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四大強軍」之歷史最強音——魏武卒

「齊之技擊,不可遇魏之武卒」,這句話出自《荀子.議兵》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齊國的技擊之士根本不是魏國武卒的對手。

上一章我講了齊技擊的發展歷史,以及興衰歷程。那麼牛的技擊之士怎麼可能不是魏武卒的對手呢?魏武卒到底有多強大?

圖片來自百度

今天,我們來看一看,魏國武卒的光輝歷程!

魏國「武卒」制的創立,其實並不是我們心目中的「兵家四聖」亞聖吳起。而是他的老大哥,李悝

戰國初期,魏國富不過韓國,武不過趙國,於是魏文侯開始圖霸。他任用李悝為相,實施變法,魏國迅速強大。「李悝變法」是先秦時期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全國性(指諸侯國)的徹底改革,它對後世的變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商鞅變法」、「吳起變法」都是以此為藍本。

圖片來自百度

「李悝變法」里有一項是關於軍制的改革。就是對軍隊中的士兵進行考核,選拔其中優秀的,根據他們的特點,分別編入不同的隊伍,發揮其最大的作戰優勢。這種軍制就叫——武卒制

魏武卒的鼎盛時期出現在吳起時代

吳起認為:兵不在多,而在治。在河西擔任郡守期間,吳起開始組建精銳武卒。精銳武卒的選拔非常殘酷,《荀子.議兵》記載:必須身穿全副甲胄(頭戴鐵盔、身穿三層甲:上身甲、股甲、阱甲),執12石的弩(約今720斤),背50支箭,同時還要拿長兵器和短兵器,攜帶3日口糧,日行200里。這和現在的特種兵沒有兩樣。

吳起對軍陣也進行了精心編製:5人為一伍,設伍長1名;2伍為一什,設什長1名;5什為一屯,設屯長1名;2屯為百,設百將1名;5百設五百主1名;2個五百設千人1名;一千人為一個基本作戰單位,歸將軍直接統管。陣型分四個方陣:前、後、左、右,並加一個前置方陣,專門作為誘敵之用,所以,合起來是」五陣「。這樣編製,在作戰中,指揮系統非常靈活,脈絡非常清晰,方陣之間互相呼應,無往而不勝。

此外,戰爭所用的兵器也在發生著變化。戰國時代,青銅器逐步被更為堅硬的鐵器所取代。而當時天下的冶鐵中心主要集中在韓、魏,魏的兵器製作業更是天下聞名。這也為魏武卒的裝備提供了最強大的保障。

接下來看看武卒的威力吧!

圖片來自百度

河西之戰,吳起攻秦,下秦河西之地大量城池,最遠打到洛陰,逼得秦軍只有退守洛水,此時離秦都咸陽都不遠了。

陰晉之戰,吳起率五萬武卒狂虐秦軍五十萬,創造軍事神話。

滅中山,樂羊為帥,三年滅中山國。

敗強齊,吳起協助韓、趙殺齊軍三萬,攻入齊長城。

破悍趙,龐涓率軍一路直殺往趙都邯鄲,後被田忌圍魏救趙。

魏惠王時期,魏武卒達到全盛時期,不過,在之後就開始衰敗。

由於武卒的開銷非常大,魏國的國力越來越不能支撐軍隊的開銷,特別是在馬陵之戰後,武卒遭受重創,損失巨大,精英傷亡殆盡。伊闕之戰,白起斬魏、韓聯軍24萬,武卒幾乎全軍覆沒。

看來軍隊不管多強大,還是要看指揮官的軍事才能,否則也只是戰場上的炮灰。請繼續關注下一篇:秦銳士

本文作者《蜀山筆俠》專註於從不同角度看歷史,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推薦閱讀:

TAG:東周魏國 | 吳起 | 春秋戰國東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