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L營銷有哪些痛點與難點?

不同的KOL,所帶來的營銷效果會有天壤之別:找對了,有些KOL可以短時間內帶來指數級的病毒式傳播效果和不錯的帶貨能力;找錯了,可能是不菲的花費,換來的僅僅是寥寥聲量,更不用提什麼營銷價值。

那麼,在KOL營銷上,廣告主到底有哪些迷局和困惑?

1、KOL數量爆發,如何選擇

傳統時代的KOL,環境相對單純,主要指的就是明星進行中心化的傳播。數字時代,一切都變得碎片化以及去中心化,超級影響力的KOL不復存在,KOL的數量爆炸,層級也變得豐富多樣,除了明星和名人,還有達人、網紅、品牌核心用戶、狂熱粉絲等等。

目前,KOL體量已非常龐大,以雙微平台為例:據企鵝智酷發布的《微信影響力報告》顯示,微信公眾平台上的公眾號數量大約已有 2000 萬個;微博方面,已擁有百萬名人和公眾人物,頭部自媒體高達34萬。

廣告主如何在KOL的汪洋大海中,找到真正合適的意見領袖,並不容易。

2、KOL營銷成本並不低,而且水軍橫行

有廣告公司表示,隨著跨國公司將聘請網紅作為向中國渴望成功的消費者銷售商品的手段,這一群體要求的酬勞日益上升。

微播易2017《社媒營銷白皮書》,通過對2016年微博、微信KOL價格趨勢的走向分析發現,KOL均價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2016年第四季度,微博KOL賬號的平均報價要比第一季度上漲182%,微信KOL賬號平均報價第四季度要比第一季度上漲110%。

此外,水軍的橫行,讓69%的KOL營銷數據「上了妝」。

3、KOL規模,如何平衡規模化和定製化?

大部分品牌,並沒有系統性的規劃其KOL組合營銷策略,僅僅採用純粹的媒介採買的管理方式,定量管理了KOL的媒介價值,而粗暴地丟掉了在與KOL的合作中,挖掘他們作為「一個人」的價值。

與傳統的媒介購買相較,與KOL的合作,在合作手法以及模式上,會複雜和豐富很多,畢竟每一個KOL都是個性化的,擁有著獨特的內容風格和粉絲受眾。

在與品牌合作上,有的KOL只是信息傳播渠道,有的KOL適合提升品牌調性,有的KOL適合直接帶貨,不同的目的,設定的營銷方式,也需要定製化處理,這對廣告主的管理能力,是非常大的考驗。

4、對「人」的管理,難於對媒體的管理

不少品牌已經有了一個共識:如果這個KOL並不了解或者在意你的產品,即便TA的粉絲量再高,影響力再大,TA所能真正帶來的話題熱度轉化率其實很低。

有品牌商曾表示:「我們曾經支付了一筆貴的離譜的費用給一個KOL去旅行,然後在旅途中拍照,結果證明這筆資金全部浪費掉了。可能在那時我們在和KOL合作能力方面還是新人,但更多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要從KOL那裡得到什麼。」

在挑選KOL時,品牌要大量依靠數據和分析來挑選最適合的人選,儘可能避免單純依靠粉絲數量和價格做判斷,這容易陷入追逐熱點自媒體的誤區。

5、KOL如何實現科學化的動態管理?

KOL市場的變革,非常之迅速,可能在很短時間內,就會實現洗牌和優勝劣汰。可能品牌剛評估完成一個KOL,市場行情就變化了。

這就需要品牌建立起一套能夠實時監測效果、快速決策的管理平台和流程。

缺乏一套科學有效的評估方案,仍是整個KOL營銷過程中的核心痛點難點。如何在海量KOL中尋找到與自己最匹配的KOL?如何保證投放質量?如何對投放進行優化?這些都與KOL科學評估體系密切相關。


推薦閱讀:

當明星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吳京為什麼不要二胎?
誰知道《美國職業摔角》中摔角明星Jinder Mahal的個人資料?
為什麼鹿晗有這麼多低年齡段腦殘粉?
(1 條消息)怎麼評價花少第二季鄭爽的表現?

TAG:KOL | 市場營銷 | 明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