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讀後感

文心這本書斷斷續續讀的有一個月了,不敢說這是本乾貨滿滿的書, 但對我有不少啟發。 遂將讀後的片段靈感記下。

葉聖陶老先生的學識不用質疑, 書里也確實有遠見卓識之處。但書里的小說文體確是敗筆。 用小說的形式可以降低閱讀門檻,使小朋友們不覺得嚴肅難啃。不過對於一本論說類的書來說,還是破壞了其原有的味道,既沒有小說的味道,又沒有論證的嚴謹。

當然了,兩位學界泰鬥合著的書,自然是有可取之處的。 書中的閃光點可以概括為三點。 一是對文章的欣賞,理解之法。 二是讀書觸發的功夫。

三是文章的創作與應用。

我們讀書常常會遇到讀不懂的時候,就比如說 魯迅的秋夜 「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還是棗樹」,如果並不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就沒法看懂了。通常我們可以將經驗分為兩種,

一是外在經驗,一是內在經驗。 外在經驗就是指作者看到的外在景象。天空,田野,魚鳥這些在每個人眼裡都無不同。但每個人對其賦予的意義各不相同。 國家動亂、民族衰微,魯迅眼裡的秋是凄涼,是蕭瑟。在劉禹錫眼裡卻是「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豪邁了。

這就是內在經驗。情景天涯海角變化不大,但各個作者經歷不一,寫在筆下也就千變萬化了。我們若不了解作者當時心境,文章自然也就難以明了。

第二是文章觸發的功夫。所謂觸發,就是由一件事,一個物,聯想到另外一件事一個物。 書中的某一句話和自己的生活相印證就是觸發,從生活中感悟到書中的道理也是觸發。

讀書就是觸發的過程,從生活中看出原來沒有的東西,從書里聯想到自己難以捉摸的命運。 觸發也要新鮮才好,一味借用他人的說過的話,對自己也沒益處。

第三就是文章的創作與應用。 要想創作必定得先習作。把寫文章得基本規則,語法修辭熟練,最後可以文從字順,有了基本功底,才能談創作。

習作得功底越深越好,至少該一壁創作,一壁習作。真正得畫家,終身都在寫生上花功夫,真正得文學家,雖值白頭亦手不釋卷。

全書雖然字數不少,但讓我感悟至深得還是這三點,說白了寫文章沒什麼花花腸子可以用,一字一句全是筆下功夫。把最根本得練好,就如同練武有了一副好筋骨,以後學什麼武功也是水到渠成得事。

推薦閱讀:

閱讀|我的2017年上半年書單
系統 演化——因果
初識BTC:讀 <精通比特幣>
《人類簡史》 讀書筆記
我的黃金時代

TAG:讀後感 | 讀書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