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不是那種「佛教」

佛法(佛陀的教法)區別於佛教(宗教,或形而上學的玄學思辨),它絕不是哲學系裡所研究的那種「宗教哲學」。至少,悉達多本人創立佛教不是為了閑著沒事幹,拍腦袋想一套理論出來玩的。他當太子當得好好的,與其思辨哲學為何不研究性力派房中術呢?

1.佛法依賴觀察而不是思辨。

不論是原版的《雜阿含經·1經》還是大乘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都提到了一個「觀」字。悉達多的「覺悟」不是靠胡思亂想得來的,而是通過觀察諸法實相(真實的現象界)而證得無我(沒有常、一、主、宰的阿特曼)、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至於那種「哲學家」「佛學家」長期思考的各類形而上學的問題,或者語言哲學、分析哲學、心靈哲學、叔本華哲學、存在主義、後現代主義或者別的什麼亂七八糟的哲學,都脫離了對諸法實相(真實的現象界)的觀察,而是自己發明、玩弄一套術語去評價「相」。也就是說,佛法注重觀察現象界而證悟;而相只是應機而取的,絕不是執著一套概念然後思考它們的本質;否則,就陷入了造業(思即業)當中。

2.佛法不回答任何「終極真理」。

今天很多仏教徒拿「仏經」附會量子力學、相對論,乃至各類民科(正能量,磁場)甚至玄學(心靈感應),那絕不是悉達多本人的意圖。

悉達多只是在觀察諸法實相時領悟了四聖諦:苦、集、滅、道,而悉達多又以十二因緣說明之。然而四聖諦和十二因緣不是為了回答宇宙真理的,它們只是解釋了現象界範圍內為何有苦(stress,壓迫)的存在,以及如何消除這種苦。至於世界的本質、現象界以外的真相等終極問題,佛法不負責回答。

3.佛法不帶有倫理判斷,也不是人生哲學。

有些人學佛半桶水,就說悉達多發現了「一切皆苦」的真理,這完全是無中生有的事情。悉達多說的是「五取蘊是苦」,意思是心執取五蘊,就會造成對心的壓迫(苦),而不是「五蘊皆苦」。否則,豈不是認為悉達多講經說法四十九年都在受苦嗎?那他為何不早早捨身入滅呢?可見灰身滅智主義完全是後人自己拍腦袋想的東西,絕不是佛陀本意。

又有人學佛半桶水,說菩薩道就是「博愛」「助人為樂」「無私奉獻」,那為什麼不信「神愛世人」,反而信「我佛慈悲」呢?須知菩薩道的基礎不是愛、奉獻,而是「悲智雙運」。慈悲超越了愛恨的對立,不帶情緒看待一切法的平等心;而慈悲心必然依賴智慧證空性。所以佛法談不上是積極入世的,也不帶有倫理判斷,更不是人生哲學。它只是建立在智慧之上的平常心,也就是「中道」。

4.佛法不保證解決心解脫以外的問題。

不論是原始佛法,還是大乘佛法,都在試圖解決一個問題——如何心解脫。哪怕是大乘的菩薩思想,也是注重拔除眾生諸苦,讓眾生之心解脫。

至於人天福報、科學真理之類的東西,佛法從來沒有、也不承諾解決。更何況所謂人天福報都是人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如果仏教徒能老老實實觀諸法實相,那為何還要為生老病死感到苦惱呢?

那如果你說學佛了之後有什麼大突破、大福報怎麼辦?我只能說,那可能是般若智慧讓你的腦袋稍微靈光了一點,面對現實問題不再陷入顛倒中罷了。當然如果你從來沒證悟般若智慧,只是拍腦袋想一套「人生哲學」「老祖宗的智慧」,或者念經念咒念仏,那佛法也不好意思沾光了——因為那不是佛法的內容。

5.佛法不崇拜任何權威

不論是悉達多,還是後世的各位尊者、阿羅漢乃至大乘佛法的諸佛菩薩,他們只不過是因為修成果位而得到大家的稱頌罷了,絕不是他們身上有任何神性、佛性,或者無邊法力而得到學佛人的畏懼。至於漢傳佛教自己評的一套祖師系統,或者藏傳佛教搞的一堆活佛、法王、仁波切,都跟悉達多沒有任何的傳承關係。所以你們是「學佛人」「佛弟子」而不是「佛教徒」,因為悉達多只是你們的導師,不是你們的教主、頭頭、精神權威或者別的什麼東西。在空性上,不論是無明凡夫還是聖者都是平等的;只不過因為修行程度不同而在事相上有差別。

推薦閱讀:

佛法的修行到底是怎樣的過程,難道只是在小寺院里誦經,想想就得道了嗎?
道教和佛教的齋戒有什麼區別?
學佛修道之人遇到不平事該如何自處?
雪相法師:禮讚阿彌陀佛發願懺悔文
看到別人10年風雨對佛教的領悟,這樣對嗎?

TAG:佛教 | 哲學 | 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