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阿甘 2017 年 02 月 23 日的文章
【深度觀察】限制流動,上選還是下策?
2016年12月30日,央行發布《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從2017年1月1日起重拳出擊,加強對購匯和對外投資併購的審核,不具備真實背景的投資一概否決;對於大額購匯,必須提供資金合法性來源(不得不說這是打蛇打到了七寸),使得大量熱錢無法通過購匯外流;同時嚴令購匯不得用於境外投資證券、房產、購買保險等,堵住了資金外流的大多數通道。
效果自然是立竿見影。根據近期商務部公布數據,1月份中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金額77.3億美元,同比大幅下降35.7%,比2016年12月降低4.6%,過去一年來對外投資終於首次同比負增長。隨之而來的是,1月份外匯儲備環比減少123億美元,連續第七個月減少,相比2016年12月外匯儲備減少400多億美元,比2016年1月更是減少下降了872億美元,國內外流資本得到有效遏制。截止2月22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8830元,而半年前人民幣還在破7邊緣徘徊吧,保衛外楚、慧律之戰取得了重大勝利。
2016年12月11日,加入世貿總協定滿15周年,按照約定應當給予市場經濟國家地位,但美國、歐盟、日本卻接連表示不予承認,明確將繼續在貿易中使用『替代國』做法。對此,商務部一番抗議呀啥啥的……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並已經在世貿組織框架下提起訴訟。但結果呢?
2月16日,商務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證實1月份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801億元人民幣(折120億美元),同比下降9.2%。2016年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總額為16871億美元,與上年相比下跌8.04%。結合2016年12月8日商務部發布的《中國外商投資發展報告(2016)》,全部外商投資企業吸納的直接就業人數超過4500萬……寬進嚴出,真的是一柄不可輕易動用的雙刃劍哇。
1月5日,美國海軍第三艦隊宣布,卡爾·文森號航母打擊群於1月5日從母港聖地亞哥出發,前往亞太地區進行部署。2月18日,美海軍發布聲明,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母戰鬥群進入中國南海開始進行巡邏。航空母艦向來被視為美國戰略力量投射的象徵,而卡爾·文森號航母被譽為美軍第一航母打擊群。隨著特朗普對奧巴馬政府亞太再平衡戰略蕭規曹隨,美軍航母和無人偵察設備便像幽靈一樣頻頻開始在中國周邊海域游弋。
問題是,第三艦隊的卡爾·文森號來了,第七艦隊的里根號走不走呢?從美軍的傳統看,如果一個地區出現單艘航母,就能起到一個傳遞信號的作用,而如果兩艘航母打擊群同時出現在一個海域,則說明事態已經升級,顯示了美軍打算動武的決心。而打開電視國際頻道,從今日亞洲到今日關注再到各個時段新聞,有關美國和中國的軍事報道鋪天蓋地。近鄰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已經在提速,下一個步後塵的鐵定是日本,而後者從來就是心腹之患。
目標是領海、主權甚至是自由航行嗎?莫須有。但給國際財團、熱錢、流動資本吃下一顆定心丸的言外之意倒不一定沒有。這是一個危機四伏的世界,一切事端都是全球經濟低迷、失業和通漲高企惹的禍,而當全球生產過剩帶來的經濟大蕭條不可化解,終極的解決方式就已經發端並正在醞釀。孫子說過,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是危言聳聽嗎?但願是吧。
時間步入2月下旬,隨著3月3日全國兩會臨近,各地方兩會陸續落幕,近幾天國內財經圈內熱得發燙的話題是45萬億固定資產投資計劃,平均分攤到每個國人頭頂那也是3萬多哇!各路大神各抒己見,摸著良心直陳積弊者居多,當然揣著明白裝糊塗為利益集團站台的也不在少數,一時間你方唱罷我登場,民間輿論似乎也被反覆撩撥之下達到了高潮。
當一個膏肓病人劇痛難忍,除了加倍注射止痛藥續命之外,光大聲喊『麻醉劑對身體有害,你需要的是徹底拔除病灶』,又能有什麼用呢?時局比人強哇。而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眼前的手術方案優劣時,已經長時間不太引人注意的病灶卻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2月1日,美聯儲投票決定維持利率不變。這很好理解,新總統剛剛上任十天,一切經濟新政都沒落地嘛。而隨後2月3日美國勞工部DOL公布了1月份美國非農就業數據,美國1月份非農就業人口新增22.7萬,遠超預期的18萬,創四個月來最大增幅。其中,製造業部門新增0.5萬個工作崗位,連續第二個月上升,建築行業就業人數增加至3.6萬,創3月以來最大增幅,同時零售業新增就業增加人數4.59萬,創2月以來最大增幅。美國人總是喜歡自曝甚至誇大家醜,就在新總統焦頭爛額的執政第一個月,就業市場表現之穩定卻華麗麗得亮眼。
2月15日,美國勞工部發布數據,1月份CPI年率上升2.5%,為2012年3月以來最高,通脹壓力大幅上升。這個似乎並不太引人注目的消息,相信對央行來說卻不啻是耳邊響起了一顆炸雷,其釋放出的信號就是,通漲一定會吹響美聯儲加息的號角,而隨即就是抓緊時間向市場投放流動性之舉,煞費苦心哇。
而讓人長舒一口氣的是,2月23日凌晨,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議息會議紀要表明,如果經濟狀況維持現狀或者好轉,則支持『很快』加息。但考慮到特朗普政府與共和黨控制的國會的財政政策存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大多數聯儲成員表示應該『花一些時間』等待財政政策前景明朗化。看到這裡,估計有些人會又一次感覺到自己的智商被愚弄了,光打雷不下雨,是不是都有些不耐煩了?放心,該來的狼遲早會來的,厚積薄發後只會來得更加兇猛。
了解美國經濟的人都知道,美聯儲不同於全球任何一個央行,它在貨幣方面的職能是雙重的,其一是推動美國經濟增長,其二是控制通或朋漲。前者表現為穩定市場就業率,而後者自然就是保持物價穩定。結合上文所述,當美國經濟表現為就業穩定、通漲升高的態勢時,美聯儲的加息之箭就已經在弦上。這是根本不需要懷疑的鐵律,唯一的變數只在於時間節點而已。
有人表示懷疑。特朗普總統不是要擴大美國出口嗎?如此怎麼會允許美聯儲擅自加息干擾出口?說這話的朋友,你以為美聯儲是國務院手掌心中的央行嗎?美聯儲主席提名人固然是總統,但作為獨立銀行它卻並不隸屬於政府機構;而作為一個獨立貨幣管理機構,美聯儲又不依附於批准它成立的國會。一句話,美聯儲在貨幣和信貸方面,主席權力是蓋過美國總統的,而其對經濟冷熱的把控也遠比美國總統更加具有決定性。嗯,決定性,獨立性,這也是美國M2/GDP之比永遠小於1的原因。有什麼感想?……嗯,算了,不該說的還是打住吧。
目光拉回到國內。經濟新常態下大調在即,迫切需要拉高經濟增速穩定就業,華山一條路就是政府主導投資強拉,至於轉方式調結構啥啥不管用的先靠邊站,等局勢穩定住了之後再慢慢show也不遲。而投資就需要錢,當財政收入、PPP都不太解渴時,便只能靠新增貨幣和擴張信貸。2月21日,財政部網站發布《關於做好2017年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工作的通知》,2017年地方債總規模將在6 ~7萬億之間,其中置換債券發行規模在5 ~6萬億之間,新增債券在1萬億以上。看後什麼感想?呵呵,當然會引起更洶湧的通或朋漲和慧律貶值嘛。
不得不說,當下的很多事情,是建立在信心和預期之上的,比如說53萬億居民儲蓄(註:2015年底推算數據),比如說維持房屋等資產泡沫。本幣慧律穩定就是帶給投資者信心和良好預期的頭等大事,而並非像有些愚蠢的專家赤裸裸鼓吹什麼『不要慧律,只要保住外楚』……啥啥的,在這一點上高層比他們清醒得多。而通過拋售正在升值的美債、外慧儲備托住底的慧律,又無時無刻不受到美元加息的威脅,怎麼辦?熟悉的老套路只能是重新祭起咨本莞至的終極法寶,堅決防止咨本外流超出預警線,從根本上動搖貨幣發行的基礎。知道嗎?發行貨幣是需要錨的,無錨濫發的那叫辛巴威幣。
而如此靈驗的法寶,為什麼西方發達經濟體視而不見,而寧願笨拙的通過優化經濟體制、創新科技、管理水平和規範貨幣的發行制度等手段,來提高本國的經濟競爭力,支撐本幣的幣值呢?原因很簡單,通過限制咨本自由流動實現的經濟繁榮,僅僅是體現在GDP和慧律數字紙面上的虛假繁榮,並不能長久的,一如偉大哥藥效雖好卻不能長期服用道理一樣,會垮掉的。
世界上有任何一個國家通過對咨本的莞至實現經濟繁榮嗎?有嘗試卻沒有一個成功的。從前蘇聯到辛巴威,再到今天的委內瑞拉,限制咨本自由流動的最終結果就是形成一潭孤水,對內劇烈通漲的本幣被本國國民拋棄。物資短缺、通漲飆漲,咨本甚至物價莞至解決不了絲毫的問題,活生生的例子就是今天的委內瑞拉。根據IMF測算數據,2016年度委內瑞拉通漲率400%+只多不少吧?
在一些等級制度根深蒂固的社會,官員們似乎總也擺脫不了厚重的莞至情節,他們篤信利用國家機器就可以實現對社會、對國民的絕對控制,凝固在他們腦海中的信條就是,民是必須接受來自官的管理的,而沒有莞至,官的存在價值將從何體現?那還不無法無天了?不可想像的事情嘛。而這,就是周而復始的官本位思維幾千年不僵不死的根本原因,也是逢危機第一時間想到莞至的邏輯基礎。
在貨幣可以自由兌換的經濟體,對本國匯率影響最大的一定是央行,而當莞至盛行,地下慧律形成以後,任何人、任何組織甚至包括央行都將難以影響地下慧律,咨本永遠都是逐利的嘛,這種慧律遍布民間,而央行對此根本束手無策。
當一個國家勇於通過體制改良、用科技進步、管理創新造就紮實的實體經濟支撐本幣幣值,那麼這樣的貨幣自然會成為可以自由兌換的有信用的貨幣,也一定會受到所有國家的青睞追捧;而只想維持表面的數字繁榮,無法改良自己的社會和經濟體制,就一定會一步步走到限制咨本自由流動。
上面忙著揚湯止沸,下面卻在釜底加薪,45萬億之巨人均3萬多債務該如何處置?當花花綠綠的印刷品多得讓人害怕,而如果不得已之下自由兌換莞至繼續升級意味著什麼?……世間事大抵如此,而往往越不希望看到的越會不期而至。
原創文章出自公眾號『阿甘看天下』ACM_KAKA22,關注並點擊右上角頭像,可以查看歷史消息。另:如果公眾號發生意外,請加個人同名微信號『自由的阿甘』ACM_KAKA22,方便繼續交流。(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推薦閱讀:
※英國央行行長為什麼辭職,行長獲選人有哪些?
※2018年開始,農民補繳9萬元,每月領上千元養老金,划算嗎?
※無懼經濟寒流,創維逆風飛揚
※曼昆《經濟學原理》讀書筆記及解析 第1篇
TAG: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