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口高能!這部BBC神作竟然沒幾個人看過
文章來源:流量君
ID:dotammm
電影《寄生獸》中,被稱為「寄生蟲」的微小生物們,從耳朵鑽入人類腦部,控制人類的大腦,指使人類互相殘殺
就在君君以為這種可以控制大腦的寄生蟲只會出現在二次元時
這部BBC的紀錄片狠狠打了我的臉
▼
《與寄生蟲共存》2014
Infested Living with Parasites
豆瓣評分8.1,對於紀錄片來說並不算很好的成績
但君君還是要向你們強推這部紀錄片
因為它詳細介紹了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6種寄生蟲,從它們身上,我們甚至可以得知人類的進化過程
▼
第一種就是經常出現在新聞里的絛蟲
絛蟲是極為成功的寄生蟲,種類數以千計,各自適應特定的宿主
如鯨魚、老鼠、犀牛,當然還有人類
牛肉絛蟲就是可在人類腸道中生活的一種
蟲卵隨著草料進入牛體,之後隨著血液四散開來,在牛體內形成堅韌的包囊,幼蟲在包囊里休養生息
等待隨著牛肉進入人體的那一天
由於牛肉絛蟲在發達國家已經絕跡,主持人邁克爾·莫斯利不遠萬里來到內羅畢尋找
終於找到了3個內有幼蟲的包囊
因為牛肉絛蟲只能在人體內成長,因此莫斯利勇敢地為科學獻身
將三個包囊喝了下去
那一刻所有觀眾的心情都是一樣的
一般來講,胃酸會消滅病菌
但牛肉絛蟲十分聰明地利用了這一自衛機制,借著胃酸腐蝕包囊外殼的時機,幼蟲趁機跑出,流入腸道
在這裡安了家
成功在腸道內安家的幼蟲會迅速成長,10周後便可長到3米
那時的絛蟲已經進入成熟期,體節上會出現黃色的蟲卵
成熟的體節會帶著蟲卵自行從體內排出,準備去感染母牛
完成下一次生命循環
因為牛肉絛蟲只能在人體腸道內生存,靠吸收人體已經消化過的養分生存
所以並不會對人體產生太大損害
甚至大多數情況下,只有當牛肉絛蟲自行從體內排出,你才會發現原來自己體內有蟲
但豬肉絛蟲就沒有那麼友善了,它可以在人腦內形成包囊,引發致命危險
像牛肉絛蟲一樣只能在人體腸道內生存的宿主專化情況其實是寄生蟲們的常態
比如在我們頭髮里生存的頭虱
靠吸人血維生,每天要吸數次
除了常見的頭虱,還有生活在不可描述地方的陰虱,因為身體圓圓的,它們又被稱為蟹虱
幸運的是,現在陰虱越來越罕見
而科學家研究發現,陰虱竟然和一種類人猿身上的虱子份屬近親
而它們的趨異進化持續了30萬年,因此可以推測在30萬年前,我們的先祖與類人猿可能處於同一環境
份屬近親的不只這兩種,頭虱和體虱(生活在衣服里的虱子)也經歷了10萬至20萬年的趨異進化
因為頭虱不會飛,也不會跳,只會往下跌
因此科學家推測體虱可能是頭虱掉在衣服上以後進化而來的
由此可以推斷出人類開始穿衣服的時間
(黑色為頭虱,黃色為體虱)
除了虱子和絛蟲,還有一些看似離我們很遠其實很近的致命寄生蟲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瘧原蟲,也就是瘧疾的病原體
它們通過蚊子進入人體,侵入紅血球,吞吃紅血球內的血紅蛋白,之後迅速成長分裂出16至32個裂性體孢子
短短20秒,它們就可以從寥寥無幾變成佔據整個畫面
人體缺少紅血球會引發貧血,而細胞毀損留下的廢棄物也可能會阻塞血管,引發生命危險
當宿主生命垂危時,瘧原蟲為了生存,就會通過蚊子尋找新的宿主
為了提高自己的生存幾率,瘧原蟲會提高蚊子的視力,讓蚊子更輕易地捕食
這種可以改變宿主的能力在寄生蟲的世界裡其實也十分常見
比如在蝸牛體內完成生命周期第一部分的扁蟲
為了能夠成功進入鳥體,完成生命循環,扁蟲不僅會鑽入蝸牛的眼睛裡,使眼睛腫起像一條美味的毛毛蟲
還會改變蝸牛的行為,讓原本喜歡陰暗之處的蝸牛爬到明亮的地方
更容易被鳥發現
這種劫持宿主大腦,讓他心甘情願去送死的寄生蟲,我們身邊就有
它就是弓形蟲
弓形蟲的原蟲生存在貓的體內,被感染的貓排出擁有弓形蟲卵巢的糞便
卵巢可以在地面上存活數月,直到進入老鼠體內
為了完成生命循環,弓形蟲必須再次回到貓的體內
換言之,就是要讓老鼠被貓吃掉
因此,弓形蟲控制了老鼠的思想,讓老鼠自投羅網
這一猜想也被實驗證實了
在實驗室里,被感染的白老鼠會主動跑到撒了大量貓尿的地方自殺
雖然還沒有直接證據能夠證明弓形蟲可以改變人類的行為
但是有調查顯示,感染弓形蟲的患者出現交通事故的幾率比一般人高出兩倍
受感染的人行動遲緩,承擔更大風險
然而寄生蟲也不全是壞處,有些寄生蟲因為有著這樣那樣的特性而被人類應用在醫學上
最為奇特也最受爭議的例子是利用寄生蟲給自己治病,比如紀錄片里那個用鉤蟲治療克隆氏症的青年
克隆氏症是一種腸道炎症性疾病,腸道免疫系統攻擊自身的組織,引發各種病症
受不了藥物副作用的青年選擇用生活在腸道里吸血維生的鉤蟲以毒攻毒,讓免疫系統去對抗鉤蟲而不是無辜的身體組織
但是鉤蟲也有可能使他的病情加劇,因此這一方法並不被醫學界提倡
與此同時,影片還提出了一個奇特的理論,即有很多醫學工作者認同,過敏症興起的原因是因為人類不再頻繁地接觸寄生蟲和微生物
這使得人體免疫系統無所事事,因此會對一些無害的事物,比如花粉、貓毛過敏
起初在打開這部紀錄片時,君君有些淡淡的興奮又有些微微的抵觸
但等全片看完以後,就只剩下對寄生蟲們的敬佩了
為了確保自己能夠完成生命循環,寄生蟲們進行了精密的布局
並且為了不被免疫系統消滅,寄生蟲們一直在努力地進化,甚至可以反過來利用免疫系統達成目標
但是大家也不需要害怕,正如紀錄片名稱一樣
我們一直與寄生蟲共存,在他們進化的時候,我們也在發展
(諾貝爾獎得主屠呦呦領獎現場)
想要對寄生蟲有更多了解的朋友,答應我一定要去看全片,絕對適合下飯哦
▼一起電影,順便zan個吧
閱讀原文: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2OTA3OTA3MA==&mid=2679416944&idx=1&sn=88a0d92ebb7d292e4bf2c88a7af0268e&scene=0#wechat_redirect推薦閱讀:
※送給所有待出櫃的朋友
※流感兇猛?這災難片隔著屏幕我都怕
※有什麼野外求生夫妻檔之類的電影推薦嗎?
※有沒有部喜劇電影讓你看哭了?
※《香水》:連續殺害美少女只為提取她們的體香做成香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