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官終評:周瑩並非瑪麗蘇,蘇的是《那年花開月正圓》「歷史觀」

2017年下半年最值得期待的大劇之一《那年花開月正圓》已於10月8日正式收官。自開播以來,該劇收穫了「雙台收視率破2,東方衛視收視率幾度破3,豆瓣評分7.5」的佳績。

該劇不僅以幾場哭戲力證了收視女王孫儷神乎其神的演技,更是捧紅了劉佩琦、張晨光、謝君豪等老戲骨。一向演技飽受質疑的何潤東和陳曉也分別憑藉吳聘、沈星移兩個角色收穫了頗多讚譽。

然而,該劇的收官卻並不圓滿,後半段劇集及其結局引發了諸多吐槽。其中,最響亮的兩個聲音是:女主過於「瑪麗蘇」;「高開低走」,劇情爛尾。說好的「大女主戲」果真變成了「瑪麗蘇劇」?顯而易見的爛尾又是因何所致?

三招打破灰姑娘的豪門夢,這個瑪麗不太蘇

反瑪麗蘇第一式——女主歷經磨難,苦澀多於甘甜。瑪麗蘇的誕生來源於作者的自戀心態。所謂的瑪麗蘇形象多為作者自身戀愛欲、財富欲、權利慾等慾望的投射,因而瑪麗蘇作品著重描寫愛情甜蜜的粉紅、名利帶來的快感。瑪麗蘇女主往往傻人有傻福,快樂總比煩惱多。

而《那年花開月正圓》里的周瑩,卻著實是個苦命的女主。雖然早年間周瑩有養父相依為命,有夫君信任關愛,然而其所愛之人皆遭奸人所害。夫君、公公、父親相繼離她而去,婆婆、叔伯不可依靠,她唯有自己扛起一片天。周瑩是務實精明的商人,不是天真無邪的公主,一睜眼就要想著吳家東院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沒有時間做不切實際的美夢。

周瑩的一生有灰姑娘一般的開端卻沒有童話般的結局。該劇前半段雖然也有吳聘、周瑩夫婦撒狗糧的高糖片段,然而吳聘中毒身亡後周瑩的境況便急轉直下。此後周瑩雖有得意之時,創作者卻著重講述了其歷經的種種坎坷艱辛。正如周瑩所感慨,「自你走後,所有的快樂都轉瞬即逝,而不快樂卻是那麼的長久」。

反瑪麗蘇第二式——反派形象多樣,實力不容小覷。任反派三十六計盡施,一切盡在主角掌握之中,是瑪麗蘇、湯姆蘇劇的典型特徵之一。瑪麗蘇的聰慧常常需要以反派的屢戰屢敗來襯托,而瑪麗蘇本人卻像是開了外掛一般的常勝將軍。

《那年花開月正圓》中的反派形象卻是多樣且有力的,自私自利的三夫人為人狠厲,執念深重的胡詠梅不惜謀害人命,內心陰暗的杜明禮陰險毒辣,唯利是圖的沈四海險中求財,為愛痴狂的吳漪糊塗一時……

這些反派形象各有各作惡的緣由,各有各使壞的手段,且都在不同階段給女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阻礙和傷害。即便是有著女主光環的周瑩也並不能成功躲過每一次劫難,反而是屢次遭到重創,全然憑著一股子韌勁兒另謀出路、東山再起。

在多樣化的反派人物中,總有一個虛張聲勢的反派令觀眾又恨又心疼。正如《琅琊榜》中的謝玉、《偽裝者》中的梁處長一樣,《那年花開月正圓》中的沈四海心中也有一處柔軟之地,盛裝著一顆慈父心。這樣令人糾結的人設一貫討喜,沈四海頗受觀眾同情和喜愛。

反瑪麗蘇第三式——男性角色形象豐滿,鍾情不止一見。《那年花開月正圓》中三位與周瑩有感情糾葛的男性角色性格各異,吳聘是智商情商雙高的大暖男,沈星移是外表浪蕩不羈內心堅定不移的個性公子哥,趙白石是看似泥古不化實則明智達理。

該劇打破了「最暖的永遠是男二」的言情劇套路,男一號吳聘雖早早領了盒飯,卻始終穩坐第一暖男的寶座。而沈星移和趙白石都並不是能讓觀眾「一見鍾情」的人物,隨著劇情的發展,他們的可愛之處漸漸顯露。

而吳聘等人對周瑩也並非一見鍾情。沈星移和周瑩是對歡喜冤家自然不必說,趙白石初識周瑩時更是對其橫挑鼻子豎挑眼,而周瑩對其原配夫婿吳聘雖是一見傾心,吳聘對其卻是日久生情、由憐生愛。

雖然周瑩的成長離不開養父周老四及吳聘等人的保駕護航,但是周瑩自身也是頗有實力的。而況女主光環並未一味地護佑她,她歷經了磨難的洗禮才逐漸成長起來。周老四、吳聘、沈星移、趙白石相繼在其生命的不同階段佔有重要地位,也見證了周瑩的成長。

跟隨周老四遊走四方的周瑩似是善良卻又帶刺的頑石;在吳聘的寵愛庇佑之下的周瑩似是光芒乍現的璞玉;在與沈星移的相愛相殺中,周瑩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獨立;在與趙白石和而不同的相處中,周瑩的智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發,成為了一個倔強的開拓者。周瑩的堅韌頑強實在非一碰就碎的瑪麗蘇所能及。

三三對比見高下,吳家的女人非等閑

自《那年花開月正圓》進入觀眾的視野,便與「大女主」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繫。究竟何謂「大女主」,周瑩是不是「大女主」,這些問題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重要。比「大女主」標籤更值得探討的是電視劇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實質性創新。

《那年花開月正圓》熱播期間,周瑩和她的吳家東院被網友拿來與經典之作《大宅門》之中的二奶奶和白家相比。不少人認為同為清末商戰題材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與《大宅門》有太多雷同之處,且前者不如後者精緻。

事實上,時代總是在進步的,暫且擱置兩部劇的藝術品質不談,單就女性形象來說,《那年花開月正圓》中的女性形象之新遠非《大宅門》能及,從白文氏與吳周氏、白玉婷與吳漪、楊九紅與千紅的對比中足以見出。

第一,白文氏與吳周氏的對比。白文氏,姓名不詳,她看似是在男性世界中鶴立雞群的女性叛逆者,實則不過是男權化的女性,是父權的替代者,是封建家長制、封建觀念的維護者。白文氏可以把家族事宜和生意處理得井井有條卻管教不了自己的孩子白景琦,因為白景琦是一個反叛者。

而吳周氏不同,她雖身世不明,卻有名有姓,連慈禧太后也會直呼其名「周瑩」。吳周氏不同於白文氏,恰恰是如同白景琦一樣的反叛者。她有獨立的人格,求變逐新,是眼光獨到的開拓者。

從白文氏與吳周氏兩者夫君形象的不同上也可看出二者不同。白文氏的丈夫白穎軒懦弱無能,因而白文氏不得不替代丈夫承擔起大家長的責任。而吳周氏的丈夫吳聘卻是個十足的大暖男,他對周瑩十分寵愛也十分信任,願攜手周瑩一起振興吳家。

第二,白玉婷與吳漪的對比。白玉婷和吳漪兩個「大家閨秀」都是勇於追求愛情的人,就方式而言,嫁給照片的白玉婷更讓人心疼憐惜。雖然白玉婷這一形象比吳漪更討喜,但客觀而言,吳漪比白玉婷「開放」了許多。

白玉婷是在封建大家庭中成長出來的小姐,是典型的舊時代的女子,深受母親和哥哥的寵溺,因而其有足夠的底氣和勇氣去追求所愛。在她的愛情中,世俗偏見和門第差別帶來的阻礙清晰可見。而她本人雖然痴情,卻也未見得有多麼前衛的愛情觀。

吳漪不同於白玉婷,她有獨立的愛情觀。她是最早接受周瑩的吳家人之一。早在遇到趙白石之前,她就暗想,願得一心人,與之像兄嫂那般恩恩愛愛、相濡以沫。她拒絕父母定下的親事,用自己的方式嫁給了自己所愛之人。

從兄妹關係的角度也可看出白玉婷與吳漪人格獨立程度的高低。白玉婷的婚事終究要靠哥哥白景琦的主婚。而吳漪的哥哥吳澤並沒有過分嬌寵妹妹,他教她明事理,帶她去阻止沉塘;他為她創造機會接近趙白石,卻不會親自替她做說客,吳漪的愛情是她自己爭取而來的。

第三,九紅與千紅的對比。風塵女子的形象一向頗受清末民國戲的鐘愛。《大宅門》里的楊九紅和《那年花開月正圓》中的千紅姑娘不負眾望,頗為出彩。二人出身相似,為何結局迥然不同?

楊九紅原本性格潑辣,卻為了討得二奶奶的歡心委曲求全。然而千紅卻是頗有主見的人,她看上了沈星移,就毅然為自己贖身;當她決心要跟韓先生好好過日子,便果決地勸他歸順。初進吳家東院,她受盡白眼,卻寧肯離開也不改本色。最終以自己的真性情和女性的獨有智慧贏得了吳家人的尊重和信賴。

三大形象太超前,主創走得有點兒遠

《那年花開月正圓》高開低走,在胡詠梅、杜明禮等反派人物相繼領了盒飯之後開始走下坡路,結局更是十分倉促、草率。細究起來,該劇爛尾的根本原因在於主創歷史觀超前,主人公所面臨的時代阻力不足。

該劇故事發生在清朝末年,眾所周知,該時期的中國雖已開始接納西方先進思想,卻仍固守封建觀念。周瑩、沈星移等主角成為新時代的開拓者無可厚非,然而劇集後半段眾人齊齊地大踏步迎接新時代卻著實有點前衛。主創團隊歷史觀的超前性在杜明禮、趙白石、吳澤、慈禧太后等角色形象上得到鮮明體現。

首先,就趙白石和吳澤而言,二人一個為官多年,一個數次科舉未中。按照常理來說,二人思想自然有對立之處,然而趙、吳二人自始至終都肝膽相照。暫且不說恪守舊曆的趙白石,單說范進一般的吳澤,有多大可能性能夠成為新時代的領路人?

前半段故事中,吳澤始終一襲長衫,以舊文人的形象呈現在觀眾面前。除了阻止吳家人將周瑩沉塘之外,他並未有過什麼格外新鮮的舉動。雖為吳家大少爺,但他一心只讀聖賢書,未曾為家裡出過什麼力。一個飽受科舉摧殘又沒有經歷過什麼事的大少爺莫名其妙的成了維新派,突如其來的轉變令人匪夷所思。

其次,貝勒爺的走狗杜明禮雖然是劇中最大的反派,卻居然也是個看透了一切的性情中人。杜公公杜明禮本應是舊勢力的維護者,其頭腦卻比很多人都要清醒。他自始至終都清楚明白的知道自己在貝勒爺眼中連狗都不如。為貝勒爺賣命,他不是心甘情願,而是逼不得已、忍辱負重。

當遇到了曾經的救命恩人胡詠梅,杜明禮毅然決然地為愛情背叛了主子。

此人雖然內心扭曲、無惡不作,卻對自身有著十分清醒的認知,而且始終有自己的堅守——親情和愛情,從歷史角度而言,這一形象甚至要比吳家的兩位叔叔等人還要「先進」許多。

此外,對於一向以負面形象示人的慈禧太后,該劇的主創團隊竟然也沒有「落井下石」。正值維新派與守舊派刀戈相向的關鍵時期,慈禧太后居然任由周瑩在自己和皇帝面前大談「變」之妙處。不少網友吐槽這一劇情,紛紛認為周瑩這麼說還沒被砍頭實在不合常理。

《那年花開月正圓》中,舉世皆濁人卻清,眾男皆醒女也醒。大家閨秀胡詠梅、吳漪為愛痴狂,一個下得了狠手經得了商,一個拉得下臉面下得了廚房;泥古守舊的趙白石被周瑩拉下了水不說,一向牆頭草一般的二叔也變得十分明理,為周瑩罵過了閨女罵兒子;吳懷先小小年紀就鍾愛變法圖強之理、救國救民之道……

在這部劇中,與時代背景較為貼切的人物形象反倒是貝勒爺和張先生。周瑩、沈星移、趙白石等人卻在求新求變的道路上一路高歌猛進。故事是清末的故事,然而故事裡的人倒比時代先進了不止一兩分。

正是因為缺少歷史背景的切實支撐和封建思想的強大阻力,周瑩等人終究隨著情節的推進越發飄飄然。當象徵性的敵對勢力一一被清除,周瑩等人的傳奇故事不得不在吳澤、沈星移的輕率行徑中以看似悲劇實則腦殘的方式草草收尾。

創新求變是好事,但主創團隊在清朝末年的歷史時空中未免走出太遠。花無常開,月無常圓,《那年花開月正圓》是創作者對一個時代的YY。該劇中諸多人物恰似是吳聘和周瑩所見的那輪彎月。原本,缺月自有缺月的美,創作者強行賦予人物以不合時宜的先進性,恰似以剪紙彌補其缺苛求月滿。然而,紙糊的圓月終究是一戳就破,反倒失了殘月的韻味。

推薦閱讀:

《那年花開月正圓》中的趙白石真的會暗戀周瑩嗎?
《那年花開月正圓》中你認為誰是為周瑩付出最多的人?
那年花開月正圓多少集?最後一集演的什麼?
怎麼看待俞灝明在那年花開月正圓里被黑?
為什麼有觀眾說要棄《那年花開月正圓》這部劇?

TAG:那年花開月正圓 | 大宅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