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我不想去幼兒園(長文慎入)

文 | 心理諮詢師吳曉達

一、今天,小妞忽然不願去幼兒園了!

吃完早餐,和往常一樣整理好書包、穿鞋。就在爸爸準備開門帶著小妞一起出門的時候. . . . . .

後退. . . . . .後退. . . . . .

只見小妞低著頭,揉搓著衣角,一副十分不情願的模樣。

「快點!爸爸上班要遲到了!」

. . . . . .

「你怎麼啦?!「

. . . . . .

在爸爸的催促聲下,小妞遲遲不願邁步,也不願開口。

我意識到:這裡面有事!

於是,蹲下來摟著小妞,看著她。

「我要媽媽送!」

「不都是爸爸送,媽媽接的么?晚上媽媽來接你呀!「爸爸似乎有一點「吃醋」。

「我要媽媽送!我要媽媽送!」

「那好吧,爸爸你趕緊上班吧,我去換衣服,寶貝你在這裡等媽媽一會兒啊!」

可當我進房間換衣服的時候,小妞的抽泣聲從外面傳了進來:「我不要去托班!」

「你到底是不要爸爸送,還是不要去托班啊?!「是爸爸的聲音。

我料想:爸爸這時候急著去上班,情緒狀態好不到哪裡去。連忙丟下要換的衣服沖了出去。

「不著急去托班,一會兒我好好和寶貝聊聊。你去上班吧。」

二、

等爸爸關上門,我抱著小妞走進房間,為她放下了書包。

「寶貝,媽媽剛才聽到你說,不想去托班。是真的嗎?」

「嗯!」

「媽媽記得你一直都很喜歡去,是最近發生什麼事情了嗎?」

小妞微微抬起了頭,不說話。

「說給媽媽聽聽,媽媽很願意聽哦。」我邊說,邊誇張地伸長耳朵側過來對著她。

「嗯. . . . 嗯. . . 沒有小朋友和我玩。」

聽此話,我猛然想起前幾天「托班媽媽群」里,她最要好的小夥伴:幻幻的媽媽,曾說起他們家負責接送小朋友的鐘點工阿姨忽然回老家的事情。頓時明白了些什麼. . .

「寶貝,是不是這幾天幻幻有些不太高興啊?「

「嗯,是的!「

「寶貝,你知道嗎,幻幻媽媽昨天和我說了,他們家阿姨——就是陪咱們放學後一起去滑滑梯的那個阿姨,前兩天忽然回老家了,阿姨的爸爸生病了。「

小妞忽然抬起了頭:「阿姨回老家了!」

「是啊!阿姨天天陪幻幻一起玩,幻幻可喜歡阿姨了!「

「我知道了~~!!」小妞的眼睛忽然亮了起來,「如果媽媽忽然回山東,如果媽媽回老家了,我也會很傷心的!「

天吶!小妞一下明白過來了。

只是,只是. . . . . .我的老家神馬時候變成了「山東」涅? 那是你爹的老家,好不?!

三、

看到小妞的表情漸漸開始舒展,我進一步說道:

「寶貝,昨天老師和我說,你們班的倩倩還不太會說話,但她最會說的一句就是寶貝你常常喊的 『鼻涕~~~~!!!』 」

「哈哈哈. . . . . .」 小妞笑開了。

「那咱們今天可不可以想想,再教倩倩一句新的話呢?「

「好!「

「對了,你們班最小的那個妹妹,肉乎乎的特別可愛是不是?「

「似啊!「

「她可喜歡你了!每次媽媽去接你的時候,都看到她特別興奮地跟在你後面跑。「

「似嘛?!「

「似啊!她是你們班最小的妹妹,寶貝你是姐姐!帶著她一起玩一玩,好不好!「

「好!」此時的小妞已經一邊說著一邊踮起腳尖要去開門了。

於是乎,一場「危機」解除,咱們娘倆邊哼著歌,邊騎著單車出發去幼兒園了!

孩子忽然不願去幼兒園,怎麼辦?

「孩子忽然不願去幼兒園」 是一個十分常見的現象。很有可能是孩子在幼兒園遇到了什麼事情,比如:和小夥伴有矛盾了,在白天上學時遇到什麼困難了等等。

臨了臨了,很多爸爸媽媽都會不知所措。面對突如其來的情況,早上時間的緊迫(要遲到)又會讓爸爸媽媽很難做到不焦慮。

那麼,爸爸媽媽究竟該怎麼應對比較好呢?

一:急事緩辦

  • 為什麼不願意去?

  • 你說呀!你倒是說呀!

在諮詢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家長說:我問了孩子原因!可孩子不願說啊。

那麼很有可能,是以下兩個原因:

  1. 爸爸媽媽本身焦慮的神情態度,嚇到了孩子

  2. 孩子不相信爸爸媽媽會願意聽自己的

第一種情況:需要爸爸媽媽遇到事情,多多覺察自己的情緒、調整好自己的情緒狀態。「欲速則不達」您的焦慮感只會讓孩子因為感到害怕而拒絕表達。您越想快點解決問題,上班不要遲到,可能結果只會適得其反,愈演愈烈. . . . . .

一定要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準備和覺悟才行哦!

第二種情況:孩子或許根據自己的經驗得出的結論是:每次自己對爸爸媽媽說什麼,都不會被傾聽與接受,爸爸媽媽總會找一堆理由來否定我、教訓我,所以我知道說了也沒有用。

這就需要爸爸媽媽去回想、自省:自己和孩子平時溝通的一個模式,對孩子的表達是否持 開放的態度、平時對待孩子是否 尊重平等。這種 親子溝通模式的建立來自於平時的日積月累,並不是一夕之間就可以改變過來的。

二、循循善誘

那麼,當爸爸媽媽知道了孩子的困惑。心裡越是愛孩子,就越希望能夠儘快幫孩子解決問題。於是,在這種心態下,很容易走入以下兩個 誤區

2.1 盲目替代孩子解決問題

六月的天,孩子的臉。

本來玩得好好的小夥伴,忽然不在一起玩了,小朋友心裡不開心是常有的事情。

我曾經遇到過有的爸爸媽媽,因為害怕孩子心裡受傷,會去「勾搭」對方孩子的家長,甚至花錢去討好「收買」,希望對方家長能鼓勵孩子和自己家孩子玩。

其實這既小題大做,又會產生不良的效果。

1. 被人看輕

本身討好「收買」就不是什麼好事情。一旦 被對方家長看輕,他們不僅不會真心幫你,更容易把這種「輕視」在言談舉止中傳達給他們的孩子(並不是他們故意的),從而讓小夥伴更不願意和你家孩子玩。

2、 無法讓孩子得到真正的友情

如果對方並不反感(不排除有的家長會因為此事,反倒覺得自己家孩子是「香餑餑」從而滿心歡喜),那麼他們就會想方設法讓孩子按照「約定」去和你們家孩子玩。

然而,每個人鼓勵引導孩子的方法差異很大。萬一對方並非對孩子循循善誘,而直接 用簡單粗暴的方法「指使」孩子:「來,你去和某某小朋友玩的話,回家我就給你一根棒棒糖。」那麼結果可想而知。

一來:孩子都是很敏感的,對方到底是不是真心想和自己玩,是能夠體會得出的。

二來:要是對方小朋友「嘴快」(小朋友往往都很直白)一個不小心說漏嘴:我和你玩,回家爸爸媽媽就給我棒棒糖吃。那麼您讓孩子學習到的是什麼?是「朋友可以花錢買」么?TA小小的心靈會不會更受傷呢?

2.2 建議過於 「輕巧」

大人往往容易站在自身的角度,去給到孩子「建議」,這樣的「建議」對孩子是無效的。

事後,我和孩子爸爸聊起此事,他說:原來是這事兒啊,這還不簡單:讓她和其他小朋友去玩唄!相信這也是許多爸爸媽媽心中的答案。

然而,大家有沒有想過:孩子聽了這樣的建議:

  • 心中的「結」能夠打開嗎?

  • 孩子知道怎麼辦嗎?

不能!

就拿我家小妞來說:平時她一頭鑽進「小閨蜜」堆里(聽她們老師說,她倆好的時候睡覺都要拉拉手),很有可能忽視了其他小朋友,那麼一旦「沒有了幻幻」,她會感到很 茫然。我可以找誰去玩呢?

所以,在處理這件事情的時候,我主要分為兩步,提示了她:

  1. 「幻幻」的阿姨回老家了(所以她不高興)

  2. 倩倩願意學你說話,妹妹喜歡追著你玩(或許你可以嘗試和她們一起玩玩看)

引導她順著這樣的思路去慢慢去思考,先把心中的「結」打開,然後試著重新去接觸、發展其他小朋友的友誼。

作者寄語

今天的文章有點長,是有感而發。身為心理諮詢師媽媽,分享給大家的一點經驗。

孩子的事情無小事。

幼小的孩子正處於性格、思維的發展期與形成期。幼兒園是一個小社會。他們所遇到的每一起「事件」都會對他們今後的人生產生不容忽視的影響!


推薦閱讀:

父母榜樣,這是一種比一般教育更好用的教育!
閱讀是幼兒識字的唯一目的

TAG:幼兒園 | 父母與孩子 | 幼兒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