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悟道心得

1個心得: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剛學交易時,聽從當時一些前輩的建議,一開始就想建立一個基本的交易系統,但發覺條件非常難以確定,做歷史回溯的時候所有這些系統條件都只能抓住一支股票部分的盈利區間。

  當時是非常鬱悶,就不停看書,不停在論壇上晃蕩,希望能構造一個心目中的完美系統,這個過程歷時數年,最終毫無所獲。

  痛定思痛後,最終領悟到,應該將目標鎖定在只做一種形態,如果一種方法能夠把股票中的一種特定形態80%以上抓出來,那就夠了。

  這簡單的領悟讓我幾日內就構建成了現在的交易系統。

  追求完美不停學習之路,在股市上很多時候都是死路一條。

  三千弱水取一瓢飲,夠了。

  這種形態是什麼其實不是很重要,你打開任何一副K線圖,列出能賺錢的入點,然後從中選擇一種比較常見的形態就行了。

  關鍵在於你要堅定只做這一種形態,做得多了,這種形態就會成為你的提款機,你清楚其中大部分的陷阱,你也清楚有些時候它蘊含的金錢在灼灼閃光。

2個心得:刪繁就簡,返璞歸真

  這些年做交易,看了非常多的書籍,先是迷上了技術指標,搞了無數個指標,希望從中能夠看透市場,然後又迷上了機械交易系統,看了數遍「通向財務自由之路」、「海龜交易法則」、「機械交易系統」等。

  然後又接觸了波浪、江恩,一段時間苦讀加實踐後,發覺這些東西用在實踐上困難巨大,而且有些使用雖然用對了,但復盤分析後發覺用簡單的方法就行了,何必繞來繞去多此一舉,多次迷茫後,終於決定放棄。

  市場是非常簡單的,簡單到只有一個買入和賣出,但是它又是無比複雜,複雜到任何理論都只是一家之言。

  因為複雜的市場如果能夠被完全構造或者解釋,就一定是有其本質,而市場的本質從其牽扯和影響而言,應該是不存在的,所謂的混沌和分形也不可能解釋它。

  這也是我後來略看纏論就放棄的原因,想用一種機械的、幾何的或者用一種從簡單定理到複雜構建的思路來構建市場輪廓我認為是一條死路。

  另外,均線和趨勢線之類我認為也意義不大,說白了,這些都是人一些主觀定義而已,和市場沒有關係,你用均線劃分市場其實只是你對市場的人為劃分,而市場該怎麼走就怎麼走。

  去除了這些東東後,還剩下什麼呢?只有K線和成交量,這就是我對市場的觀察層面,相當原始,但我感覺相當有用。

  理解並認同了這一點後,我的交易開始突飛猛進,更貼近了市場和股票的脈搏,2014年9個月的時間裡我在股票市場上賺了7.5倍,讓人感覺一旦解開了這些束縛,交易世界是多麼的美好。

3個心得:簡單並且符合邏輯

  這主要是關於倉位設置的,我先闡述一下我的使用過程。

  最開始我操作時候是被貪婪蒙蔽雙眼,總是全倉進出。

  後來看了些資金管理的書籍,主要是外國的一些書籍,開始小倉位試探進出,中間還有2年多的時間主要做期貨,小倉位成為標準方式。

  後來從期貨市場上回來後,因為感覺股票市場沒有槓桿,資金量也不算很大,感覺分倉必要性不大,又開始全倉進出。

  雖然還是全倉,但這時候我認為是不錯的方式,特別是對資金量不大的散戶來說,全倉進出可以將自己對倉位的考慮完全放掉,集中力量研究最重要的進出時機問題。

  因此直到現在我還認為這是非常不錯的倉位管理方式,大道至簡,最好的倉位管理就是不用管理。

  隨著資金量的擴大,慚愧,主要是近2年的事情,我現在的倉位採用的是雙重倉位策略,一部分倉位用來表明我超短期判斷的對錯,一部分倉位用來表明我中期判斷的對錯。

  這是一種非常合乎邏輯的方式,三段式:進來就錯了,全走;進短期倉對了,加中期倉;短期結束短期倉出,中期結束中期倉出。

  這裡面的要點是短期倉必須要確信自己對中期趨勢的判斷肯定是錯的,所以短期利潤總是能拿得到,這對避免坐電梯,避免被套,非常有幫助。非常簡單,非常符合邏輯。

4個心得:緊抓重點,切勿面面俱到

  倉位說過,現在來談買入和賣出;這裡面也有一段歷程;開始時候我認為入點最重要,千方百計追求入點,常敗。

  後來看書交流後,開始認同「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是師傅」,結果呢,一樣,常敗。

  再後來,我對入點出點同樣重視,不斷研究,結果呢,還是一樣,常敗。

  後來,我慢慢發覺,入點和出點是二位一體的東東,也就是說入點和出點常常呈現互關聯,你的入點確定了,出點也就確定了。當然這些也是常識,很奇怪我一直都沒有認清楚。

  那麼既然如此,那一個重要呢?我認為當然是入點,因為入點也直接決定了出點,換句話說,直接決定了贏利。

  到這裡我的觀念終於成型:以入點為絕對重點,對出點機械止損就行了。也就是我的系統基本上只考慮「入點」;結合前面我說的我只做一種形態,想想就知道,這是非常簡單的方式。

  好像和最開始的方法差不多,或許這就是見山還是山?

5個心得:得失要分明

  這主要指的是選股,前面說了我只做一種形態,既然重點關注在這種形態上,我慢慢放棄了對股票本身的研究;現在的做法是「眼中無股」,認為所有股票都是同一支股票。

這樣做導致的結果是:

不了解造成的風險,所以前面我說了我的倉位策略是雙重倉位,也有避險意味。

換股會比較頻繁,既然眼中只有走勢,換股就不應該成為障礙。當然,這不意味著隨意衝動換股入貨,因為別忘了,我是以入貨為最重要考量的,入貨時如此,換股入貨時也如此。

  說了這些,其實我的基本意思應該表達出來了吧。

  放棄尋找神奇的東西吧,放棄從別人那裡直接獲取交易系統的念頭吧,用簡單的技術去觀察實際的歷史數據,足夠你構建出一個你自己的交易系統,你的交易系統一定要基於你自己的判斷和方法。

  相信我,第一這個不難,第二這個比無數神奇的系統更有效更能賺錢。

  另外,技術指標我並不是一概不用,我放棄的是神奇、複雜的東西,但是作為一種類似統計工具的作用(就像電腦上的計算器),我當然不捨棄。

  比如,有些東西我想知道,但從圖上看有時候比較累,我就寫個小指標來算算,這些指標都非常簡單,因為指標的基礎量就這麼點,任何複雜的指標其市場含義必然模糊不清。

  另外,我對指標的參數調整非常厭惡,參數調整莫過於想精確,但這樣很容易曲線擬合,同時過去的適合參數未來會有效只是一項情願的痴人說夢罷了。

  我們用指標要用其明確的市場意義,用來指示一個方向性的東西,這就夠了,我不使用任何調整參數,我用的指標參數都是固定的。

6個心得:級別要簡化

  學習波浪理論的朋友可能都有體會,9級波浪是噩夢的開始也是成功的終結。

  交易不需要那麼複雜,對我而言,我只看操作級別和次一級級別,操作級別確定交易方向,要買還是要賣,次一級別決定具體出入點。

  我不看高級別,因為根據我對市場的統計而言,這種類似於K線整合的東西其實作用很有限,要分析大一點的走勢,多看幾根操作級別的K線效果更好。

  對於次級別,只用來具體確定出入點,確定好後,它就完成任務了,在交易中它的漲跌我根本就不去關注的。

7個心得:操作方式要簡化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交易方式,首先要定位自己,我2009年從期貨轉到了股票市場,我來談談原因。

  不是因為什麼期貨風險比較大之類,根據我的經驗,期貨的風險並不比股票大,同時贏利能力比股票要高不少,很多所謂的風險其實是自己嚇自己而已。

  特別是對於資金比較小的散戶,在不提高風險的情況下,我感覺做期貨更容易將小錢變成大錢。

  我退出期貨市場主要的原因是,期貨需要盯盤的時間比較多,對於希望將交易作為終生職業的我來說,我希望它帶給我財務自由的同時盡量少地佔用我的時間。

  賺錢是用來享受生活的,不是嗎,而股票市場無疑更適合我。

  但股票市場也有很多種做法,有些操作方法也是非常耗時間的,因此就要有所選擇,這種選擇就形成了我現在這種非常簡化的操作方式。

  這種方式說白了很簡單,首先,通常僅以日線收盤價分析和交易;其次,臨近出入點附近的股票增加固定關注關鍵時點,比如10:00、14:30,各關注10分鐘左右;也就是白天盤中最長關注和交易時間不超過1小時,平時基本上在10分鐘以內。

  其實市場有它的運作規律,你時時關注它,反而會看不清楚這個市場。

  當然,晚上的復盤分析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最好是固定時間段來做。這樣,大把的時間就回到你身邊來了。

  不要認為這個不重要,其實這才是交易的長久之道,準備終身做交易的朋友,一定要關注這個問題。

  交易要想簡單,一定要放棄患得患失的心思,比如僅使用收盤價操作,必然會有許多盤中眼花繚亂的機會來迷惑你,就算這些機會真是好機會,也不要去碰,只有這樣,你才能將簡單的交易骨架建立起來,而我認為,只有簡單的交易骨架才能支撐起穩定盈利的目標。

  如果穩定是我們的第一追求,那麼,該放棄的都放棄吧。一個足夠複雜的市場不能用足夠複雜的操作來應對,因為其中的變數之多,足以毀掉整個交易。

  到現在為止,我的交易系統只有1頁紙了(原來是11頁,其中包括常見錯誤提示2頁),非常簡單。

  但是要能做到心無旁騖,忍受眾多的利潤模式從眼前飛過,忍受無數的讀書筆記,無數的交易日誌交易心得變成廢紙,忍受自己從滔滔不絕變成沉默無言(因為可說的實在不多),忍受交易技術原來只是平淡無奇的東西而已,還是有點艱難的。

  不過,我們只是為了賺錢,這本來不就是簡簡單單的目的嗎?

來源於網路


推薦閱讀:

從零開始學炒股 | 看均線上串下跳,股價好不熱鬧(上)
閱讀是一件美好的事 —— 優秀投資書籍研讀計劃
炒股心酸歷史

TAG:股票市場 | 股票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