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滅絕後音樂還會存在嗎?
藥師丸悅子是一名音樂人,同時也是樂隊「相對性理論」的主唱。她曾為許多動畫演唱主題曲,並因獨特的軟妹治癒系嗓音被國內的各位所熟悉。
藥師丸悅子很少接受採訪,她的身上有諸多的謎團。傳言她畢業於武藏野美術大學。她為電影製作配樂,曾與坂本龍一等海內外知名音樂人合作,也經常作為旁白為電視節目獻聲,偶爾也會為雜誌等提供插畫作品,個人與樂隊所發行的CD封面也由自己設計繪製。除此之外,藥師丸悅子以其獨特的世界觀,嘗試將人工衛星、遺傳因子等科技元素運用在自己的作品之中,使音樂、科技與現代藝術相互碰撞,激起巨大的火花。
藥師丸悅子的音樂作品「我是人類」(わたしは人類),運用生物工程學,人類史上首次運用基因改造技術,將音源收錄於微生物的DNA中。此項創舉在奧地利林茨舉辦的電子藝術節Ars Electronica上榮獲了「STARTS PRIZE」大獎,並在金澤21世紀美術館、澳大利亞、比利時等世界各國展出。「我是人類」將藝術、科技與音樂融合,其突破領域的超前思維,獲得了各界的高度評價。
1.人類滅絕後的音樂
藥師丸悅子將作品「我是人類」稱之為「人類滅亡後的音樂」,用DNA來探求全新的音樂傳遞、記錄與擴散的形式。人類的發展史就是傳達與記錄的歷史,因為有了傳達與記錄,歷史才得以延續。而音樂的發展也與之同樣。音樂作品在傳遞、記錄與擴散中流傳至今。
被人歌唱或演奏的音樂,通過最初的口口相傳、樂譜,如同通過廣播、唱片,被他人傳播、複製並演奏。這個過程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變化。而音樂與傳播媒介的深刻關係,正表明了傳遞與記錄的關係,也與遺傳因子與DNA的關係相類似。
考慮到記錄媒介的壽命,例如CD的壽命只有數十年,寫在紙上的樂譜壽命有數百年。與之相對,DNA的壽命則有50萬年之久。因此,藥師丸悅子聯想到了DNA作為記錄媒體的可能性。
「我是人類」運用日本茨城縣自古至今生存著的藍藻微生物――聚球藻的鹼基序列製作而成,並且將樂曲信息的密碼子變換,連接3組鹼基序列,形成一長段DNA序列,人工合成DNA,將其嵌入微生物的染色體中。 或許這些生僻的生物辭彙會讓各位有些摸不到頭緒,總的來說,這首歌的DNA信息將會被經過基因改造的微生物持續自我複製。在人類滅絕後,當代替人類的新生命體出現時,它們或許會運用現今的我們無法想像的破譯方式,將其破解,並重新奏響這首樂曲,續寫人類時代流行音樂的歷史。
2.「變異」與「進化」
DNA雖然壽命持久,但DNA的鹼基序列發生變異的情況也並不少有,因此存放於微生物中的遺傳信息也可能會隨之發生改變。在歷史進程中,信息在傳達的同時,也隨之發生著變化。以前流傳下來的樂曲與當初已經大不相同,而「變化」也是音樂傳播的特性之一。這與遺傳因子的「變異」有著非常高的相似性。
「我是人類」的歌詞中,作者以微生物的角度,發出了「請停止進化/無法停止進化」的呼喊。變異促使著進化,但也由於變異,生物原有的特性逐漸改變甚至喪失。「我是人類」這首歌曲將來或許也會伴隨著進化,保存著樂曲信息的鹼基序列逐漸丟失,在遙遠的未來,這首歌曲可能已經無法再被詠唱。或許人類的歷史進程也是如此,總在在進化(變革)與停止進化(懷舊)的天秤中,搖擺不定。
「我是人類」被選為2016年9月茨城縣「KENPOKU ART 2016」國際藝術祭的主題曲,通過基因改造獲得的微生物實物也有出展 。此次展示,獲得了日本經濟產業大臣的審批,是日本首次將「基因改造微生物」作為面向普通大眾公開的展示物。
2016年12月,山口縣情報藝術中心YCAM也進行了「我是人類」基因改造微生物的展示。與此同時,藥師丸悅子所屬的樂隊「相對性理論」也有參與LIVE演出。樂隊將樂曲進行變調演奏,模擬了將來變異發生時的狀況。
3.我是人類
藥師丸悅子認為,作品自身與創作者是分離的。在領悟到這一點的時候,作品才能被創作出來。如果沒有解讀作品的對象,即使作品存在,也只不過是信息的鋪陳羅列。換句話說,「在怎樣的情況之下,作品被怎樣解讀」,對藥師丸悅子,幾乎就是作品的全部。因此她認為,在創作時,將作品全方位的展開會更加有趣。
在遙遠的將來,或許我們會通過機器來讀取這首記錄於DNA的樂曲。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機器人在聽到這首樂曲時,又會給出怎樣的解釋呢?如果地球外存在其他生命體的話,透過它們的濾色鏡,這首樂曲又將是什麼顏色、有怎樣的差異呢?思考這些有趣的問題,也是藥師丸悅子創作時思考的一個環節。她期待著在人類滅絕以後,全新誕生的生命體 ,能將她留下的這一段信息解讀。
將樂曲命名為「我是人類」,彷彿是在借用微生物之口,幫助我們向新生物體傳達人類的信息一般。然而究竟什麼是人類呢?或許對於人類滅絕後存在的生物來說,人類所制定的人類的定義,並無關緊要。
-END- ?原創文章
日本藝術留學?一期一會
日本藝術留學?藝術小站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