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編劇技巧

分享編劇技巧(一)

【A點】下筆前一定問自己:這個劇本你非寫不可嗎?什麼讓你如鯁在喉?也許是一個憤怒、一段思念、一個畫面、一場高潮戲、一個流淚片段,甚至可能是一次委屈。總之,找到這個動力源,把它作A點確定下來。有了A,才能推演出B,由B再推演C和D。也許往下推演不順而回過頭來調整A,但是,寫劇本必須找到A。

【編劇秘笈】影視劇是正著看:從頭看到尾;卻是倒著寫:從尾往頭寫。觀眾不知道結局,可有一萬個猜測,增加觀看樂趣;編劇不知結局,也會有一萬個可能,那就讓自己迷失而無法前行。不僅倒著寫,還要反著寫,結局是和解,前面就是誤會;結局是頓悟,前面就是迷瞪,擰巴。總之,想好了最後一個高潮再下筆!

【尋找首先出拳的人】無論一部電影、一個短片,還是一個戲劇段落,開場3—5分鐘,必須有人出拳,就是第一塊骨牌,第一個撞擊,第一次危機。這第一拳最好足夠的狠,才能激起強烈反響,被撞擊方和觀眾才能被打懵,才能引起足夠大的波瀾,才能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才能吊起觀眾的胃口、好奇心:後來呢?

【什麼是編劇】有個年輕朋友自詡為編劇,於是招來非議,說他自不量力。其實,編劇是一種職業,正如木匠、鐵匠、廚師、開鎖匠等一樣,沒有什麼了不得的。在我看來,只要打算、正在、已經靠寫劇本為生,或者可以把劇本賣出去的,都可以自稱「編劇」,這不丟人,也沒有什麼高貴。不就木匠而已嗎?

【邏輯力】對於做一個編劇的要求,與其說需要想像力,不如說更需要邏輯力。想像力像孩子,邏輯力才是成人。你聽一個孩子講他漫無邊際的幻想,最多讚許他天真爛漫,但不會為他的「故事」著迷,不會探究,不會好奇,不會較真,不會期待,不會震撼,不會深思,而這些感受的形成,需要一個邏輯縝密的創作才能達成。

【熟識角色】誰是主角?他出場前在做什麼?家庭狀況體貌特徵?學歷教育?優點缺點個人喜好人際關係……認識他非一次性完成,反覆琢磨並與其他角色相互砥礪,彷彿在生活中遇見人,對他身世背景的了解不斷深化。最重要,人物設計為你寫他的目的服務。結論:人物小傳須反覆多次完成,並服從於劇本主題。

【關於題材1】什麼是題材?回答「你的劇本是講什麼」的答案,就是題材。講教育、講抗戰、講父愛、講復仇……。題材重要嗎?重要,許多題材不能拍,有些題材太難搞,還有些題材被人寫爛了,製片人拒絕,是因為哪怕你作為觀眾也拒絕。聽勸,不要動筆。有些題材一下讓人感到有亮點,會有人鼓勵你寫。重要!

【關於題材2】題材也不重要,太泛,無實質意義。除了某些特定題材被禁止之外,理論上沒有冷題材和熱題材之分。即便是製片人出品人,也僅僅是把題材作為交談的第一句話,接下來還是要看編劇怎樣去寫某個題材。從什麼角度、挖掘到什麼深度、表達什麼思想和情懷、反映什麼問題、何處有升華,這些才重要。

【關於明星】如今明星片酬過高已讓電影電視劇不堪重負。為什麼明星漲價?因為明星不夠用。明星為什麼不夠用?因為缺乏造星機制。其實,每一個明星都是從非明星小演員變幻而來,靠什麼變?靠一部好戲。好劇本,好導演,好的班底。但如今的電視台和出品公司似乎忘記了這一切,到底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可否主題先行】可以!編劇常接到命題作文,主題先行也出過經典作品。關鍵:1.不求主題深刻,所有的主題都是大路貨;2.不能直奔主題,越曲折越好;3.主題不重要,用什麼故事去說明它才重要;4.弱化主題的存在,隱藏它,主題是觀眾品出來的;5.主題是有意義,故事是有意思,首先有意思,而後有意義。

【動作】編故事的關鍵是找到角色動作。動作分兩種:主動動作和被動動作。前者是我想幹嘛。想考研,出擊準備,迎接挑戰。被動動作是路上走得好好的,一個花盆從天而降砸在頭上,流血搶救、血型不對、沒帶錢,醫生不在…編劇的任務就是給角色動作設置障礙,他克服重重障礙達到目的或轉危為安,就是故事。

【事件】用簡略方式將觀眾帶入角色所處的規定情景後,必須發生事件。只有事件才能讓人物活起來並讓觀眾感同身受。事件要件:1.有足夠的衝擊力,讓人物動起來;2.須引起觀眾的關注和期待;3.能引起連鎖反應;4.能造成人物衝突(外部)和糾結(內在);5.有想像空間。一部電影需要3—5個相互關聯的事件。

【拐點】事件發展過程中的變化和轉折。人物動作帶領觀眾朝某個方向走,或達到目的或出現意外使得人物動作方向改變的那個點,就叫拐點。拐點特徵:1.邏輯的必然;2.關注和情緒的小高峰;3.拐的方向出人意料(需要編劇挖坑給觀眾跳);4.具有節奏調節功能;5.體現變化與多元特徵;6.起到轉承啟合的作用。

【下狠手】故事產生於動作,動作來源於人物,人物發力源於編劇給他的壓力。我稱之為壓彈簧。編劇壓彈簧越給力,人物的動作發力越大。所以,老好人當不了好編劇。編劇對心愛的主人公不能太好,你得讓他受苦,被凌辱,遭打擊,讓他危機重重、走投無路、苦不堪言、生不如死……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是也。

【生活質感】什麼是劇本的生活質感:1.人物鮮活,2.故事貼近生活,3.對話生動有趣,4.細節豐富,5.平和但有張力……如何變成劇本?大概:1.善於觀察;2.保持敏感;3.準確截取;4.學會提煉;5.大膽推理;6.堅持積累;7.複合表達。這些大體屬於技術層面,其實功夫在詩外,保持和培養自身人文情懷最重要。

【個性化對白】編劇困惑之一,總不能千人一面,千口一腔吧。但語言又有極大的同一性,我們都說人話,不說鳥語,過於特別會造作。人物個性化對白應該是:1.不能違背人物性格;2.盡量有一些個性化標誌(口頭禪、用詞);3.說話的方式比用詞更重要;4.人物內在依據大於外在形似;5.強化亮點避免刻意。

【和觀眾談戀愛】寫劇本好比和觀眾談場戀愛。觀眾是美女,你首先必須愛她,然後挑逗、討好、誘惑她,弄清楚她想什麼,她要什麼,然後給予、付出,滿足她。可一味地附和,無原則的讓步也不行,你得有堅守。你不能過分寵她,對她的弱點你得抑制、教訓、警告、恐嚇,隨後(高潮時)征服她,方抱得美人歸。

【戲劇任務】是一場戲、一個段落甚至整個劇本中編劇想要完成的任務。它可以同時是角色的任務,也可分開。攻打無名高地,角色任務是戰勝敵人,戲劇任務卻是展現戰爭的殘酷或兄弟情。要點:1.必須提前明確;2.與角色任務同步;3.指揮角色動作的真正靈魂;4.角色任務包裹戲劇任務;5.全劇戲劇任務=主題。

【可恨的編劇】編劇是什麼?編劇是無中生有的人(虛構),是無事生非的挑撥者(衝突),是狠心郎負心漢(讓人流淚),是殺父奸妻不共戴天的仇敵(激怒),是唯恐天下不亂的賊子(高潮)……從前有個帥哥巧遇一個美女,他們一見鍾情,墜入愛河,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這樣一帆風順的故事誰看呀?

【合理與奇特】寫劇本設置人物和事件時常糾結,因為合理與奇特註定相互矛盾,處處合理則易平淡,過分奇特又難免違背邏輯。我的經驗首先考慮奇特,先出奇招,然後將其合理化。如果費老勁也沒能使其合理,棄之。然後重新再尋找並設置一個奇特。即便沒有奇特的事件,也盡量換一個奇特的角度。總之要奇。

【小高潮】相對大高潮而言的,在電影里突出,因電影一次觀賞,結尾前定有最大高潮出現,之前的小危機及解決(拐點)被稱為小高潮。電視劇太長,難找大高潮(多次觀影),加之電視劇分集實際由導演最後任意切割,更難準確設置拐點,所以只能模糊。經驗:以故事段落為標準,3到6個拐點配一個段落高潮。

【首三集】電視劇約定俗成為長篇評書,在漫長觀影過程中,觀眾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關注,於是首三集成為觀眾決定是否繼續看的關鍵,也成為購片者和電視台(搜集收視率)評判依據,至關重要。英雄三板斧新官三把火:1.信息量大(人物場面風格視覺動作);2.節奏緊湊;3.衝突迭起;4.戲劇張力強。玩命!5.製造大懸念(讓人覺得後續有大戲要唱);6.有趣(台詞、機關設置、細節)。總之,編劇有多大勁使多大勁。

【劇本標準】羅伯特·麥基曾在好萊塢當劇本編輯,他常寫下評語說某劇本場景詼諧、感覺敏銳、文筆通順、用詞恰當,但故事令人失望。他從來沒有寫過這樣的評語:該劇本語法糟糕、拼寫錯誤、對白拗口、方位雜亂、列印格式不規範,但它故事精彩、動人心魄、人物深邃、高潮迭起。前者壞劇本,後者好劇本。

【交代戲】雖然對故事背景、人物關係、事件來龍等需要必要的交代,但應盡量避免純粹、單獨的交代戲,好的交代應該是:1.非一次性在不同場景和對話中泄露出來;2.留下可補充的殘缺讓觀眾自己去概括或推理;3.符合場景和人物自身邏輯自然流露;4.盡量用交代帶出人物性格特種;5.盡量對情節發展有推動。

【過場戲】為銜接兩場戲設置的過度段落,特點是遊離於劇情之外。不好的劇本通篇都是過場戲,而寫得好的過場戲應該是:1.邏輯的一環,因而不可或缺(雖本身不推動劇情,但拿掉則破壞劇情);2.節奏調節器(不從劇情上起作用但為下一個高潮做情緒情感鋪墊);3.可玩味的閑筆,展現抒情幽默風格趣味風情。

【高潮】指文藝作品中矛盾衝突發展到頂點及其解決。電影中主角貫穿始終的動作不斷遇到阻礙(衝突),阻礙來自敵對方(人、自然、有形或無形勢力、甚至自身等),並越來越大,主角危機四伏。結尾前最後一個危機越不過去,釀成遭滅頂之災,主人公用盡全力反敗為勝戰勝對手(正劇喜劇)或失敗(悲劇)。要點:1.最後的危機須做到極致(將主人公置於死地);2.一定要形成拐點(頂點急轉直下);3.必須有意想不到的解決因素形成轉機(能被觀眾猜到的解決方案形不成高潮);4.必須靠主人公自身完成整個動作(戰勝或戰敗)。寫高潮大忌:致命危機時,突然一聲霹靂,一道閃電,把強大的敵人給電死了。

【出位與缺陷】一號人物最不討好。常見現象是反面角色和正面配角給人印象深刻,甚至導致演主角的演員不易紅。原因是編劇太喜歡自己的主人公,使其完美到不真實和不可親。建議根據需要有意給主角賦予一些出位和缺陷。出位指語言、動作和行為突破常規常情(外部),缺陷指性格內核上的弱點瑕疵(內在)。

【規律與技巧】好劇本的規律是什麼?題目太大,無法回答,但肯定有規律。籠統的說,所有的編劇及理論家都在苦苦尋找觀眾觀看電影的心理需求,並設法滿足這個需求。找到了這個需求並把它們羅列出來,貫穿在一起,就是規律。想方設法用文字的形式去刺激、煽動並滿足這些需求,就是技巧,或者叫技術。分享編劇技巧(一)

【A點】下筆前一定問自己:這個劇本你非寫不可嗎?什麼讓你如鯁在喉?也許是一個憤怒、一段思念、一個畫面、一場高潮戲、一個流淚片段,甚至可能是一次委屈。總之,找到這個動力源,把它作A點確定下來。有了A,才能推演出B,由B再推演C和D。也許往下推演不順而回過頭來調整A,但是,寫劇本必須找到A。

【編劇秘笈】影視劇是正著看:從頭看到尾;卻是倒著寫:從尾往頭寫。觀眾不知道結局,可有一萬個猜測,增加觀看樂趣;編劇不知結局,也會有一萬個可能,那就讓自己迷失而無法前行。不僅倒著寫,還要反著寫,結局是和解,前面就是誤會;結局是頓悟,前面就是迷瞪,擰巴。總之,想好了最後一個高潮再下筆!

【尋找首先出拳的人】無論一部電影、一個短片,還是一個戲劇段落,開場3—5分鐘,必須有人出拳,就是第一塊骨牌,第一個撞擊,第一次危機。這第一拳最好足夠的狠,才能激起強烈反響,被撞擊方和觀眾才能被打懵,才能引起足夠大的波瀾,才能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才能吊起觀眾的胃口、好奇心:後來呢?

【什麼是編劇】有個年輕朋友自詡為編劇,於是招來非議,說他自不量力。其實,編劇是一種職業,正如木匠、鐵匠、廚師、開鎖匠等一樣,沒有什麼了不得的。在我看來,只要打算、正在、已經靠寫劇本為生,或者可以把劇本賣出去的,都可以自稱「編劇」,這不丟人,也沒有什麼高貴。不就木匠而已嗎?

【邏輯力】對於做一個編劇的要求,與其說需要想像力,不如說更需要邏輯力。想像力像孩子,邏輯力才是成人。你聽一個孩子講他漫無邊際的幻想,最多讚許他天真爛漫,但不會為他的「故事」著迷,不會探究,不會好奇,不會較真,不會期待,不會震撼,不會深思,而這些感受的形成,需要一個邏輯縝密的創作才能達成。

【熟識角色】誰是主角?他出場前在做什麼?家庭狀況體貌特徵?學歷教育?優點缺點個人喜好人際關係……認識他非一次性完成,反覆琢磨並與其他角色相互砥礪,彷彿在生活中遇見人,對他身世背景的了解不斷深化。最重要,人物設計為你寫他的目的服務。結論:人物小傳須反覆多次完成,並服從於劇本主題。

【關於題材1】什麼是題材?回答「你的劇本是講什麼」的答案,就是題材。講教育、講抗戰、講父愛、講復仇……。題材重要嗎?重要,許多題材不能拍,有些題材太難搞,還有些題材被人寫爛了,製片人拒絕,是因為哪怕你作為觀眾也拒絕。聽勸,不要動筆。有些題材一下讓人感到有亮點,會有人鼓勵你寫。重要!

【關於題材2】題材也不重要,太泛,無實質意義。除了某些特定題材被禁止之外,理論上沒有冷題材和熱題材之分。即便是製片人出品人,也僅僅是把題材作為交談的第一句話,接下來還是要看編劇怎樣去寫某個題材。從什麼角度、挖掘到什麼深度、表達什麼思想和情懷、反映什麼問題、何處有升華,這些才重要。

【關於明星】如今明星片酬過高已讓電影電視劇不堪重負。為什麼明星漲價?因為明星不夠用。明星為什麼不夠用?因為缺乏造星機制。其實,每一個明星都是從非明星小演員變幻而來,靠什麼變?靠一部好戲。好劇本,好導演,好的班底。但如今的電視台和出品公司似乎忘記了這一切,到底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可否主題先行】可以!編劇常接到命題作文,主題先行也出過經典作品。關鍵:1.不求主題深刻,所有的主題都是大路貨;2.不能直奔主題,越曲折越好;3.主題不重要,用什麼故事去說明它才重要;4.弱化主題的存在,隱藏它,主題是觀眾品出來的;5.主題是有意義,故事是有意思,首先有意思,而後有意義。

【動作】編故事的關鍵是找到角色動作。動作分兩種:主動動作和被動動作。前者是我想幹嘛。想考研,出擊準備,迎接挑戰。被動動作是路上走得好好的,一個花盆從天而降砸在頭上,流血搶救、血型不對、沒帶錢,醫生不在…編劇的任務就是給角色動作設置障礙,他克服重重障礙達到目的或轉危為安,就是故事。

【事件】用簡略方式將觀眾帶入角色所處的規定情景後,必須發生事件。只有事件才能讓人物活起來並讓觀眾感同身受。事件要件:1.有足夠的衝擊力,讓人物動起來;2.須引起觀眾的關注和期待;3.能引起連鎖反應;4.能造成人物衝突(外部)和糾結(內在);5.有想像空間。一部電影需要3—5個相互關聯的事件。

【拐點】事件發展過程中的變化和轉折。人物動作帶領觀眾朝某個方向走,或達到目的或出現意外使得人物動作方向改變的那個點,就叫拐點。拐點特徵:1.邏輯的必然;2.關注和情緒的小高峰;3.拐的方向出人意料(需要編劇挖坑給觀眾跳);4.具有節奏調節功能;5.體現變化與多元特徵;6.起到轉承啟合的作用。

【下狠手】故事產生於動作,動作來源於人物,人物發力源於編劇給他的壓力。我稱之為壓彈簧。編劇壓彈簧越給力,人物的動作發力越大。所以,老好人當不了好編劇。編劇對心愛的主人公不能太好,你得讓他受苦,被凌辱,遭打擊,讓他危機重重、走投無路、苦不堪言、生不如死……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是也。

【生活質感】什麼是劇本的生活質感:1.人物鮮活,2.故事貼近生活,3.對話生動有趣,4.細節豐富,5.平和但有張力……如何變成劇本?大概:1.善於觀察;2.保持敏感;3.準確截取;4.學會提煉;5.大膽推理;6.堅持積累;7.複合表達。這些大體屬於技術層面,其實功夫在詩外,保持和培養自身人文情懷最重要。

【個性化對白】編劇困惑之一,總不能千人一面,千口一腔吧。但語言又有極大的同一性,我們都說人話,不說鳥語,過於特別會造作。人物個性化對白應該是:1.不能違背人物性格;2.盡量有一些個性化標誌(口頭禪、用詞);3.說話的方式比用詞更重要;4.人物內在依據大於外在形似;5.強化亮點避免刻意。

【和觀眾談戀愛】寫劇本好比和觀眾談場戀愛。觀眾是美女,你首先必須愛她,然後挑逗、討好、誘惑她,弄清楚她想什麼,她要什麼,然後給予、付出,滿足她。可一味地附和,無原則的讓步也不行,你得有堅守。你不能過分寵她,對她的弱點你得抑制、教訓、警告、恐嚇,隨後(高潮時)征服她,方抱得美人歸。

【戲劇任務】是一場戲、一個段落甚至整個劇本中編劇想要完成的任務。它可以同時是角色的任務,也可分開。攻打無名高地,角色任務是戰勝敵人,戲劇任務卻是展現戰爭的殘酷或兄弟情。要點:1.必須提前明確;2.與角色任務同步;3.指揮角色動作的真正靈魂;4.角色任務包裹戲劇任務;5.全劇戲劇任務=主題。

【可恨的編劇】編劇是什麼?編劇是無中生有的人(虛構),是無事生非的挑撥者(衝突),是狠心郎負心漢(讓人流淚),是殺父奸妻不共戴天的仇敵(激怒),是唯恐天下不亂的賊子(高潮)……從前有個帥哥巧遇一個美女,他們一見鍾情,墜入愛河,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這樣一帆風順的故事誰看呀?

【合理與奇特】寫劇本設置人物和事件時常糾結,因為合理與奇特註定相互矛盾,處處合理則易平淡,過分奇特又難免違背邏輯。我的經驗首先考慮奇特,先出奇招,然後將其合理化。如果費老勁也沒能使其合理,棄之。然後重新再尋找並設置一個奇特。即便沒有奇特的事件,也盡量換一個奇特的角度。總之要奇。

【小高潮】相對大高潮而言的,在電影里突出,因電影一次觀賞,結尾前定有最大高潮出現,之前的小危機及解決(拐點)被稱為小高潮。電視劇太長,難找大高潮(多次觀影),加之電視劇分集實際由導演最後任意切割,更難準確設置拐點,所以只能模糊。經驗:以故事段落為標準,3到6個拐點配一個段落高潮。

【首三集】電視劇約定俗成為長篇評書,在漫長觀影過程中,觀眾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關注,於是首三集成為觀眾決定是否繼續看的關鍵,也成為購片者和電視台(搜集收視率)評判依據,至關重要。英雄三板斧新官三把火:1.信息量大(人物場面風格視覺動作);2.節奏緊湊;3.衝突迭起;4.戲劇張力強。玩命!5.製造大懸念(讓人覺得後續有大戲要唱);6.有趣(台詞、機關設置、細節)。總之,編劇有多大勁使多大勁。

【劇本標準】羅伯特·麥基曾在好萊塢當劇本編輯,他常寫下評語說某劇本場景詼諧、感覺敏銳、文筆通順、用詞恰當,但故事令人失望。他從來沒有寫過這樣的評語:該劇本語法糟糕、拼寫錯誤、對白拗口、方位雜亂、列印格式不規範,但它故事精彩、動人心魄、人物深邃、高潮迭起。前者壞劇本,後者好劇本。

【交代戲】雖然對故事背景、人物關係、事件來龍等需要必要的交代,但應盡量避免純粹、單獨的交代戲,好的交代應該是:1.非一次性在不同場景和對話中泄露出來;2.留下可補充的殘缺讓觀眾自己去概括或推理;3.符合場景和人物自身邏輯自然流露;4.盡量用交代帶出人物性格特種;5.盡量對情節發展有推動。

【過場戲】為銜接兩場戲設置的過度段落,特點是遊離於劇情之外。不好的劇本通篇都是過場戲,而寫得好的過場戲應該是:1.邏輯的一環,因而不可或缺(雖本身不推動劇情,但拿掉則破壞劇情);2.節奏調節器(不從劇情上起作用但為下一個高潮做情緒情感鋪墊);3.可玩味的閑筆,展現抒情幽默風格趣味風情。

【高潮】指文藝作品中矛盾衝突發展到頂點及其解決。電影中主角貫穿始終的動作不斷遇到阻礙(衝突),阻礙來自敵對方(人、自然、有形或無形勢力、甚至自身等),並越來越大,主角危機四伏。結尾前最後一個危機越不過去,釀成遭滅頂之災,主人公用盡全力反敗為勝戰勝對手(正劇喜劇)或失敗(悲劇)。要點:1.最後的危機須做到極致(將主人公置於死地);2.一定要形成拐點(頂點急轉直下);3.必須有意想不到的解決因素形成轉機(能被觀眾猜到的解決方案形不成高潮);4.必須靠主人公自身完成整個動作(戰勝或戰敗)。寫高潮大忌:致命危機時,突然一聲霹靂,一道閃電,把強大的敵人給電死了。

【出位與缺陷】一號人物最不討好。常見現象是反面角色和正面配角給人印象深刻,甚至導致演主角的演員不易紅。原因是編劇太喜歡自己的主人公,使其完美到不真實和不可親。建議根據需要有意給主角賦予一些出位和缺陷。出位指語言、動作和行為突破常規常情(外部),缺陷指性格內核上的弱點瑕疵(內在)。

【規律與技巧】好劇本的規律是什麼?題目太大,無法回答,但肯定有規律。籠統的說,所有的編劇及理論家都在苦苦尋找觀眾觀看電影的心理需求,並設法滿足這個需求。找到了這個需求並把它們羅列出來,貫穿在一起,就是規律。想方設法用文字的形式去刺激、煽動並滿足這些需求,就是技巧,或者叫技術。

分享編劇技巧(二)

【伏筆】劇本前段為後段重要拐點預埋的提示,作用是讓該拐點既突然(意料之外)又必然(情理之中)。要點:1.埋伏筆點既明顯(留下印象)又隱蔽(加干擾);2.必要時可加強或重複;3.適度放大假伏筆誤導觀眾;4.伏筆不宜過多;5.設置方法多為倒置,先確定結果(重大拐點),倒回去看什麼地方適合安放。

【潛台詞】來源於人的口是心非特徵,劇中適合表達人物內心複雜的規定情景,也是電影對白最耐人玩味的魅力所在,而它的難點在於寫出來的只能是台詞。要點:1.從文字上寫出弦外之音;2.從性格和情景琢磨潛台詞並根據人物間關係的微妙與隔膜寫出台詞;3.從表演角度來寫,演員說的是台詞,演的是潛台詞。

【新編劇功課】想當編劇,是否科班畢業,以前職業是什麼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熱愛。須做功課:1.多看好影片電視劇;2.試著寫;3.適當讀幾本經典的編劇理論書;4.分析經典影片;5.多和寫劇本的朋友多交流;6.把自己寫的劇本當故事講給別人聽,徵求反饋意見;7.有條件的請教一下老編劇或老師。8.繼續寫。

【懸念1】影片中能引起觀眾緊張期待的事物。其實是危機的觸發、發展、解決的過程。一般的技巧:1.設懸,強烈和突然(迅速觸發);2.放空擋,自然滑行,不踩油門(太監急皇帝不急);3.注入強化因素,危機漸顯;4.故意拖延(干擾與抑制),造成最強烈緊張感;5.釋懸,突轉(順轉或逆轉)解決危機。

【懸念2】設置懸念要素:1.能刺激起好奇心;2.可引起連鎖反應;3.未來不可知;4.能激發觀眾參與性;5.能讓觀眾感同身受。與懸念相關的事物:1.生與死;2.成與敗;3.愛與恨;4.忠誠與背叛;5.謊言與真相;6.人生大抉擇(愛甲與愛乙,去與留,堅持與放棄);7.未知世界探秘;8.名利的考驗;9.身世之謎。

【巧合】偶然性事件或人物遭遇。無巧不成書!劇本寫巧合因為:1.雖為偶然卻是人生經常性體驗;2.能刺激觀眾注意力;3.加強戲劇性;4.能引起觀眾的參與和探究;5.恰當的巧合可出人意料解決危機。注意:1.巧合必須帶有邏輯的必然;2.一部戲裡不能過多使用(喜劇除外);3.切忌用於解決最後危機(高潮)。

【誤會】誤讀、誤解、錯怪、錯位等,劇本中常用的製造矛盾衝突手段,也是常見生活現象,來源於人和人之間的差異、距離。衝突源於差異,誤會源於差異,但誤會不等於衝突,有時誤會就是假衝突,因為誤會衝突的解決是靠消除誤會,而不是矛盾的一方戰勝另一方。誤會真衝突:誤會的消除達到了某個戲劇目的。

【戲劇性】影片中與日常生活不一樣,比生活更凝鍊、更強烈、更奇特、更有趣、更巧妙、更出位、更深厚、更感人、更耐人尋味、更好看的內容。影片有戲沒戲好不好看耐不耐看,怎樣寫齣戲劇性,不僅僅是技巧問題,因為戲劇性沒有客觀標準和技術指標。方法:1.訓練悟性;2.客觀檢驗,把故事講給身邊的人聽。

【戲劇】釋義:此處為術語,指符合戲劇目的的,為加強劇本戲劇性的,或表達編劇意圖的,做定語。戲劇目的=編劇想達到的目的;戲劇張力=具有大幅度反差並吸引觀眾的內聚力;戲劇任務=全劇或段落想完成的任務;戲劇衝突=具有劇作意義上的衝突和矛盾;戲劇效果=有感染力的效果;戲劇化=賦予戲劇性。

【戲核】劇本故事或段落中最能展示核心思想和人物性格,最具戲劇性並最好看的部分。戲核是亮點和寫作中心。在段落里,所有的筆墨都圍繞著戲核(小中心)而去,鋪墊、烘托、突出它,戲就會很有意思,寫戲也有方向,知道取捨的標準。對戲核有利的就取,否則就舍。戲核有可能是情節的高潮點,也可以不是。

【傳奇】發生在不一般人身上的不一般事。寫傳奇因為觀眾想看傳奇;想看傳奇因為生活過於平淡。要素:1.人的命運;2.有較長時間跨度;3.曲折(坎坷,不順利);4.離奇(不尋常到怪異);5. 際遇跌宕(落差大,觸摸人生極限);6.遊歷廣與閱歷豐(經歷自然和人);7.情感體驗強烈複雜;8.誇張但不失邏輯。

【人與故事】電影講人的故事,有故事的人才能當主角,平淡人生很難搬上銀屏。什麼人有故事?1.拖著不尋常歷史尾巴的人(家族歷史和個人歷史);2.性格鮮明個性突出的人;3.外向力的人(影響感染創造推動破壞侵略等);4.內向力的人(有吸引力和非凡價值,不惹人也招惹的人);5.人際關係廣泛複雜的人。

【催淚彈】什麼讓人流淚?1.悲。悲劇是讓善良人遭非人折磨,肉體精神尊嚴被摧殘;2.歡。喜極而泣;3.離。生離死別,骨肉分裂,離鄉背井;4.合。親人重逢,赤子歸來;5.冤。委屈,好人遭誤解打擊;6.大愛。越無私的愛越讓人淚流;7.兒童。童趣童真。8.犧牲。生命換價值。另:催淚須反向加壓並適度抑制。

【笑之源】引發laugh(有聲笑)而不是smile(無聲笑)。1.錯位而不知(誤會,口誤,各說各話);2.不自量力(雄心勃勃的弱者);3.誇張至荒誕;4.強者當眾出洋相;5.故意示弱露怯丟醜(滑稽);6.愚蠢不自知(調動觀眾優越感);7.對嚴肅古板的挑逗(宗教幽默);8.對禁忌的作弄性觸犯(紅段子,黃段子)。

【寫故事梗概】梗概對編劇至關重要,給專業人士(出品人製片人導演等)的文件,吸引住他們,就成功了一半。包含:1.故事背景(投資規模);2.故事類型(鎖定觀眾群);3.人物定位(觀眾審美趣味評估);4.人物關係(故事張力參考);5.故事拐點(決定節奏);6;故事高潮(震撼力大小);7:故事結尾。

【下筆之前】給自己的提問題:1.寫給誰看?考慮終極對象(觀眾)的興趣,類型(文藝片、商業片、電視電影)的確定;2.投資多大?考慮編劇和影視工業的契合點,忽略經濟概念的劇本難以搬上銀屏;3.誰投資拍?不同的出品人要求不一樣;4.誰最終花錢買?銷售渠道不同要求也相異(院線觀眾?電視台?)。

【節奏】由強弱和時間長短有規律變化而形成的感知系統,帶給觀眾的感覺是快與慢,緊張與鬆弛,急促與舒緩,高漲與低落等。劇本的節奏:1.拐點的密度,拐點越多,節奏越快;2.拐點大小設置和分布,總體是從小到大(高潮最大),大小搭配;3.閑筆的設置,為了節奏可有意為之;4.有意強化和弱化的安排。

【閑筆】編劇有意識安排的對故事發展無明顯推動作用的段落、細節或台詞等。功能:1.調整節奏;2.烘托氣氛;3.增加生活般真實感;4.平添情趣;5.協助刻劃人物。設置閑筆應注意:1.自然不刻意;2.生動而個性化的表達;3.打破連貫性和緊張感;4.閑筆不能閑;5.不宜過長。例:肖申克救贖主角監獄播放歌劇。

分享編劇技巧(三)

【一句話梗概】布萊克·斯奈德把它叫做故事線。要素:1.意外,出人意料;2.影像感,從中必須能看見整部影片;3.觀眾和成本,感知市場定位和投資大小;4.片名,吸引人並激發想像。好電影都能一句話概述,寫好故事線就能賣出你的創意和作品。例:一個富商愛上了雇來參加周末聚會的妓女,《風月俏佳人》。

【感同身受】羅伯特·麥基說,經典電影都讓人乍一看是全新的,細一看處處皆熟悉。其實編劇永遠都在追尋通過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故事,激發起人人熟悉的共同感受。那是什麼?難以準確表述,但一定包含生離死別、愛恨情仇、家仇國辱、喜怒哀樂、生老病死、聲色犬馬、富貧榮辱…記住:以最新鮮刺激最熟悉。

【誰能做編劇】編劇是一種職業,像教師、會計或廚師,並不高貴,也不低賤。只要你能靠賣劇本為生,就是編劇。能做編劇職業的人不一定是最有藝術才華的人,但必須具備:1.耐得住寂寞;2.行動派(說寫就寫,無論有沒有靈感);3.不要臉(知羞恥但不怕人嘲笑);4.邏輯思維強;5.不怕修改;6.熱愛和夢想。

【人物關係】電影是否立得起來的另一個框架。故事框架是線性的,人物關係是非線性的,複合的,立體的。好的人物關係看一眼就知道有戲,預示這裡有金礦!要素:1.差異化,性格趨同的刪掉;2.緊密勾連,不認識或不相遇的刪除;3.動靜、強弱搭配;4.必須有壞人(負面人物);5.不一定複雜,但一定要糾結。

【人物小傳】給編劇自己及投資人看的人物簡介。內容:1.歷史(個人經歷和家族史);2.外在特徵(年齡,性別,身材,長相等);3.內在特徵(性格);4.世界觀(價值取向);5.與其他人物的關係。重點與難點:1.只設計有用的特點;2.所有特點均為劇本主題和戲劇任務的派生物,必須針對主題反覆調整取捨。

【立意】來源於主旨,卻高於主旨,其實是編劇借故事和人物表達的最高精神追求,也是整部作品的終極人文價值。立意的高下是精品與爛片,大師與匠人的分水嶺。要求:1.鮮明(不含混不晦澀);2.單純(不雜亂不紛繁);3.巧妙(不俗套不說教);4.高遠(不拘泥不狹隘);5.高尚(不庸俗不猥瑣)。

【三位一體】事件、動作、衝突是戲劇的本體,三者互為因果,密不可分。首先事件發生了,面對這個事件人物會有不同的態度和反應,並引發不同的動作,由不同的行動就構成了衝突。事件引發動作,動作中產生衝突,而這個過程就產生了戲劇。記住:寫劇本須從對三位一體的理解與實踐開始。(by @羅錦鱗)

【寫作瓶頸】寫不出是常見病,病根與其說才華,不如說是心理。臨床表現:1.反覆開頭;2.半途而廢;3.拖稿;4.撒謊(稱正在寫、快完了、構思中,實點墨不見)。病因:1.完美主義(不完美毋寧死);2.愛面子(怕嘲笑);3.苛求自己(怕難超越過去)。藥方:1.所有的草稿都是臭狗屎;2.好劇本是改出來的。

【衝突】泛衝突泛矛盾隨處可見,對寫作無意義。個人體會編劇應重視主人公意願、慾望、目的、任務、動作的對立面所引起的衝突:1.阻擋和反阻擋(動態時);2.受壓迫和反抗(靜態時);3.差異的摩擦(同行者);4.錯位(不同步不協調);5.競爭與比賽;6.選擇與糾結(內心);7.排他性對立(你死我活)。

【鋪墊】實質是自引爆到高潮期間編劇和觀眾的心理博弈,觀眾的好奇心和探究心被挑逗起來,編劇在滿足和抑制之間來回搖擺,直至將觀眾推向難以忍受的極度亢奮狀態,最終滿足之。聽起來有點**,但非如此難解釋。關鍵點:1.緊扣觀眾的慾望;2.度,不足若隔靴搔癢,過則冷卻;2.總體上揚,一浪高過一浪。

【交手】除了特別處理、鋪墊、過場,對手戲強調交手,這是對手戲好看與否的關鍵。從幾個方面交手:1.有人出招,對方接招(對立);2.誤讀與錯位;3.啟用潛台詞(話裡有話弦外有音);4.非語言交手(形體動作與眼神);5.心機(心理較量);6.找到動機形成主動被動。核心:讓人物之間衝突摩擦勾連糾纏。

【動力】好劇本充滿動感和衝突,彷彿永動機。引爆點啟動事件,人物動起來,最終帶動觀眾奮不顧身奔向終點(影片結尾)。什麼動力源最有力?A想當醫生,B和鄰居吵架,C丟了一隻貓…不管寫什麼,須找到真正有力的動力源,人類共有的原始慾望:食,性,生死,恐懼,尊嚴,權力,貪婪等,並將其極致化。

【一場戲】一部電影是由若干可演可看的戲串聯起來的,同一時空的一個段落為一場戲。寫每一場戲應注意:1.永遠是截取(不求有頭有尾);2.刪去不必要的交代(怎樣進門,打招呼等);3.寫有意思和有意義的;4.找到段落戲劇任務並完成之;5.注意本身內在節奏和在整篇里的節奏;6.製造看點和亮點(關注)。

【愛上主角】除了特殊處理,編劇應極力讓觀眾愛上主角,愛上他才希望他圓滿和勝利。即便愛他也應注意:1.有缺點的英雄(十全十美不可愛);2.有理由的善良(避免抽象概念);3.令人同情的弱小;4.犯可以原諒的錯誤;5.有底線的出位;6.美德的收與放(不要一次性表現);7.找到關鍵幀讓觀眾徹底愛上他。

【技巧與錢】二者很相似,有它不是萬能的,可沒它是萬萬不能的。需要多少技巧?很多,從大的方面:1.結構故事的技巧,就是編故事,最重要,最難!2.設置人物的技巧,人物性格人物關係,決定劇本的厚重和張力;3.語言的技巧,對白;4.視聽表達的技巧,電影中獨特魅力;5.電影敘述的技巧,綜合前面所有。

【小事與大事】不能忽略的問題!劇本所寫的事太小,觀眾覺得就他們家那點破事兒;事太大(宏觀)又覺得那跟我有什麼關係?重點:小事折射大事和大是大非!歷史大事件都具有顯見的人文價值,而每次大事件都由一個個具體的人參與。找到你劇本中的事件跟人類大事件及大是大非的必然關聯,就能寫出好劇本。

【本能】歸根到底人是被本能驅動的!若干年文明史之後,人類本能已演變幻化成千草地百花園般多姿多彩。即便如此,根依然是人的本能:生存、求偶、社交、死亡恐懼、出人頭地、保衛家園、家庭依戀、追尋自由等。是否寫好本能決定你的劇本1.是否有人投拍;2.是否有人觀看;3.是否拿獎;4.是否走遍全世界。

【壞台詞】很難確定好台詞的標準,且劇本不能通篇都追求寫出好台詞,但我們可以盡量避免寫出壞台詞:1.廢話,沒有任何戲劇意義的話;2.沒個性的話(蒙住人名不知道是誰在說);3.書面語(矯揉造作不自然不上口);4.說情節(硬性交代);5.脫離規定情景(違反特定時空邏輯);6.違反性格;7.乏味無趣。

【出場】主角第一次出現很重要,關係到觀眾懷著怎樣的心態(期待或煩躁)觀影或是否轉換頻道。要點:1.亮相,找他在事件、動作中的不一樣瞬間,避免硬性介紹;2.自然、有趣,讓觀眾輕鬆接收人物信息;3.定位,迅速展示主角社會屬性(職業階層地域境遇等);4.迅速展示人物生存狀態、活力、願望和目標。

【壓彈簧】萬能技巧,屬編劇秘笈!希望各位得道者概不外傳。核心:1.反向使勁;2.你給的壓力越大,反彈力越大。具體使用就是,你想要什麼效果,事先就努力壓彈簧。你想讓人物悲慘,就讓他之前幸福得不得了;你想成功,就歷經艱險和失敗;你想表達善良,就提前誤解善良摧殘善良。再次提醒:方向和力度!

分享編劇技巧(四)

【真實與可信】長期困擾編劇的問題。其實,我們追求的真實(通常被稱為藝術真實)應理解為:可信並傳神。要素:1.符合邏輯(前提可以是假的,但邏輯無懈可擊);2.充滿生活細節;3.與人類共有的感情和體驗相吻合;4.排除生活中非本質的干擾因素(垃圾);5.截取甚至強化生活中體現本質的特徵和要素。總之就是@姜偉導演 說的「像不像」,而非「是不是」。

【負面人物】必須有壞蛋(稱反面人物帶政治性)!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戲非常難寫,也非常難看!有壞蛋是生活常態更是戲劇的需要。壞蛋須寫得:1.足夠的壞(尤其對好人主角);2.壞得有緣有故(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好和壞);3.多面體(不一定寫成善人);4.必須是人(寫成魔鬼是推卸責任);5.有攻擊性。

【拷問主角】開寫之前先確定主角並提問:1.為什麼寫他(主題)?2.他想幹嘛結果怎樣(動作與結局)?3.他最大的危機(高潮)?4.他的敵人和朋友?5.他的常態?6.性格與眾不同?7.致命的軟肋?8.最大夢想?9.最大恐懼?10.最珍惜的人和物?11.原始動力(內心不可抗衝動);12.他有趣嗎?13.是否讓人意外?

【常態與非常態】生活常態無故事,編劇任務是講人生常態中發生的一個或數個非常態段落。其線性走向為:1.開場常態(交代信息引入情景認識人物營造氛圍確定風格);2.觸發事件或因素打破常態(第一拐點,激發觀眾期待);3.推波助瀾非常態;4.激化危機並解決之(高潮,最後拐點);5.恢復常態(結局)。

【神奇的如果】寫作是編劇發揮想像力(發散性思維)和推理力(邏輯思維)的過程。邏輯即推理:1.如果我是他(以他為主我站他立場);2.如果他是我(以我為主我控制他);3.如果觀眾是他(利用觀眾入戲造意外);4.如果他是觀眾(刺激觀眾感同身受)。記住:我一定比他更(至少同等)高明,必須控制他。

【兒童片】嚴格說不屬一類題材,但概念明確,為兒童拍的電影。多年兒童片稀缺究原因一個字:難!建議注意:1.淺顯易懂(避深奧艱澀線索複雜);2.天真童趣;3.想像力(無邊無際無拘無束);4.小愛大愛結合(小愛本真大愛動人);5.極端條件中的兒童(生死冒險疾病災難輸贏犯罪);6.須同時受成人歡迎。

【微博劇本】1.何時何地的誰?2.某天什麼事打破寧靜?3.使他非做什麼不可?4.他經歷了哪些困難?5.誰是他朋友和敵人?6.他內心有何矛盾、困惑、糾結和恐懼?7.什麼幫助他克服了退卻?7.什麼使他一步步接近目標?8.幸福即將來臨又是何物出現使一切陷入絕境?9.什麼使他終於戰勝敵人度過危機獲得全勝?

【靈感從何而來】靈感很神奇,你走在路上,天降一滴雨珠,無端掉到你上,滲透進你的腦子。於是有了一首詩,一幅畫,一篇小說,一個劇本。靈感也不神奇,它是長期積累、閱讀、觀察、思考之後,忽然遇到某個客體的碰撞產生的火花,它使你感覺靈光閃現,點燃了創作激情。提醒:靈感不是寫劇本的必要條件。

【故事從何而來】除了摹寫,不存在現成故事。故事是編的!它來源於你自己,來源於你內心深處!故事是你根據親歷的、讀到的、看見的、聽說的、思考的、感悟的、積累的、想像的、體驗的、推測的,用技巧將其重新組織和排序,按照觀眾所能接受的方式寫出或講出來的。故事基礎是存在於你個體內的人類共性。

【展示與告知1】電影的局限和魅力都在於它和生活一樣:看得見的明確,看不見的模糊、曖昧和難以捉摸,需要猜測。我們永遠看不見人的思想,只能通過看得見的和聽得見的(包括有可能口是心非的語言)去揣摩它。定律:九分展示一分告知。用盡渾身解數調動一切可能去展示,語言的告知越少越好而且靠不住。

【展示與告知2】兩者是有機結合體,不可分割。可展示的包括:表情、形體動作、語氣、音量、節奏,甚至化妝、服裝、道具、環境、光影氣氛等;告知就是語言,包括:對白、獨白和旁白,以及字幕。幾種情況:1.展示和告知一致;2.展示和告知錯位;3.展示和告知矛盾;5.展示掩蓋告知;6.展示拆穿告知。

【文藝片1】相對商業片而言。到底有沒有所謂文藝片?假定有,它有什麼特點?幾個方面揣摩它可能是:1.反高潮電影(是否遵從講高潮故事規律);2.做負麵價值評價的電影(故事結尾的社會價值評判);3.知識分子電影(服務人群);4.講究藝術品位的電影(側重);5.到國際電影節上去拿獎的電影(去向)。

【文藝片2】反高潮電影,即不遵守編故事的規律和技巧(開場,引爆矛盾,展開,加劇,危機,高潮,解決危機,結尾)的電影。也被稱為生活流電影,就是像生活一樣平淡中講述。人們喜歡看有高潮的故事,但不等於沒有高潮就缺乏吸引力。紀錄片就是隨即截取生活,一樣有精品並引人入勝。像紀錄片的故事片。

【文藝片3】負麵價值評價的電影。侯克明老師說:商業片說這世界是合理的;藝術片說這世界是不合理的。通常我們看故事電影,包括好萊塢電影和中國主旋律電影,無論其結局是大團圓式的(主人公勝利),還是悲劇式的(主人公失敗),觀眾都要得到一個正面的價值結論,而多數情況下文藝片是負麵價值結論。

【文藝片4】知識分子電影。人格上任何階層的人都是平等的。但知識分子(受教育程度偏高人群)對文藝作品的欣賞有更多期許和訴求。要求電影:1.更深刻,具有更多哲學思考;2.更探索,有更多的社會人文追求;3.更獨特,更個性化風格化;4.更理性,更少粗淺的煽情;5.更多元,從藝術表現到內容都更寬容。

【編劇是最好的演員】每個電影節最佳表演獎應該頒發給編劇!多不容易呀,面對一張白紙或者閃著藍光的顯示屏,我們要憑空想像出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然後鑽到他們的身體里,躲在他們靈魂後面,去表演他們的音容笑貌,去用不同的語氣說話,去憤怒、去溫柔,去悲傷,雖然我們表演不用面部、身體和聲音。

【找到永動機】世界上沒有永動機,編劇卻在苦苦尋找。找不到,那在屋子裡煩躁得來回走動的就不是人物而是編劇自己!一旦找到編劇就像一隻吃飽喝足的貓,安靜地坐在電腦前,劇中的人物在動,永不停息,無論劇本是40分鐘,還是90分鐘,無論是30集還是50集,人物自己在動,牽動著編劇的手指在鍵盤上奔跑。

【編劇意圖角色意圖】盡量不要讓角色意圖和編劇意圖重合了,那樣戲會單薄。主人公要談戀愛,編劇就認認真真地寫泡妞;主人公要造飛機,編劇就老老實實地寫他去克服技術難關,多沒勁啊!假如主人公戀愛,你卻寫忠誠與背叛;主人公造飛機你卻表現的是孤獨,這叫複合表達!讓角色的意圖服從編劇的意圖吧。

【細節】別嫌問題簡單,真不好解釋劇本的細節。場景細節是美術和置景的事,動作細節歸演員,肖像細節找化妝,心理細節屬小說家。還有什麼?語言?算嗎?對白算細節?不知道。想來想去,只能關注細節的細字了。劇本的細節就是很細小很細小並且能展示的東西,要仔細聽,仔細看,輕輕摸,細心體味的東西。

【找到永動機2】你找到了嗎?劇本主題是靈魂是航船的舵,最後一場高潮戲加結局是終點站是目的地,動作線是人物的方向和航線,矛盾衝突是波濤是暗礁,動作是豎起的風帆,可風呢?永動機在哪兒?人物關係!沒有糾葛沒有張力沒有因果沒有恩怨沒有情仇沒有主從沒有是非的人物關係是擺設,反之就是永動機!

【如何做到一段梗概吸引人】1.確定要吸引的人是投資人、製片公司、劇本經紀人,他們是內行,所以故事梗概應該專業些,不是一般的文學讀物。2.吸引專業人士的主要是故事線、故事拐點、高潮、主角設置,人物關係設置;3.重點突出:人物性格鮮明有趣,故事清晰符合邏輯,有意外,有張力的高潮。

【人物關係怎麼架更有戲】1.差異性,人物性格特徵盡量拉開,重合和接近的刪除或合併;2.對立性,讓人物在劇中產生對立和衝突;3.互補性,同一陣營的人物性格互補;4.關聯性,讓人物產生關聯,家族、姻緣、同學等;5.豐富性,高矮胖瘦,美醜強弱,三教九流;6.機巧性,增加戲劇性的關聯,邂逅重逢奇遇。

【一部劇幾條線,怎麼交織】線是指人物貫穿始終的動作軌跡。一部戲可以一條線,也可以多條(增加豐富性複雜性)。線索不宜太多,超過三條會影響理解劇情。幾種情況:1.完全平行不交織;2.點式交織,在某幾個點上碰撞;3.分叉,一條線中間分成幾條線;4.合併,若干線合併為一條線。一部戲只有一條主線。

【起承轉合的轉怎麼寫】起承轉合是個很文學的表達,其含義是三個:1.起落,即故事情節給觀眾造成的情緒跌宕;2.變化,是故事發展的逆轉和拐點;3.節奏,是故事情節發展的快慢。有內在節奏(拐點密度)和外在節奏(視覺聽覺造成的)兩種。注意:錯落有致,疏密相間,急緩協調,靜動相連,唉,只可意會。

【什麼樣的結局更有力度】有力度是高潮+結局。高潮:1.最後危機到極致(將主人公置於死地);2.形成拐點(頂點急轉直下);3.意想不到的因素促成轉機(觀眾猜不到);4.靠主人公自身完成(戰勝或戰敗)。結局:1.鬆口氣;2.唏噓感嘆;3.所有所思;4.拍案叫絕;5.哲學升華;6.悵然若失;7.義務宣傳。

【做分場要注意什麼/大場時如何調度】做分場要注意節奏,適當考慮拍攝成本(場數越多節奏越快,成本越高)。大場?是不是分量很重的場次?占時間很長的場次?人物眾多的場次?不太明白。一般情況:人物不多的大場重點在寫戲,寫衝突;人物眾多的適當考慮場面調度(其實是對白的處理),突出重點即可。

【對白和日常對話的區別】相同:1.像生活一樣自然;2.符合生活邏輯;3.符合人物性格。不同:1.對白必須有戲劇任務(是編劇有目的安排的);2.對白是最精彩的生活語言;3.除特殊處理外,避免廢話和語言垃圾;4.須符合戲劇規定情境需要;5.必要時,可以強調錶現對白的美感;6.可以根據需要做適當的誇張。

【交代劇情用畫面還是對白好】最好不要用對白。我在【壞對白】里提到的一條就是說情節。主要是不真實,不自然,即便你故意寫了一段交代戲,也不高明。也不僅用畫面,必須交代的劇情,可以用畫面、肢體動作、道具、眼神、表情、場面、聲音、衝突等,自然地流露出來。即便用對白,也不是直接說,而是漏。

分享編劇技巧(五)

【俗套與創新】編劇永遠在俗套與創新間掙扎。俗套即程式、套路、類型化和陳詞濫調。俗套的人物、結構、語言無處不在。為何不徹底摒棄它?因為俗套不僅僅代表保守和匠氣,更代表一般觀眾的審美心理模式。它形成也許超過數千年,逆行必然失去大部分觀眾。真正的傑作永遠是俗套中的創新,或創新中的俗套。

【觀眾期待】編劇有個誤解,以為他千方百計藏匿的秘密結局如同體育比賽的結果,是觀眾最期待的。錯!除了懸疑劇,絕大多數影視劇結局觀眾都能猜到。正義一定戰勝邪惡,有情人終成眷屬。男女主角仇人開場,結局一定上床。觀眾期待什麼?過程!從仇人到愛人的路上究竟發生了什麼?好劇反覆播的奧秘是也。

【四種結構類型】電視劇結構:1.動作線貫穿型(主人公有目標有動作,編劇為其動作設置障礙,他克服障礙抵達結局);2.人物關係衝突型(主人公無明顯動作線,但與對手有恩怨情仇等因果聯繫,形成衝突直至結局戰勝對手);3.單元故事型(圍繞主題發生一系列單元故事);4.人物編年史型(傳記編年故事)。

【人物的峰值】好編劇和壞編劇的區別在於,前者筆下有精彩人物,後者沒有。何為精彩,無技術參數。但可想像人物性格張力是一條正弦曲線,有波谷和波峰,震蕩越大,張力越大。一個人物有幾次超乎一般生活的巔峰狀態(極端性和極致性),這個人物就精彩。一部電影有三次巔峰,電視劇有7-8個巔峰即成。

【三角關係】幾何學說三角形最穩定,編劇學中三角形最有戲。設計人物陣營時,一般會想到衝突雙方,其實最好是三方(如《三國演義》)。三方關係如同黑白灰,多了許多層次、過渡、緩衝,更豐富立體。兩方陣營的弱點:1.易陷入非此即彼的是非判斷;2.易在衝突推進中打結;3.單調和單薄;4.易直奔主題。

【造人】文學即人學。被記住的影視作品裡都有難忘的人。這被世代牢記的人其實並無生物學存在,是編劇或作家「造」出來的。寫劇本,起始於欲造人,終結於造人。這個(些)人須具備:1.有人文審美價值;2.鮮活如真;3.有感染力和衝擊力;4.有命運跌宕或變化落差;5.能折射社會和時代;6.具有充分唯一性。

【貼標籤】怎樣造一個獨一無二的人?貼標籤吧。某甲,男,40歲,設計師,內向,未婚……當標籤貼得足夠多時,他的特點和唯一性就出來了。具有100個符合邏輯的特徵的人,在這個世界上雷同的可能性就小了。標籤要點:1.符合劇本主題;2.符合邏輯;3.標籤排他性由小到大排列;4.能引起衝突;5.適度出位。

【人物弧】溫迪簡漢森提出,即人物發展弧線。造人時,人物進入本劇為起點,之前為前戲,人物出局為終點,類似函數曲線:1.波峰波谷為拐點;2.峰谷落差決定張力;3.人物弧為主題服務;4.先確定落點(終點)再反推之前諸點;5.兼顧起終點變化和峰谷落差;6.拐點清晰突出;7.各人物弧交點產生戲劇推動力。

【信息量1】一部電影,一集電視劇能提供的時間和空間是固定和有限的,貪婪的現時代觀眾,他們渴望在有限中儘可能提供無限的信息。這是時代的要求,也是今作品和舊作品的分野。這就要求如今的編劇能有複合的表達:即除了主故事、主動作線、主題、主角、主調、主任務、主場景、主情景等之外的其他信息。

【信息量2】那些副信息或者複合信息應該包括:1.前戲;2.副線;3.更立體豐滿的配角;4.多元風格;5.多層次人文價值;6.跨學科知識;7.副主題展示;8.哲學宗教思辨;9.閑筆;10.複合類型探索;11.潛台詞;12.戲中戲戲外戲;13.多趣味追求;14.多重人物性格;15.試聽效果的豐富;16.新科技的應用等等。

【信息量3】信息多寡跟故事單純和複雜有關係,但關係有限。單純的故事也可以包含豐富的信息;複雜的故事也可能信息單調。在滿足現代觀眾對信息量的基本需求的前提下,信息的多寡還是決定於劇本的內容、類型、主題和編劇自己的風格和追求。此外,信息量的大小多寡,其實也不是判斷影視作品優劣的標準。

【有戲沒戲】有戲還是沒戲,是個大問題。戲,是指有戲劇性的事件、動作、衝突等的總稱。就是帶有戲劇性的內容。戲的要素:1.有動機的動作;2.對情節和人物關係有推動;3.引發觀眾關注和好奇;4.形成了一個期待的目標;5.能夠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6.發展中遇到曲折和危機;7.最終達成或不達成這個目標。

【瞎子登山】寫對白如同瞎子登山,左腳和右腳對話,左腳登上一級,右腳懸空,必須跟進並找到下一個台階,登上去,又讓左腳懸空。必須扣緊每一步,才能不斷往前走。可每踩一級,觀眾便對下一級既期待,又惶惑。因為下一級可能如觀眾所期待,也有可能出乎意料地踏虛,甚或逆轉和下行。台詞就應該這樣寫!

【遊戲元素】假如把影視文藝作品的思想性、人文精神抽離出來,其實它也是一場遊戲。至少在觀眾的角度,去欣賞一部影視作品,主觀上沒有想去接受教育,而是去做一場遊戲。一個字:玩。所以編劇可以在創作中引進遊戲元素:競賽、對壘、積分、過關、難度設置、角色扮演、冒險、生死、暴力、成敗、貧富……

【觀眾心中的真實】其實我們想做到的是讓觀眾認為真實。反過來說,即便你寫的東西直接取材於真實事件,弄得不好觀眾還是認為不它真實。那觀眾認可的真實是什麼呢?觀眾判斷影視作品真實性的三個根據:1.生活常識(不高深);2.人生經驗(共同的);3.邏輯推理(符合邏輯)。滿足了三點,觀眾就買賬了。

【向爛片學習】爛片令我們厭煩,但編劇不要簡單摒棄爛片,可以作為反面教材,向它學習。看爛片時向自己提問:1.我為什麼討厭這部作品?2.我從哪裡開始感到乏味?3.它真的是那麼一無是處嗎?4.什麼是它的致命傷?5.它的爛,屬於超爛,還是平庸?6.假如編劇是我,能做得更好嗎?7.我能提出幾條改進建議?

【偉大的作品】偉大作品應充分具備兩個價值:1.審美價值(感動、震撼、有趣、啟迪、唏噓、陶醉、賞心悅目、引人入勝等);2.人文價值。即對人道主義和人類文明進程有所貢獻(如獨特人物、哲學思辨、崇高境界、美好情懷、道德評判、心理探索、理性彰顯、精神皈依、科學倡導、情感關懷等諸多方面)。

【編劇慎用之聽牆根】聽牆根,所謂隔牆有耳,通過躲在一旁竊聽獲取重要信息、泄露驚天秘密或揭示事件真相,從而推進情節發展、形成故事拐點、解決人物間衝突等的方法和技巧。這是最爛的技巧之一,因為:1.生活中極少見;2.無助於矛盾激化(逃避);3.有損人物形象(猥瑣);4.被濫用(簡便)。故慎用。

【編劇慎用之說前史】在某關鍵時刻,為了使觀眾認可角色行為,說明事件設計的合理性,假旁人之口直接說出該角色前史,讓觀眾信服地說:原來是這樣!怪不得!也是拙劣技巧之一,因為:1.關鍵時刻沒時間說(不真實);2.打亂節奏和氣氛(離間);3.不高明(語言無力);4.侮辱觀眾智商(啰嗦)。故慎用。

【編劇慎用之玩跟蹤】如果不是警匪諜戰,人物也不是私人偵探之類的,請慎用跟蹤。因為:1.看上去很假(難拍);2.不符合生活經驗(你自己去試跟一回就知道了);3.寫跟蹤是為了探究真相,但實際收效最低(顯得人物黔驢技窮);4.在人物塑造上減分(被跟者很傻跟蹤者很猥瑣);5.對推動情節作用不大。

【編劇慎用之說內心】影視的特點就是客觀展現,就如同真實生活一樣,你永遠看不到別人的內心世界。電影里常用來表現內心的是兩種方法:畫外音和自言自語,須慎用之,因為都帶有主觀強加性:1.與規定情景不衝突;2.符合人物性格;3.最好不要直抒胸臆(曲折表現);4.表達內心不要太完整(流露與泄露)。

【劇本里的善與惡】小孩也問電影里誰是好人誰是壞人,雖幼稚,其實反映觀眾觀影的善惡觀:1.必須有善與惡之分並揚善抑惡;2.絕對善人和絕對惡人一樣令人感到不真實和淺薄;3.不接受無緣無故的善和惡;4.不接受高高在上的善(救星大恩人);5.不接受一群惡人殺成一團;6.主角須體現善,並讓觀眾愛上他。


推薦閱讀:

你們懂的。
讀大澤在昌的《暢銷作家寫作全技巧》
Coco-當家不再成為障礙,它將化作你堅強的後盾
《故事》-羅伯特·麥基 語錄摘抄
《傑德奧特曼》的編劇是誰?如何評價他?

TAG:編劇 | 電影 | 電影編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