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建議」和「提問題」的區別,記一次教練對話練習
背景
周一晚,小夥伴們相約在「靈感咖啡」,進行了一次教練對話練習。我在練習中扮演教練角色,體驗了「給建議」和「提問題」兩種方式巨大的差別。
對於教練技術,我讀過幾本書,也實踐過幾次,心裡一直存在一個疑惑:之前的幾次教練對話都是我心裡有一個答案,然後通過發問引導客戶找到我心裡預設的那個答案。與其說是「引導」,不如叫做「誘導」,被客戶發現後,會產生抵觸的心理。
我帶著這個疑惑參與了這次練習。
練習
這次活動一共 8 人參與,一人扮演客戶,一人扮演教練,其他人作為觀察者。我深知教練技術是實踐的藝術,所以積極地爭取到了扮演教練練習的機會。
一共做了兩輪練習,每輪 5 分鐘。第一輪練習是:給建議。
給建議
客戶:
我團隊里有幾位 90 後的小朋友,他們工作成果總是不讓人滿意,我給他們建議他們又很抵觸。哪怕是讓他們去碰壁過後再來講,他們也不接受,依舊我行我素。
我:
既然他們工作能力不行,態度也不行。為什麼不把他們開掉呢?
客戶:
雖然他們經驗不足,但真的很能吃苦,比如上次,他們搞砸了,一直加班到早上 6 點,然後 9 點鐘又準時回來上班,我看到其中一位眼睛腫腫的,問了一下,另兩人瞪了她一眼,她支支吾吾地說,可能是沒睡好。我是後來聽保安說有人通宵,需要報備,才知道這件事情的。所以我真的不想放棄他們,想努力去幫助他們成長。
我:
嗯。你知道「德雷福斯模型」嗎?人在學習某個領域時會經歷幾個階段:新手 -> 高級新手 -> 勝任者 -> 精通者 -> 專家。聽起來他們應該處於「高級新手」階段,這個階段的特點是有自己的做事方式,不需要特別具體的指令。不過高級新手經常會誤以為自己是精通者或專家。建議你讓專家來演示一下怎麼做事,以打開他們的眼界。
客戶:
有試過。比如有個小朋友,我找了一個他也比較欽佩的人來跟他溝通,但他還是只管挑對方的毛病,不接受建議...
差不多到這裡的時候,5 分鐘時間到了。
反饋
客戶分享感受:
你說的很有道理,但我們的情況比較特殊...
在這個練習中可以看到,不管是教練給客戶建議,還是客戶給下屬建議,效果都不好。那麼為什麼給建議不容易被接受呢?因為給建議隱含的假設是:你做的有問題。
觀察者反饋:
教練沒有收集到足夠的信息,客戶遇到了很多問題,應該先定義問題。
提問
接著我們進行第二輪練習,這一次不能給建議,只能問問題,套路是:
- 你想要的是什麼?
- 你準備從哪裡開始?
- 這個真的那麼重要嗎?
- 怎麼驗證目標達到了呢?
我:
你好,雖然我剛開始接觸教練技術,但我會盡我的最大努力,你願意跟我一起嘗試一次嗎?
客戶:
好的。
我:
謝謝!你現在遇到了什麼挑戰呢?
客戶:
我團隊里有幾位 90 後的小朋友,他們工作成果總是不讓人滿意,我給他們建議他們又很抵觸。後來我就讓他們去碰壁,過後再來複盤,他們也不接受,依舊我行我素。我也給他們做過培訓,都沒有什麼改觀。
我:
從你剛才的描述,我聽到了兩個問題,一是團隊成員的工作不能讓人滿意,二是團隊成員不聽你的建議。你想先解決哪個問題呢?
客戶思考了片刻:
我想先解決第一個,只要工作能讓人滿意,聽不聽建議倒不重要。
我:
好的。那你期望的他們把工作做好的畫面是怎麼樣的呢?能舉個例子嗎?
客戶:
我們是做行政工作的,我給你舉個例子,本來計劃接待 5 個客戶,他們就準備了 5 個杯子,結果客戶來了 8 個人,他們也不知道再去找三個杯子來,補救一下...
我:
我從這個案例里聽到兩點:一個他們不會提前推演可能出現的變化;二是出現問題後不會去補救。
這時 5 分鐘時間到了。
反饋
客戶反饋:
這次好像真的有把問題理清楚了一些,我之前都是給他們做一些技能的培訓,現在我覺得可以嘗試做一下思維上的培訓。
觀察者反饋:
首先教練很認真在聽客戶說,每次都等客戶說完才開始說話,親和力很強。每次客戶說完,教練會用非常簡短的話總結出重點。
我的感受:
這一次練習,我完全不知道客戶最後會去到哪裡,心裡也沒有一個預設的答案,只能盡量認真地傾聽,幫助客戶理清思路。如果時間再長一點,我相信會有不錯的效果。
經驗總結
- 教練和客戶不要正面的面對面坐,稍微有一點角度,會感覺更舒適和安全
- 在開始教練之前要徵得客戶的同意,如何建立信任是另一個話題
- 教練在做記錄的時候讓客戶看到,不要偷偷摸摸地寫
組織者張瑩還介紹了兩本書:前者是教練內功,後者是招式。
每周一晚上,我們都在「靈感咖啡」(天府軟體園 D 區)交流,這次一共有三個主題:Growth Hacking,內觀,教練對話練習。有興趣的小夥伴歡迎過來,一起學習,共同成長!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