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癮者,肉體歡愉,精神上卻自我折磨

我猜,不少人看到這倆兒字已經開始「猥瑣」地笑了... 別想歪,這真的是一個很嚴肅的話題。

受傳統觀念影響,在中國,我們大多數人是羞於談「性」的,認為這很放肆,本能中都在避諱...而竟然這少兒不宜的性事還能成癮???不能想像!!!...那簡直是一件羞恥透頂、齷齪到底的事。。。。。。

其實,真這樣想的人,我們無可指摘,這是社會的一種普遍「污名化」,只能隨時間和文化的演進慢慢去改觀。因為,就算open如西方,在對「性癮」問題的看待上,也沒比我們好到哪裡去。

2011年9月4日,福斯探照燈公司在義大利威尼斯電影節放映的劇情片倫理電影《羞恥》(又被譯作《恥辱》,色辱(港) / 性愛成癮的男人(台)),就講述了男主布蘭登(Brandon),一個衣冠楚楚、外表內斂的紐約客,私下被強烈的性慾所折磨,沉溺於視頻性愛、黃色讀物、手淫或在地鐵上尋找一夜情獵物,實際卻不能與真正喜愛的女人(妹妹茜茜,Sissy)結合的故事。

影片最開始,一組時間線被打亂的鏡頭,勾勒出主角Brandon除上班以外的日常:起床、光著身子在他的單身公寓里晃悠、在地鐵站等車、在地鐵里用目光挑逗一名陌生的已婚女子(後來跟著人家下車了還跟丟了)、買春、喝水、小解、在洗澡時自慰……

Brandon對性的渴望是那麼濃烈,而他看起來也似乎對自己的性生活遊刃有餘,但他的表情和身體姿態,卻暴露出一絲壓抑的暴躁。

後來,,他在辦公樓洗手間里自慰...

此地不宜,且動作急躁。。。他顯然不是在享受性,而只是沒辦法,Hold不住!

答錄機里,傳來他妹妹Sissy的聲音,由俏皮轉向無奈:「嗨,是我。接電話。接。電。話。Brandon?Bran~don~」

Brandon為什麼一直不接Sissy的電話?

因為他深愛著妹妹,但卻因倫理的束縛,不能與其有任何結果...

他用兇惡和暴怒掩飾內心的「不倫」和「羞恥」。

一晚妹妹跑到他床上說冷,他怒不可遏地把她吼了出去……

自慰被妹妹撞見,他跑出來跳到她身上抓著她大吼「what do you want from me」...

妹妹看見了他電腦里的遠程sex視頻,他搶走電腦,她奪門而去。

被最不希望窺破秘密的人撞見了他的所作所為,對自己羞恥到極點的Brandon扔了家裡所有的成人雜誌、DVD、垃圾食品,甚至他平時用來看各種小電影的筆記本電腦。

無處安放的焦慮和痛苦隨之襲來,Brandon無法排遣,開始簡單粗暴地藉助無節制的「性事」來處理。。。。。。

他看各種A片打灰機。

尋找各色女人「砸炮」

偷瞄女人屁股,挑逗,

勾引少婦

甚至在勾引未果的情況下,走進了同性戀酒吧,以求暫時滿足情慾的痛苦。。。

縱慾的表象下,是濃厚的禁慾氣質。以性為恥,以洩慾之後更空洞麻木的靈魂為恥。

他在暗夜中失眠彷徨。

他的痛苦那麼深,深到不敢為人知。。。

潛意識裡不倫的感情浮出水面,他在雨落不絕的廣場上痛哭失聲。

最後,妹妹的自殺未遂,讓Brandon意識到了自己是那麼不願意失去她。

據說,《羞恥》是IMDB上同題材影片中得票最高的電影,一個原因大概是它夠深刻吧,尤其關於呈現「性癮」這一痛苦的、通常讓人難以面對的親密關係障礙很到位。

有人評價說,導演史蒂夫·麥奎因將其拍出了一種希臘悲劇式的莊嚴詩意,當然還有瀰漫其中的絕望感。

拋開片子創作上的技巧和所達到的藝術高度,我們來審視下影片本身在著力揭示的一種生活現實:性愛成癮。

肉體歡愉,精神上卻自我折磨

性癮之所以被稱為一種癮、一種障礙,就是因為性癮者會被自己的衝動所「脅迫」,對他們而言,慾望不再是令人愉快的,而是不受控制的、不合時宜的、方式激烈的。再通俗一點說,那是真正意義上「控制不住的洪荒之力」。

雖然《羞恥》中也充斥了大量的性愛場面以及法斯賓德與穆里根的正面全裸,但是絕無色情的骯髒,你所能看到的尺度大開,也並不熱火撩人,而是極度的冰冷沉落。

Brandon一直在進行慾望交易,卻只見宣洩不見迷醉。他對性的機械處理,更像一種清教徒式的節制儀式。

正如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沃爾夫頓在《戒癮》一書中所說的:「性癮者的情感和行為其實是分開的。」在濫交行為中求放縱的Brandon,不會愛上除Sissy以外的任何女人。

有人可能會問了,性癮者們如此沉淪於肉體之歡,其頻率遠高於常人,是否意味著他們得到的性快感超常人N多倍呢?

有性癮者自己是這樣形容的:性癮是種病,而這種病,會讓你的生活如屎一樣的糟糕。

這真的不是開玩笑,美國SLAA(性與愛上癮者)匿名協會的材料中也有描述:「將寂寞、壓力、罪惡感、憤怒、羞恥等情緒都『性化』(sexualized)」,所以性癮者的性行為與快感關係不大,更多的是心理慰藉,他們內心多是孤獨軟弱的,對自我否定。性是他們宣洩的渠道,他們在做完愛後,會感覺到更巨大的空虛與絕望,自我厭棄與孤獨,高潮帶來的麻醉幻覺往往只是一瞬間的事。為了追逐這一瞬間的逃避,他們反覆做愛,直到精疲力竭。

每個人都是潛在「癮」者

那麼,哪一類人容易得性癮呢?研究發現,「性癮」者較多來自沒有適當親密關係的家庭。學術界比較一致的看法是,性成癮是「一個心無安全感的人在尋求激勵和自身價值的確認。」父母常吵架,家人不善於表達感情,當事人在成長過程中沒有被愛填滿,以致於尋求可以讓自己麻木的東西。

2013年,鳳凰網情感欄目曾報道過波士頓一名女性性愛成癮的事例:

Crystal Warren二十四小時之內和7個男人上床,17歲時,已跟40個不同的人有過性愛經歷;到她42歲為止,已經和1000個不同的人有過性愛經歷。

「很奇怪,人們習慣於在晚上熄燈後才去琢磨著性愛這種事兒,但我卻能不分晝夜都會想著要怎麼做愛。」

Crystal Warren認為,之所以她會酷愛性事,跟她從小的家庭生活脫不了干係:在她五歲的時候,親眼目睹了其父母婚姻的破裂,這對她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有個著名事例更能佐證這種觀點:

美國第42任總統威廉·傑斐遜·柯林頓曾一度陷入「性醜聞」,媒體披露他同樣存在性愛成癮的問題。

追究總統性癮問題的原因,《紐約每日新聞》曾報道,法蘭克絲(LucindaFranks)披露,1999年為雜誌專訪當時是第一夫人的希拉里時,希拉里說小柯年幼時飽受母親維吉尼亞「虐待」,「以你無法相信的方式」遭到傷害...報道還提到,小柯幼時曾由外祖父母扶養,4歲起就因母親與外婆間的衝突而飽受折磨;小柯是遺腹子,稍長後又遭酗酒、嗜賭的繼父虐待。希拉里對此評價:「一個母親這樣做,會影響孩子一生。」

好吧,知道了這一點,是否就代表著我們應該向有童年陰影或向幼時有悲慘遭遇的人,投去同情或憐憫的目光,站在自認為很健康的角度上去俯視他們呢?恐怕這真的不應該,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是潛在的癮者。

有專家研究指出,性癮受到家庭背景、文化知識、偏執性格、遺傳、生活環境等等多方面的影響。據調查,60%的性癮者在兒童期都遭受過虐待。

研究性癮的知名心理學家帕崔克卡尼斯認為,有些性癮者童年成長在充滿敵意、混亂和冷漠的家庭,抑或儘管家庭環境正常但在家裡情緒很少被得到表達,缺乏自我存在感,建立負面的核心價值,導致他們對愛的極度渴望。

除此之外,高壓工作,失戀,婚後性生活長期無法得到滿足,性極度饑渴,一夜情,多個性伴侶,多種場合的性交易,多邊戀,換妻活動等等也會導致性癮傾向...所以你看,我們每個人似乎都在危險之列不是么。

性癮者,痛苦比快樂多一倍!

一些人大概還是會想說:有性癮的人難道不是更幸福嗎?儘管Ta可能人格分裂,內心焦慮,但是在享受肉體歡愉的諸多時刻,那種滿足感和欣快體驗是真實存在的,所以,比之常人,性癮者的歡樂感也更多才是。

事實還真不是這樣的。

沃爾夫頓曾這樣定義「性行為成癮」,他說,「當個體沒有性行為時,就會感到極度的孤獨感而且這種感覺沒有止境。性行為的過程就像進行了藥物治療,會讓個體內心極度的孤獨感和空虛感得到減輕,而個體要是沒有性行為就會產生絕望感。」所以,性癮本質上是人們掩蓋情感和記憶創傷的無力掙扎。

性癮者其實是把性活動作為平撫情緒、穩定精神狀態、逃避現實的發泄渠道,於他們而言,有性交,無性趣,頻繁的性行為只是提供一種短暫安全感而已。

性癮行為同時也是極度危險的,會對身心靈三方面都帶來傷害,甚至可能讓當事者送命。過度強迫性的性行為,比如強迫自慰會傷害性器官,與很多人發生關係,會增加患性病和艾滋病的風險。另外對性癮者而言,最大的痛苦是心理上的,他們渴望擺脫這種巨大的精神煎熬與摧殘,但是沮喪、絕望卻使之惡性循環。曾有男子因無法擺脫性癮而揮刀自宮,釀成悲劇。

還有,在社會文化、道德的壓力下,性癮者的家人和朋友也一樣備受身心折磨,並不亞於性癮者本人。

我們諱莫如深,我們指指點點,我們對性了解太少,對性癮誤解太多!

網路上有位性癮者說:「我知道只有正常、積極的愛才能拯救我。」看到這句話莫名地想起曾看過的一場極致絢爛的煙花,呼嘯地向上衝然後炸開,漆黑的夜空里火光衝天又四散飛舞,轉瞬即逝,我像個傻子一樣怔怔地看著,那一刻真切地體會到原來在美景前真的會有巨大的虛無感,繼而想起有個朋友看《地心引力》里浩瀚無盡的外太空,寂靜無聲的天體,落日的餘暉鍍上柔軟的雲層時,說:孤獨得只想找個人抱一抱。

文字:大佑

心理分析:汪瞻(華佑醫療心理治療師,斯坦福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

推薦閱讀:

性癮的形成原理(腦部)

TAG:成癮 | 性癮 | 上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