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秋冬,想要溫暖地接吻,那就養出柔嫩紅潤的嘴唇

這篇文章寫給想潤唇的小仙女們。

我學姐每次例假前後會冒痘,不過痘痘都會隨著時間自我淡化,所以一般情況下,她都不會去care。

而對於她的唇部,卻是真的有話要說。用她的話說,其他季節都它很乖,可一到秋冬就開始搞事情。

起皮和唇紋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再好看的口紅擦上去也變得遜色。然而她又是個口紅控,所以一年四季護唇都是她不可忽視的一大任務。

畢竟唇紋淡不幹裂,才能擦什麼都好看哇。

雖然沒有她那麼誇張,不過日常也會有意識的去保護自己的嘴唇。畢竟它也是臉上最重要的部位之一,嘴唇不好看直接影響人家對你的印象。

你想想,如果你看到一個女生總是滿嘴乾燥爆皮,OMG,哪會有男生想親她啊?

而且很多人對待這些煩人的翹皮都喜歡一「撕」了之,但撕皮一時爽,卻落得反反覆復滿嘴傷.....

為什麼嘴唇容易乾燥起皮

很多都都不知道,嘴唇上的皮膚組織結構層很薄,只有身體皮膚的1/3厚

再加上它本身就沒有汗孔,沒有皮脂腺,面對秋季日乾燥的空氣、低溫等環境,暴露在外的嘴唇就成了重災區。

脫皮、開裂、流血....慘不忍睹。許多人習慣用舌頭舔,試圖使嘴唇濕潤,結果卻越舔越干。

唇部的乾燥會造成唇紋明顯、表皮脫落,甚至我學姐每天晚上都在嘴上抹一層又厚又搞笑的唇膜也無法令這種情況改觀。

嘴唇問題中醫怎麼看

為什麼一入秋,你的嘴唇就乾的掉皮呢?

外界環境的乾燥是導致唇乾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要適當喝水,保持體內津液充足。

可以適當吃一些香梨、荸薺、蓮藕等蔬果,銀耳蓮子羹也是不錯的選擇。

當然了,外界環境只是誘因,引起口唇乾燥最重要的因素還是人體內在的脾胃積熱

《望診遵經》里記載到:「唇枯槁者,病在脾……唇枯槁無澤者,脾熱也。」意思就是說看,脾開竅於唇,脾胃有火,表現出來的就是嘴唇乾枯沒有光澤。

很多人感受熱邪,或者喜歡吃一些肥甘厚膩,從而導致脾經蘊熱,熱灼津傷,無以上潤口唇。

還有話多的人,話說多了傷津耗液,也會導致口唇枯槁,脫屑皸裂,焦而無澤。

所以,這個時候不要只想著去種草各種唇膏,唇膜,注意飲食,調理脾胃才是最重要的。

首先,要清胃火。適當食用具有清胃火等功能的食物,比如說豆腐、綠豆、苦瓜、白菜、芹菜、香蕉、梨等。

其次,不要過食肥甘厚味。注意清淡飲食,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尤其少吃火鍋。

說到這裡,又勾起了我肚子里的饞蟲。以前每每天氣轉涼,奶奶總會煮上一鍋雪梨無花果

捧著大大的碗,直到把最後一滴汁水都舔乾淨才肯放手,那種滋味能潤到心裡去。

雪梨是秋天最溫柔的滋養,一口咬下去,沁人的汁水噴發出來,嘴裡滿滿的水分讓這個季節的乾燥霎時消失殆盡。

別小看這顆雪梨,好的雪梨甜度適中,咬進嘴裡口口是水份,最重要的是,既能護好你的肺,潤了你的燥,還能滿足你的嘴。

無花果在我心裡最初的記憶,是在小時候。那時只要有一包白色塑料袋包裝的無花果絲相伴,日子過著就不再孤單。

現在仔細相信,不知為啥,雖然常吃,但並未想過去探究它的樣子。

長大後,吃過北方同學帶過來的干制的無花果,只覺味道甜膩,再後來,喝到了廣東人用無花果煲的湯,清甜逐漸感知。

對我來說,無花果是個慢慢愛上後,再也不忍放手的聖果。

無花果擁有十八般武藝,潤肺止咳、清喉利咽、潤腸通便、促進消化、防癌解毒......技能多到我數不清了,加上無花果性平,基本適合所有人食用。

而且作為食材,這能清喉利咽、潤肺止咳的無花果我建議大家拿來煲湯。比如我上面說的我奶奶煲的雪梨無花果就好喝到飛起。

? 雪梨無花果 ?

食材

無花果乾5顆

雪梨1個

冰糖適量

做法:

⒈ 將無花果洗一下,再放入清水中稍微泡一下。

⒉ 雪梨洗乾淨,削皮去籽,切成大塊。

⒊ 將雪梨塊和無花果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煮開。

⒋ 然後換成小火再煮10分鐘,加入冰糖至融化即可。

初此之外還要注意生活規律,晚上23點前入睡,最好每天能午睡20分鐘,並適當鍛煉,還可以吃一些芝麻丸來改善脾胃功能。

平時更要養成多喝水的習慣,補充水分,不要等到口乾、口渴才喝水,要保持體內津液充足。

記得要少喝酒,因為酒精會加速體內水分蒸發。如果天氣太乾燥,可以讓自己居住的環境保持一定的濕度,也可以在大風乾燥天氣外出時帶上口罩。


想知道自己是什麼體質嗎?

那就關注微信公眾號「升登永七點半」啊,回復關鍵詞「體質」,你可以獲得體質測試表哦

具體體質,一測就知。

關注「升登永七點半」

往期回顧:

如何改善臉色暗沉的狀態?

女人日常如何保養身體?

你知道哪些不花錢的美容或者減肥小妙招?

怎麼樣養頭髮?

臉顯得有點老,如何讓自己看起來更年輕?

日常生活中你有哪些能讓皮膚變好的小習慣?

推薦閱讀:

夏天睡午覺為什麼好?
關於嫌疑人剛被採取強制措施時刑事會見重要性的想法
燙傷了,應該怎麼辦?
春節做飯小竅門 權成
集成灶的優點是什麼?

TAG:養生 | 生活常識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