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遙遠的救世主》以及關於網文、文學與名著的討論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了一些關於網文與傳統文學的話題,忍不住也想表述一下個人觀點,結合個人閱歷,便從對一部作品《遙遠的救世主》入手,並用個人經歷作引。

一、小說等級

在書評之前,我先將小說分幾個等級,三流小說、二流小說、一流小說以及文學名著。

評判標準絕對不以銷量作為參考。

什麼樣的作品能夠稱為文學名著?經過時間挑選出來且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和歷史價值的作品,意義與價值並不一定要作為標準,例如金庸武俠,看個人愛好將其劃作文學名著也未嘗不可,還有一個尺度標杆,是諾貝爾文學獎,因現代作品還沒有經過時間篩選,而意義與價值在短期內並不一定能夠體現,這個文學大獎便成了一個標杆。

也許有人會說,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判並不公正,而且還具有一定的整治色彩,認為某些作品並沒有資格獲選(參考對莫言獲獎不屑的那群傻逼),但我這裡要說的是,這些我不在乎,在我看來,諾貝爾文學獎至少可以給我一個標準,讓我知道哪些書是值得一讀的。

(知乎上那些求書單的人,你們查一下歷屆獲獎名單,長條的書單就出來了)

一流小說,人物鮮明,故事精美,語言豐富,至於社會意義歷史價值,並不一定需要作為評判標準,但作品中傳達的思想和價值觀念很重要。

評判一流小說,最最重要的就是故事和人物。

例如:《挪威的森林》(這個稱為文學名著也不為過)、金庸、古龍(身為古龍粉,其實放這裡還是有爭議的,至少他的部分作品無法稱為一流)、《天堂鳥》、《白夜行》、《所羅門的偽證》、《別對我撒謊》(不是美劇的那個)。

我列舉這些是為了特別說明一本書,江南的《龍族》,就我個人看來,將它列入一流小說行列也是可以的。

二流小說,在人物、故事、語言和思想上某些方面有所欠缺的作品,例如《遙遠的救世主》,《悟空傳》(後面會有評論)。

三流小說就不說了……

二、故事

我讀《遙遠的救世主》已經是三年前的事情了,當時我的人生狀況處於絕對的低估,在上火車之前和見了父母之後,我一度憎恨自己,我心裡不停地說:乾脆就這樣算了吧。而且我後來確實是在這麼做。

在灰濛濛的心情之下,我在火車上看完了這本書,並且它讓我短暫地忘記了當時的痛苦,我不得不承認,這本書確實有一個值得探討的主題和一個稱得上精彩的故事,但由於作者的能力有限,她圍繞這個「深刻的主題」寫了一個二流的故事,並且在小說結尾部分把它變成了一個三流作品。

(這裡多加一句,故事梗概我就不專門說了,只在評論的時候講幾個片段,想了解整體故事的自行百度,因為從我口中說出的故事只是從我的角度看到的故事,何況我對它有偏見)

我首先得嘲笑一下這個所謂的「深刻的主題」。就從這個書名就可以看出,作者想表達的是,在一個「文化屬性」(書中名詞)之中,一群貧窮的人渴望有救世主來拯救他們,但當救世主到來的時候,他們又不信任。在書中,「救世主」的男主丁元英來幫助他們時,那群需要被拯救的人,還因為各種原因背叛了「救世主」。

作品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貪婪、見利忘義等人性的劣根性。

這個故事和主題都是不錯的,但是,我高中時就讀到過這樣一句話:神說,人啊,你當自救【微笑臉】。並且把它當做個性簽名沿用至今。

當然,我高中沒有這樣的水平去嘲笑,甚至一直到現在,我在許多見識方面也不如作者,我想笑,是因為以「救世」為名的作者,在書中展現的「拯救」主體一點也不深刻。

還有一個想笑的是,這尼瑪哪裡是什麼探討文化、信仰和拯救的書,這根本就是一個狗血言情故事好不,這不過就是一個確實很完美、的確配得上霸道總裁的女主與一個另類霸道總裁談戀愛的故事。

而且這一本書分明講了兩個完全不同故事,關聯性也特別少,打著「救世」的旗號談戀愛,人物故事與主題都有著極大的脫節。

整個故事就像兩個正在談戀愛的神仙(男主女主都很完美確實就像神仙),無意中談起一個話題,一個人說,這群人不能被拯救,另一個說,他們可以被拯救,於是他們通過「救世行動」來驗證觀點。

這就是我要說的,本作的第一個缺陷,故事和人物的不足。

對一部小說來說,人物是絕對的第一核心,眾多人物各種的內核組成的思想就是小說的價值所在,故事隨著人物展開,對人物進行充實,通過人物言行和發生的故事表現人物思想,然後放在某個時代背景之中,代表某種時代意義。

最典型的例子是《堂吉訶德》。

我們先用個討論故事來分析人物關係以及作者在其中所體現的思想價值觀念。

在故事的前半段,作者寫的故事中有三個令人印象深刻,但是邏輯存在硬傷,手法讓人可笑。

第一處,朋友把女主芮小丹介紹給男主丁元英,丁元英的朋友為了試探芮小丹值不值得見面,於是叫人帶她逛商場,芮小丹雖然有很多看中的東西,但都沒有買,然後丁元英的朋友買鞋這些當作禮物送給她,一來是為了試探,二來是為了打發她走。當然,我們傲嬌的女主角自然是認為受到了侮辱,嚴詞拒絕,於是男主的朋友認為,嗯,這女人確實不錯,值得敬佩。

我看到這裡,實在是覺得無語,這是何等膚淺拙劣的表現手法,這樣的小故事只配出現在三流小說之中,可是您是奔著「救世主」這樣深刻的內核去的。

在邏輯上,明明都已經答應見面了,還有車接送(忘了是女主自己開車還是專門接送),反正去北京就是要見面的,結果弄出這樣的戲碼用於試探,並且意圖很明顯,「收了禮物趕緊回家」,作者難道不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非常不禮貌的行為嗎?這真是的一個有著無數資源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做得出來的事情嗎?

(忘了是不是男主的朋友自作主張進行的試探,如果是,這朋友恐怕不值得深交了)

誠然,這個小故事反映了女主愛惜身份不在乎錢財的品質,無論是故事還是品質,都是不錯的。即使是放在二十年後的今天,仍然有很多人不知道隨便接受別人禮物是很下賤的行為。

但是,這是一個根本不值得去表現的東西,它最多可能出現在《紅樓夢》了眾多人物中某一個隨便提到過的人物身上,最多在多加幾句,這個人不受賈家錢財,然後在高風亮節中茅屋為秋風所破受凍餓死。

這早已不是以氣節為榮的時代了,女性有這樣的品質確實能讓人感覺不一般,但並沒有多大意義,況且在物質生活充裕、女主角並不缺錢的時代,這樣的品質只是眾多優良品質之中並不非常突出的一個。

這樣的東西並不是女主角不需要,而是不需要作者可以去寫,隨便在一些細節中就可以展現。

比如:臨走之際,他將一瓶法國香水塞進她的包里,她微笑著拒絕道:「謝謝,我不喜歡隨便收別人的東西。」

一句話可以代替。

如果真要刻意去寫,也要讓它在整個故事中都有一定的意義。比如我現在正在看的《罪與罰》,男主見到有人被撞死,於是貧窮的他把身上僅有的錢財送給了死者遺孀,這一段不僅僅只是表現了男主的光鮮亮麗,更多是可以結合前文,主角可是殺了人的,而且是謀財害命的形式,但無論做多少辯解,我們都能感受到,多少是受了貧窮的影響才殺人,直到我們在這裡才可以真正看出,他殺人的動機絕對不是單純地為了錢,也與後文中他的自首懺悔做鋪墊。

《遙遠的救世主》中這一小段故事於前於後的整體故事都沒有什麼聯繫,看不出什麼價值,完全可以刪掉,且不會對整體故事產生任何影響。

第二個可笑點,男主與一幫「需要被拯救的市井小民」,也就是小說核心思想「救世行動」的主體受眾,男主與他們喝酒。然後又是試探,又是試探!

市井小民試探男主,男主醉後作詩,寫了一首詞(?具體忘了),一首貌似高中水平就能寫出來的詞,用以抒發情懷展現抱負表示自己很牛逼。然後市井小民讀了之後立刻驚為天人(WTF?),認為這個人很了不起,以至於後來輕而易舉地把他當做「救世主」。

讀到這裡,我特別彆扭。先不論市井小民能不能讀懂詩詞看出道道,我們假設真可以,那麼你有如此見識,還能當一個市井小民?而且你眼前的這個人,不久前在你眼中是怎麼樣的?中年獨居,過年也無人陪,甚至需要靠賣心愛的唱片來維持生活,一首詩詞就能讓他瞬間高大上到當做「救世主」(WTF)?

再說說男主丁元英,

你明明是一個商界天才金融神人,莫說你這樣的人應該不會在市井小民身上賣弄才學,就算你要說,不是也應該說一大堆他們聽不懂的金融理論嗎?弄一首詩詞是什麼道理?我猜作者只是給了他一個金融神人的身份,但沒有給他一個金融神人的內核。

《紅樓夢》開篇就有賈雨村以一句「玉在櫝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贏得贊助,然後得以進京趕考飛黃騰達,古時也確實有很多窮酸書生進京趕考僅憑才學就能抱得美人歸的美好故事。

那些只是文人的美好幻想也就罷了,更何況,拜託,現在已經不是「才學即能力」的時代了,你寫的年代是20世紀末期,會吟兩首詩在古代尚且不能賣吃騙喝,何況是現代。

(你要認為我沒有好好體驗過九十年代的生活,也許當時確實是以師論道當我什麼都沒說)

第三個可笑地方,丁元英在「救世行動」之前特意跑到什麼山上尋找什麼高僧,用以判斷即將做的事要不要做該不該做,高僧說了什麼我忘了,佛學我也不太懂,他們具體談論了什麼「高深」的佛學我就不細說,

但可以確定的是,這又是一個多餘的插曲,於整個故事絲毫沒有什麼影響,對人物的思想言行也沒有產生影響,完全可以刪掉。

作者寫這麼一段無非收集齊她理解的釋儒道各家思想,這樣一來,不就是從各家思想中來探討她口中的「救世主」?說好聽點就是多方面解答,難聽點只是為了賣弄才學,再難聽點……不過是裝逼。

不過這並非笑點。笑點在於,丁元英依然老一套,送錢以鑒定對方是否有真才實學,若對方不收,就認為對方確實是高僧,然後自己再送一首詩,表示自己不是一般人,並且是真心來求學。

作者似乎一再表述這樣一個觀點:不為物質所動的人就是高境界的人。

要我說,這個標準也太低了吧。

身為古龍粉,我猜,如果是古龍筆下,某個人用這樣的方式求見某位高人,那麼這個高人一定會毫不猶豫地收下錢去買酒喝。並且說,你如此試探於我,未免太小瞧人了,既然如此,我那就當做你不值得見的人好了。

尼采有一句話:如果閣下長時間盯著深淵,深淵同樣也會回望閣下。

作者讓一再用金錢去試探價值(是試探不是衡量),說明她沒有意識到,丁元英同時也是在用金錢試探自己的價值,這境界不算低,但也不夠高。

這裡解釋一下,為什麼女主收禮就是下賤,高人收錢就是境界高?因為禮尚往來,因為「送」的過程中會有一個反饋程序,男主的朋友送禮,是沒有打算要女主回禮,如果女主單純地收了不回,這就是下賤,但是求教高人,高人予以指點,這就是反饋,收點錢是應該的,你若因為瞧不起我白送我錢,那是你的事。

不要以為不在乎身外之物無條件給你指導就是高境界,大錯特錯,佛也需要香火錢。

那麼真要寫這麼一段故事該怎麼寫?參考模板「三顧茅廬」,看看名家高手是怎麼給「伏龍」的才學做鋪墊的。

寫到這裡,我想起《鬼吹燈》中的一段,胡八一上崑崙之前拜訪高人,從能說會道的瞎子身上對其師父的才學可見一斑,於是瞎子推薦了一個人,胡八一去打聽,正好見這人在傳道,聽起來很有道理,而且周圍人都很信服,這時另一個人跳出來打臉,不僅用理論,還用實例證明那人錯了。

誰是高人,一目了然。

以上這些可以說是小說的BUG,對整體來說影響不大。真正的硬傷來了,內核,從人物身上體現出來的內核。

三、人物

先前已經說過,這是一部霸道總裁式的狗血言情劇,故事的主線根本就是兩個「神仙」談戀愛,「救世行動」只是副線而已,整個故事從各方面展示了女主角芮小丹的「完美」,無論是外表還是內在,她擁有太多太多美好的東西,一個詞形容她就是超然物外,簡直不像個人。

用神仙來形容她也不是不合適的,而丁元英,也像個神。

如何來評價芮小丹這個人?她獨立而強大,個性鮮明但又不是那麼突出,更像一個男人。這樣的人真的不值得去寫,至少不應該當做一個女人去寫,如果能寫成縱橫某個領域的女強人,那樣才覺合適。

她確實讓人敬佩,但又實在是不可愛,身為讀者,真的無法給她貼上某個標籤,因為各方面都很完美,我們無法對其有一個清晰的印象,總之,她是作者幻想中的完美女性——虛幻,於是不真實。

什麼樣的女性值得去寫?什麼樣的女性才顯得可愛?最重要的一點,她的思想言行具有某種鮮明的特質,讓讀者一看到這個名字就對她這個人有了概念上的認識。也許你無法用一個標籤去形容她,但至少要對她的形象有一個把握。

趙敏、小昭、安娜、綠子,只要是讀過書的人,一提到她們的名字,腦海中立刻就能形成關於她的概念,即便是實在不可愛的林仙兒,也很真實(真實並不是指現實中有這樣的人,而是說,讀者感覺她有血有肉)。

芮小丹呢?她的標籤是仙女,遺世而獨立,各方面強大得讓人敬畏,就如作者自己在書中所寫:天國的女兒。

既然是天國的女兒,就不要麻煩來人間談戀愛了好嗎?

說真的,我確實能記住這兩個神仙的愛情故事,以及主角死前死後的一些片段,但是我對「救世」真的印象不深了。

至於如何讓人物成為一部作品的核心而引領整個故事的走向,從而將人物代表的理念傳達給讀者?我舉幾個例子。

大俠郭靖、人屠白起,智慧的化身諸葛亮,出軌的少婦安娜卡列尼娜。

人物的標籤即特質,人物的言行即思想。

作者用言行來串聯故事,又用故事塑造人物,人物的一言一行又代表他自身的某種信念。

再重複一遍本文最初說的:對一部小說來說,人物是絕對的第一核心,眾多人物各種的內核組成的思想就是小說的價值所在,故事隨著人物展開,對人物進行充實,通過人物言行和發生的故事表現人物思想,然後放在某個時代背景之中,代表某種時代意義。

就我個人閱讀中的感受,文學作品中有時會出現故事和人物哪一個更突出的比較,即故事的曲折婉轉精彩動人與人物的個性鮮明哪一個更讓人印象深刻。我個人有一個感受,一旦故事比人物更突出,那麼這部作品就很難勾起讀者讀第二遍的慾望,甚至時間久了,大致發生了什麼故事也會遺忘。

我們提到諸葛亮,首先想到的是他的智慧,然後才會想起他具體如何運用了智慧,但福爾摩斯呢?偵探小說往往就是故事大於人物,於是全世界的偵探似乎都是福爾摩斯,但是我記得莫瑞亞提這個人物,於是我還能記得瀑布決戰。早年看過《達芬奇密碼》和另外一本連名字都忘記了的書(貌似是《尼羅河的慘案》),到現在我真忘了裡面的內容。

但我估計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唐澤雪穗和藤野涼子。

提起雪穗,正好可以與芮小丹作為比較,從旁人眼中表面上看,這兩個女人都稱得上「完美」,至於其他我就不說了。

身為古龍粉,這裡黑一波古龍,古龍的小說很多沒有讓人去看第二遍的慾望,因為他的武俠是偵探式武俠,倒不是人物個性不鮮明,只是故事的精彩程度大於人物的突出,包括我最喜歡的李尋歡,他是正義的化身,但是故事的曲折掩蓋了正義的鋒芒,我想再看時,總是只是翻翻片段而已。

三國和挪威的森林我就不知道看過幾遍了。

四、故事與人物

給人物貼上「仙女」的標籤之後再問,芮小丹的標籤在整個故事中又扮演什麼角色起了什麼作用?

我只能再重複一遍,她真的只是談了一場戀愛,然後要求男主用一場「救世行動」作為禮物送給她,確實是她引起了「救世行動」的發生,但至此之外,基本上就沒什麼關係了。

這就是主角與故事極大的脫節從而導致主題內容的不深刻。

作者對人物與故事的掌控能力不足第一個就體現在這裡:要體現「救世主」的核心思想,故事的重點應該放在需要被拯救的那些市井小民身上,作品雖然也儘力描寫了幾個人物,像有人貪圖公用的賓士車,有人自殺,但到底都不夠突出,因為他們不是主角嘛。

作者在小說中一次又一次提到「文化屬性」這個看起來高大上的詞,但是她描寫的那些人,他們的一言一行並沒有表現出他們的「屬性」,而她重點描繪的男主和女主,卻是站在「文化屬性」之上的神仙(參考我開頭寫的兩神仙辯論)。

舉例《局外人》,主人公默爾索的一言一行充分展現了他與社會群體對立的局外人身份,並將這個信念貫徹到底,於是才有了「因為罪犯沒有在母親的葬禮上哭泣所以應該判死刑」的故事,然後與其對立的可笑愚昧的群體形象也深入人心。

《遙遠的救世主》由於故事重點在於談戀愛而不是「救世」,主要人物的核心理念在於戀愛觀而不是「救世觀」,於是故事出現諸多不合理的現象不說,讀者(至少是我)真沒有讀出所謂的「文化屬性」。

這裡的不合理並非指之前說的三個可笑的片段,而是「救世行動」這個本應該是本書的重中之重的故事中的不合理之處,同時結合我所理解的並且書中並提到的「文化屬性」以外的文化現象來討論這個故事。

不合理的地方:男主丁元英去老城區幫助那群貧窮的人展開「救世行動」,實際上就是扶貧,老城區的窮人們開始並不相信他,但是在沒有說出具體情況下(真的沒有說出他真正的計劃,只是說做音響,為什麼?高人嘛,要深沉,要神秘),輕鬆說服了那群人跟著他干(在我看來真的是很輕鬆),結合之前一首詩詞便能驚為天人,這也算是相互照應了。

然而我想說,就這一個開頭,就能看出作者沒有理解她自己說的「文化屬性」,或者說作者的能力沒有能夠表達她自身的思想,她不知道,那些需要被拯救的人,就是因為愚昧所以才渴望救世主,故作深沉的大道理和沒有說完的計劃,根本不能讓這些愚昧的人輕易相信可以致富。

作者不明白,愚昧的被拯救者需要的是神跡。

一個計劃,可能說服少數幾個有點見識的人,也就是同他喝酒的那幾個,但其餘的大多數,就沒法說服了。

試想一下,如果有人拿著某個看起來是不錯確實也挺實用,但並不是世上少有的東西,大喊著跟著我干就能發財,想想這種情況村裡的人會有什麼反應。

那麼民眾需要的「神跡」是什麼?是「大楚興,陳勝王」。大澤鄉的人們已經被秦國的刑罰和暴雨逼至絕境,真正的絕境,按道理他們該自發的反抗了,可為何還是需要有人帶頭?最多帶頭的吶喊一句「反正是死,不如反抗」,就能一呼百應。可事實呢?陳勝需要用魚腹藏書加狐狸鳴叫的神跡才能說動這些人。

在歷史中,所有的農民起義的發起都是依靠這樣的神跡。

為什麼?因為這群生活在底層、缺乏見識、需要被拯救的人們從本質上是愚昧的,他們沒受過訓練沒見過場面,他們實際上是很難被組織到一起的,除非給他們一個共同的追求和一個令人信服的神跡。

陳勝依靠的就是民眾的求生欲和對鬼神的迷信。

而貧窮的老城區的人,需要的是利益,實質的看得到的利益,和一個能夠預見致富的未來,然而丁元英並沒有展示他金融神人的天才理論,沒有展示他豐厚的人脈資源,他的創業計劃中最重要的「殺富濟貧」也沒有向他們展示(因為他計劃中最重要的部分有違道德,最後的結局也確實是讓一家公司破產,讓領導人自殺),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一群人相信他,風風火火地幹了起來。

愚昧的人們真的很難相信救世主會到來,他們也很難看到救世主已經丟給他們的機會,這才是「文化屬性」之一,這才是契合主題「救世主」的「遙遠」。

之後的一部分,關於商戰,還是非常精彩,「救世行動」的過程和致富的結局,通過人物的種種反應,也能展現愚民的貪婪和背叛,一直到整本書的結尾部分,它都是很不錯的。

然而,最終作者用女主角的死,成功地將這部小說由一部二流作品寫成了三流小說。

五、作者

女主角最後的死——自殺,如同韓劇一樣,車禍?白血病?強行製造悲劇。

她是為什麼要自殺呢?身為警察的她,出差時遇見匪徒,搏鬥時身體被炸的殘疾,於是開槍自殺。

咋一看很合理啊,很符合人設,女主角追求完美,芮小丹是警察,她充滿正義,一定會追匪徒,追匪徒被炸傷很正常,她無法容忍自己身體的不完美,於是開槍自殺,這很有道理啊。

但是,這其實完全沒道理,沒道理的原因是,這幾個匪徒是莫名其妙出現的,於故事的發展毫無關聯不說,連認識這一幫匪徒的女主都覺得很奇怪:他們不該出現在這裡啊。

這就好比有一個故事,故事圍繞主角展開,主角有一個與整體故事沒什麼關聯的愛好——登山,每隔一段時間就去登山,當故事在某個動機的指導下進行到某個程度但並沒有結束的時候,男主和平常一樣去登山,結果不小心摔死了。

這根本就是毫無道理嘛,這跟被車撞死有什麼區別?

也許你會說,這也不是沒有可能嘛,她是警察,這種事發生不是很正常嗎?無巧不成書,人生就是這樣充滿著不確定性嘛,如果你這麼認為,那請你出門左轉逆流悲傷的河。

請記住,這是一個藝術品,需要追求各方面完整的藝術品。

其實警察的身份對女主來說是多餘的,於故事關係也不大,換成別的身份也毫無違和感。

而且現在想來,主角沒炸死,還有意識和力氣舉槍自殺,這種奇蹟本身就是作者為了女主自殺體現出她的追求完美而強做的矯情。

參考安娜卡列尼娜的自殺,她的經歷從出場到最後的自殺,經歷了許許多多的事,比如被社交圈的拋棄,難產,情人的冷漠,她的感情經歷了許多變化,這一切的故事發展似乎都是在為她的死做鋪墊,她的自殺甚至可以說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然後她的死對很多人產生了巨大影響,情人的從軍就是其一。

芮小丹的死於前文故事並沒有很大關係,僅僅與警察身份以及其中一次任務差點死掉(這也能算伏筆?)有關,與後面的故事也沒多大影響,僅僅讓一群人傷心了而已。

那麼她為什麼一定要死?是因為作者已經沒有能力駕馭這個角色,不得不讓她去死。

如何不能駕馭?因為作者實在無法讓這個完美的女性去面對一個即將撕裂的價值觀。

我們來看看,「救世行動」的結局是什麼?一家公司破產,兩個相關人員自殺,這一切只源於女主向男主索要的一個禮物,對「救世行動」來說,這個結果很正常,幾乎在男主角的預料之內,那麼女主角會怎麼想?

身為一個「完美」的女性,她根本沒法面對這樣即將撕裂的價值觀和破碎的愛情,作者沒有能力去寫,也不忍心去寫,只能讓她死去,完美的死去。就好像一些青春小說一樣,啊,你永遠這麼完美了,啊,你的青春永恆了。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知乎大神們似乎普遍認為冰心名不副實被捧得太高,這裡不引用他們的觀點,僅說說我自身的理解。

世界上文豪無數,可鮮有女性,為何?這恐怕不僅僅因為歷史發展過程中漫長的男尊女卑。除去對中國文學的偏見,外國人投票選擇的世界十大名著僅有兩部女作家的作品,文學界頂尖文人的男多女少現象可見一斑。

就我看來,女性對語言、對於藝術有這比男性更好的感知力,所以她們往往能寫出很精美的東西,她們似乎天生就會寫作,就我讀書時的經歷,總感覺女生的文章就是比我們好,至少我有這樣的感覺。可就是因為她們對語言對藝術美的感知力,她們往往太過拘泥於形式美和自然美,太在意生活中的小事,以至於她們的文章顯得小家子氣,難以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大作。

她們太過在意自身感受,容易忽略客觀事實和藝術作品的本質,於是她們只好讓作品以近乎不合理的方式終結,從而使得作品喪失了本來應有的魅力——這就是《遙遠的救世主》的結局。

六、語言

談起藝術美,我們首先就來說說本書的語言,但由於個人本身語言能力欠缺,我也盡量少說。

有人認為《遙遠的救世主》的語言文字還不如起點的小白文,個人認為還不至於。一部小說的語言並不需要華麗,自然也不能沒有營養,只要能讓讀者流暢地閱讀該描述的地方描述清楚就夠了,這本書在許多方面是做到了的,只是它的語言太過生冷,總是用簡單的文字直白的描寫,讓讀者感覺敘述的語氣特別冷漠,這好於華麗辭藻堆砌的廢話,但終究不是上乘。

在這部作品中的語言方面,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雞湯味太濃,也可以說,裝逼風太嚴重。

書中時不時地冒出一些看起來富有哲理的詩詞、佛語或是名言警句式的句子,似乎時不時地給人灌注道理,這無異於熬雞湯。何為裝逼?她似乎也是時不時地告訴讀者,你看,我會寫詩,我讀過的佛經上就是這麼說的,我很厲害吧。

事實上,這是二流作家才會使用的技巧,就像我們小時候寫議論文,老師一再強調多用名言警句,似乎這樣就能顯得很有內涵很有道理。

然而真的高手去講道理,是把道理藏在人物的語言行動和思想之中。如我之前舉例默爾索的局外人觀念,如《復活》的男主角,他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貫徹基督的信仰與救贖。作者講的道理並不是用名言警句式的句子去說的,而是由讀者自己總結的,否則哪來的「一千個人眼中一千個哈姆雷特」的說法。

(嗯,簡單點說,人物是行走的理念,通過塑造人物來傳達理念,可以讓讀者自行解讀,而雞湯式的故事則是作者直接把理念說出來)

古龍的小說也有許多類似的雞湯式的語句,但這些段子並不是憑空出現,更像是擔心讀者看不懂人物動機而做的補充(參考《多情劍客無情劍》中林仙兒的對付男人的四種武器)。

《遙遠的救世主》中這樣的段子幾乎都是出現在人物的辯論之間,對話者的「佛理」「救世言論」「文化屬性」幾乎無法反映到人物本身的特質中,所以我們在讀的時候感覺很有哲理,但過後就沒什麼印象。

在網文中被捧得很高的《悟空傳》,在我看來也只能算作二流小說,也是基於這個道理。一句看起來碉堡的句子「我要這天再也遮不住我的眼…………」被很多人追捧,然而我讀過之後,實在是想不起到底是哪一個人物在什麼場合說了這句話,也不知道這句話用來形容哪一個人物比較合適(對照下文的《老人與海》)。

我相信編劇也有與我同樣的尷尬,所以改編電影的孫悟空沒有辦法在特定的環境能喊出這句口號,於是只能放在結尾的旗幟一樣的字幕上【笑】。

七、網文、文學與名著

我向來反對用總結式的方式去閱讀,非要給一部作品總結出什麼中心思想,這是雞湯式的閱讀你從作品中抽取一些看起來很勵志的道理用熬雞湯的喝方式背下來,這跟背誦名言警句有什麼區別?你確定你喝了雞湯就能長得更高?

我讀過的最勵志醉雞湯最能用一句雞湯去總結的作品叫《老人與海》,對,就是那個可以用「人生來不是為了被打敗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來總結的大作,整本書所有的文字似乎都是為了這句話的出現。然而如果你不去細看,你絕對不會知道這個八十天沒打到過魚的老人,乘著小船獨自搏擊風浪,與那條魚僵持了三天,最後在鯊魚群的圍攻中僅僅帶回了一個魚骨架的故事才是真正的熱血。

而且在我讀完《老人與海》之後不久,我就感覺那句雞湯被打了臉,那本書叫《1984》。

《1984》里什麼「雙重思想」、「自由即奴役」啥的我並沒有理解,但故事的結局卻告訴我,人是可以被打敗的,而且輕而易舉的就會被打敗。當然這句話是我自己總結的,這個道理還被我運用到我自己小說中的某個配角身上。

最後,關於網文、文學與名著的討論,在以上的分析中說得差不多了,如果沒有理解,只需要在我分析故事人物理念和語言時,對比一下你心目中的網文就行了。

聽說了唐三跳舞關於傳統文學的言論,我真不知道他們哪來的自信叫囂,且不說那些經過時間選擇能夠左右人類精神世界的大作,他們當真以為僅憑稿費,他們的作品就能比肩金庸古龍大仲馬?

在寫完了這些之後,我突然想起初中時在習題上讀過的一篇小短篇武俠:出師的徒弟下山之前,擔心師父把絕學傳給別的人,於是要求師父跳崖加以證明,結果師父親手殺了徒弟,然後跳崖自殺。

這就是故事和人物完美統一的結果,短短一兩千字而已。


推薦閱讀:

每天帶壞一本書|寫小說,原來滿滿都是套路
組詩:我肯定不是一個好男人
贅婿這部小說如何?
毀童年系列!原來何書桓才是渣男中的戰鬥機!
《萬古神帝》的修鍊體系是什麼?

TAG:文學 | 小說 | 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