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死就死的昆汀藝術——淺評《無恥混蛋》

故事講究個一波三折,非得有波瀾,有轉折,有高潮,才好聽好看。什麼是轉折?合邏輯,但出人意料,就是所謂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拔出槍來,就要死人,這是正常的道理。但拔槍的故事多了,死的人多了,講故事的人就想,這麼著死人實在落於俗套,死也不能這麼簡單個死法,得有轉折,有新意,有點深度才行。

於是,於是,現在的我們津津樂道的那些個狗血套路逐漸生出萌芽,漸漸成長壯大了。人,不能這麼死!拔槍可以,子彈絕不能打出去!打出去也絕不能打在主角腦瓜上!但反派也不是智障,怎麼可能打偏呢?得想個法子,找個人啊,桌子啊,給主角擋一下槍子,或者來個誰一推門叼個煙斗把主角救出去,就能說通。總之,槍子就是嚇唬人的,嚇唬觀眾,把觀眾的心吊起來,目的就達到了,沒必要非得打出去,人死了故事就沒法講了。

套路一開始還起作用,但觀眾的經驗也被這些片子練出來了。一看進度條,才一半,哦,這人,死不了了,你拔你的槍,我去廁所先。編劇一看這不行啊,觀眾都知道你肯定不會給人演死了,誰還來買票看你片子?所以變著法的寫轉折,可以是反派忽然中毒而死,可以是遠處忽然飛來一支箭把反派射死,又或者從褲襠掏個手雷出來,把反派炸死,再不濟只能犧牲一下主角了,打傷你一條胳膊一條腿,也可以救回來的嘛,說不定還能加一段和醫生護士的情感戲。觀眾不吃這一套,反正你再怎麼折騰,人也不能死,那還看你幹嘛。

結果忽然有個叫昆丁的傢伙出現了。這小子拍片啰里啰嗦,觀眾被編劇們騙怕了,以為句句都是重要情節呢,仔細聽仔細琢磨,一張圓桌八九個人,說起話來一秒不歇,這還好,觀眾想我忍了,看你最後能交出個什麼結果來。最忍不了的是這小子的片子動輒兩個半小時三小時,要這麼一直絮絮叨叨下去,誰受得了?

終於拔槍了,觀眾嗤然一笑,嘿嘿,還是落了俗套,一星差評。沒曾想前一秒還在談笑風生,後一秒忽然滿屏血漿了!觀眾猛嚇一跳,這還不算完,十幾個人都開槍,噼里啪啦,番茄汁橫飛,槍槍爆頭爆蛋,還想人活著沒?還沒死心?好,再他媽的來一槍!把臉也打碎了,徹底斷了你讓他復活的希望!

逼逼了一兩個小時的角色們,就在這短短十幾秒鐘通通死光。昆丁的電影沒有拼槍之後還能有人站著,從來都是兩邊同時出槍,同時倒下,要麼沒腦袋,要麼沒蛋蛋。看那貨真價實的血紅色,沒騙你,真不騙你,人真死了!留下觀眾一臉懵逼,目瞪口呆,這是什麼套路?昆丁說這就是我的套路,槍都拔出來了,哪有再穿上褲子的道理!

咱說死就死,童叟無欺!

從此,這個被稱為鬼才的導演在業界闖出了一片天地。沒受過專業訓練?沒關係!血漿髒話連篇受人詬病?沒關係!影片套路單調演員單一?也沒關係!我就這麼拍了,一部片子兩百多句fuck,割頭皮割耳朵割蛋蛋,就這麼血腥,你能奈我何?愛看不看,反正有人喜歡看喜歡這麼個爽法,身後站著無數影迷,再怎麼拍豆瓣評分八分也是穩的。

然而縱使是鬼才,也有套路太多遭人厭煩的時候。看《無恥混蛋》的短評,大多表示並不喜歡,除了由遠處瞬間拉近的人物特寫鏡頭,還有慣常的槍戰血漿髒話,以及仍然延續的章節式分段,似乎本片並沒有什麼更出彩之處。說是講二戰,然而除了希特勒被打成篩子那一段驚天地泣鬼神,其餘的似乎……並不很盡人意。

沒有《低俗小說》妙趣橫生的故事結構,也沒有《殺死比爾》的漫畫風格,《落水狗》是早期作品,觀眾們還沒有過那個新鮮勁,自然不會有太多意見,《被解救的姜戈》里的黑人英雄太帶勁而熱血,足以遮掩許多瑕疵。《無恥混蛋》淪落到一個相當尷尬的地位——既沒有創新,還吃老本,故事也講得不怎麼地,配樂也不出彩。這麼說來,觀眾們的欲求不滿,似乎還有些道理。

觀眾的眼睛在變叼。接受新套路容易,可創造新套路就要難太多。昆丁還是那個昆丁,才華出眾,剪輯凌厲,偏愛血漿與放蕩。觀眾好不容易等來這麼一個昆丁,知道他能拍出與眾不同的東西,就自然而然會多要求一些。但即使是昆丁也不能次次出新意,片片出精品。

我等待並希望著,昆丁的新作。不求別的,我不過是知道,他的電影帶來的那種爽感,至今未曾在別的任何電影里見過。

推薦閱讀:

TAG:電影 | 影視評論 | 昆汀·塔倫蒂諾QuentinTarantin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