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歷史

『美的歷史』是學習提高自身美學素養的基礎好書!這本書雖然大家都覺得台灣人翻譯爛,出版社爛,但書本身的配圖和理念特別好,對於美學歷史感興趣的人來說,是不該錯過的。

比如書中明確提到:『一個瀰漫藝術與風格的文化過程是流動的,這個過程可能短暫結晶於一些固定,清楚界定的人物身上,而且往往只是乍看有此結晶。』而不像別的書,給你個明確的結論,讓你盯著那些藝術品自己琢磨一些模凌兩可的主觀結論。

因此,合理的看書的姿勢呢?我認為必須邊看邊思考,自己通過書的內容,理解美的變化和流動。我是陸陸續續在晚上和飛機上看一點,看了很久才看完,因此有時候就通過微信朋友圈記錄一些感想。文字沒怎麼看仔細,但是自己體會不同時期的美學脈絡,覺得很有意思。

看了這本書,對美的歷史脈絡會有非常深刻的理解。我把書中零碎的美學觀念,整理成如下的時代。

第一個時代,美的本源:古典主義對美的認識來自於對未知世界的敬畏和探索。

古希臘的時候,人們信仰神是完美,有秩序的,有規律的,因此一切美都是可以總結規律的。在雕塑或繪畫的過程中,為了表現美,為了發現神的存在,人們使用了數字,關注比例,並從比例的完美去領悟神的存在;為了證明神的完美,人們保留了證明過程,形成了科學的方法論。古希臘羅馬的古典主義藝術,都是歌頌神明,歌頌美,歌頌英雄的。

我們現在研究中世紀之前的雕塑,繪畫,建築等藝術作品的代表作,都可以體會到古典主義的美。比如埃及的金字塔,擲餅者雕塑等。

古典主義的精神一直延續到現在,從巴黎聖母院,到文藝復興時期的維納斯畫像

第二個時代,被忽略的中世紀:吃不飽穿不暖,只有宗教的多彩時代

中世紀是第一個五顏六色的時代,泥金手抄的祈禱書就是藝術和信仰的代言。走出原始社會,歐洲人知道了金色代表光明和神聖,紅色代表獻血和煉獄,有了各種顏色描繪生活和環境,知道了階層和忠誠,也品嘗了愛情的美好和痛楚。。。人性走向成熟,是中世紀的進步。但中世紀歐洲農業技術落後,吃的太少太差,生存艱難,需要宗教信仰,也需要神奇的香料。

中世紀的藝術和思想被宗教統治(歌頌單一神,不再歌頌人類和多樣性),因此比較保守。但中世紀發明了丑:為了描述地獄,人們從丑的想像中孕育了新的美學。

第三個時代,文藝復興時代:藝術家的天堂,美的理念逐漸進化。

歐洲人類的生產力跨上了一個台階,偉大的美第奇家族開創了一個時代,有錢階層開始資助藝術家,所以出現了建築師為代表的職業藝術家兼科學家。透視法的發明可以讓繪畫完美再現真實的世界,展現人的靈魂和風格,描繪與眾不同的感覺和故事,一切都開始於文藝復興時代。

風格化:在完美嚴謹上添加一些刻意的不合理和突兀,引起思考和衝突。文藝復興時期,富人請藝術家畫自畫像,也不再是古典的英雄主義,而是要有自己的特點和風格,外表寫實和通俗,甚至最後進化出窮人的日常生活。(比如女子倒牛奶的畫)

同時,藝術家的觀點開始分化:從16世紀開始,藝術發展極快,百家爭鳴,提出各種各樣的美學觀點:(區別:各個藝術家又有自己的特色和風格的道路!)

  • 從純粹感官的美,發展到欣賞超感官的美:比如愛情的美

  • 風格主義(mannerism)的美:風格主義以古典美為範式,卻覺得古典空洞沒有靈魂。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超現實。風格主義跨越並深化文藝復興,是主旋律。我的理解,就是古典主義真實畫面的基礎上加上藝術家自己的風格,比如達芬奇蒙娜麗莎的面紗風格,比如下圖的女子(也是達芬奇的作品),超出常理的修長美手撫摸著小貂鼠,讓大家感覺到她的特色美。

  • 巴洛克:精確的想像和驚奇的效果的結合。細節大膽,超越傳統約束,畫面華麗,效果極佳。
  • 洛可可:多姿多彩的美,注重繁瑣的細節

第四個時代,藝術普及的時代:18世紀出版業盛行讓藝術和觀點更加大眾化,也更加多樣化。藝術和美不再是精英貴族階層才能享受到的奢侈品。

  • 新古典主義:18世紀嚴格的自然主義,放棄巴洛克的過度放肆。個人主義的嚴格要求和對考古的熱情。考古發現的古代藝術和古典主義的人文格格不入。百科全書派提出折衷主義,追求更大自由。

  • 主觀主義:源自風格主義,來自休謨的懷疑論。主觀來說,一切覺得偉大,崇高,恐懼,憐憫,色彩等的感受,都可以是一種美。
    • 廢墟美學:發掘古迹和死亡的美,代表作馬拉之死

    • 浪漫主義:基於主觀主義發展。彙集特殊的要素,描繪美好的生活或無奈的現實,或表達理想,或批判現實。特別盧梭批判古典主義嬌柔做作,崇尚自然和激情。本質上,我覺得如果一個藝術表現為征服黑暗世界的不公,帶來光明美好的世界,TA就是浪漫主義的。也就是,在廣義的浪漫主義中,作者希望表達的是一個理想主義世界。比如下圖,在理想的世界中,美麗的聖女貞德帶領大家攻佔了醜惡的巴士底獄,雖然有犧牲,但是革命成功了!

  • 頹廢主義:美成為宗教。工業時代,大眾認為美不再重要。而藝術家決定與眾不同,為了藝術而藝術,甚至生命本身也是藝術的一部分。最後達到了誇張、頹廢的世界
    • 丹蒂主義(Dandyism):19世紀初起源於英國貴族男子之中的一種生活方式。這些男子崇尚華麗考究的服飾、彬彬有禮的言行、內涵精妙的高談闊論、優雅閑適的娛樂活動等等

    • 為了藝術而藝術,惡的美學:宗教意識,超自然現象,召喚魔鬼,愛好恐怖,倒行逆施,追求非自然的事物
    • 象徵主義:只有物質,沒有人性。在題材上側重描寫個人幻影和內心感受。荒原是英國象徵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創作上都做出了巨大貢獻。其代表作《荒原》(1922)已經被譽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英語詩歌之一。

(還有古斯塔夫·克林姆特的畫,用金箔做的...我想是象徵奢華腐朽的資本主義..)

    • 唯美的神秘主義:中世紀風格,頹廢主義,宗教元素,神秘故事題材

  • 維多利亞的審美:大英帝國時代,資產階級實用主義審美觀,美且堅固。比如巴黎鐵塔
  • 印象主義:事物是啟示之源。馬奈說『實物並不存在,我手畫我見』『我們畫的不是一個風景,一個港口,一個人,而是一個風景、港口、人物在某個時辰給我們的印象』光影效果突出,但是不真實的,只是代表了腦海中的映像,甚至可能有點模糊...

- 當代藝術 -

當代藝術五花八門,有很多奇妙的理念和美學觀點

  • 對於當代物質材料的充分利用,形成了諸如:廢物利用的現成藝術

(下圖我覺得是經典作品,如果你是男人,你能想像到什麼?)

  • 當代藝術只有一派恢複比例和諧的理念,令人想起古典主義的比例美學,即抽象藝術。反對遷就自然和日常生活,走純粹的形式主義路線。比如『重返比例和數學美學』的『新畢達哥拉斯主義』。比如純粹的色彩和圖形。

  • 媒體之美:波普藝術POP ART ,用於刺激大眾情緒和消費

作者認為:20世紀以來大眾媒體的審美百花齊放,異同兼容,徹底的多神教混合主義美學,體現了社會的包容。

  • 機器之美:不同時代都追求不同的機器美學


推薦閱讀: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動畫電影里被忽略的小細節--穿衣美學
上帝的視角下我們的星球
漢字是把握中華美學精神的重要維度。
負責任地告訴你,我被這些色塊驚艷到了!
《判斷力批判》讀書報告

TAG:美學 | 藝術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