徽宗政和三年,呈《千里江山圖》,上大悅,此時年僅十八。後惡時風,多諫言,無果。奮而成畫,曰《千里餓殍圖》。上怒,遂賜死。死時年不足二十。」這說的是一位情商為負的小憤青的故事,說實話我是不信的。人說人如其文,其實畫也是,這些都是能直觀反映一個人的靈魂狀態的。《千里江山圖》在我看來,就是一個早熟、聰慧、敏感、謹慎、細膩、嚴謹、律己的人才能畫出來的,我不信他是個小憤青,會做出那麼作死的事。而且我對《北宋名畫臻錄》這本書的來源存疑,如果有讀者恰好看到過,歡迎在後台聯絡我。

另外,人間蒸發的說法也是循著《千里餓殍圖》去的,說是王希孟逆了龍鱗,徽宗大怒就賜死,賜死前王希孟說想看《千里江山圖》,徽宗允,結果當晚王希孟就不知所蹤了。這就跟個靈異鬼故事一樣,連出處也不明了。劇情太狗血,不要說王希孟敢不敢呈餓殍圖了,我就不信他還能跟我們史上第一高冷的大才子宋徽宗討價還價,拜託,這是皇上賜死啊,很嚴肅的。

所以比較可信的推測,我想順著那首宋詩來比較靠譜,「進得一圖身便死,空教腸斷太師京」。這畫工作量實在太大了,一個文書庫小吏,說不定白天還要應付瑣碎的工作,可能身體也比較弱,這麼大的工作量下去,可能就把整個人的精氣神全部耗光了……我真的從內心裡覺得,這樣一幅精妙絕倫的作品,是拿性命和真心換的。

仰天浩嘆……

《千里江山圖》局部 小舟從此逝,滄海寄餘生

《千里江山圖》完成後,徽宗把玩了一段時間,就賜給了蔡京。蔡京死後,此畫民間遊盪了一百年,進入南宋內府,南宋滅後又流落金國,到元代被溥光和尚收藏。溥光圓寂後,此畫就不知流到何處了,直到清初梁游標收藏後又流進了清內府,乾隆將其收入收藏界的葵花寶典《石渠寶笈》中。1922年,清滅後,廢帝溥儀以賞賜弟弟溥傑的名義從故宮盜運出一批古畫,其中就有《千里江山圖》,解放後才被尋到重回故宮。

《千里江山圖》局部 千山鳥飛盡

王希孟這幅《千里江山圖》,可以說是歷史上所有青綠山水畫里,設色最為漂亮的,真正的又「青」又「綠」,翠色可餐。王希孟使用了最上乘的石青石綠顏料,這兩種顏料都是孔雀石研製的,顏色非常漂亮。為了更顯色,王希孟塗得很厚,加上使用的是不太吸水表面又滑的宮絹,所以此畫每次開卷都必須極致小心,否則石粉質地的厚塗顏料很容易一坨坨從絹上脫落。這就是為什麼此畫展出一次是如此珍貴! 雖然一般古畫展出間隔是一年半左右,但實際上,很多古畫展出間隔要遠遠長於這個時間。世間美物,確實能見需要緣分,此生見一次亦少一次。如果真愛,君且珍惜。

下面這個廣告,無關碎銀,只為真愛——

此時此刻,我就在這裡。

總覺得王希孟一卷冠絕千古,非常像唐代張若虛,橫空出世一首《春江花月夜》,孤峰傲立,帥到沒邊……好了,我有點停不下來了,還是趕緊看畫。答應你們的超高清長捲來了,感受一下手機玩出手卷的效果吧,拿走,不謝!

▼ 宋 王希孟 《千里江山圖》 ▼

故宮博物院藏

??翻 轉 手 機 橫 向 欣 賞??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更多倪小姐藝術史八卦, 請關注公眾號:gudongshenghuo

推薦閱讀:

雍熙北伐的失敗原因是什麼,失敗是必然的還是偶然的?
宋代人物小記之張詠——仗劍行走酒當歌
北宋汝窯天青釉洗在港拍出2.94億港元,有哪裡令你印象深刻的瓷器呢?它們有怎樣的藝術價值?
關於秦觀的鵲橋仙詩中兩句的看法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大家同意這一觀點嗎?

TAG:千里江山 | 故宮 | 北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