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慈善的發展

rinterest.cn/pin/4276

眾所周知,中國現在的慈善事業與歷史上的慈善活動並無直接的關聯。在經歷了漫長的冬天后,中國的慈善事業伴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於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蘇醒過來,並終於在跨入本世紀後有了真正獲得大發展的跡象。

說中國的慈善事業大發展,是基於這個時代的背景而言的。在國際上,近年來由美國富豪們推動的自上個世紀20年代第一波慈善浪潮之後的第二波國際慈善浪潮正在向全球擴展:拉美在響應,歐洲亦開始有相應的行動,我國香港首富李嘉誠先生亦在呼應。而在國內,十多年前的主張已經被國家付諸實施,如國家已將慈善事業正式納入中國社會保障體系,政府開始大張旗鼓地舉辦慈善論壇並褒獎慈善典範,這不僅意味著對慈善事業的政治樊籬已經蕩然無存,而且表明了政治因素已經由上個時代的限制因素徹底轉換成了慈善事業發展的推進因素。當國民經濟創造27年高速增長的奇蹟並仍然在繼續創造著奇蹟、GDP在2006年將達到20萬億元、國家財政收入將超過3.5萬億元、城鄉居民個人儲蓄餘額已經超過14萬億元、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富裕階層之後,經濟因素確實不再是我國慈善事業落後的理由。當貧富差距持續擴大,需要幫助的群體規模龐大,而公益領域日益寬廣、福利需求並無止境時,社會因素顯然十分有利於慈善事業的發展。上述政治、經濟、社會因素的重大變化,均表明我國慈善事業的大發展是完全可能的。

然而,慈善意識的淡薄、慈善法制的欠缺、慈善機制的幼稚,又構成了阻滯我國慈善事業發展的重大障礙。我國慈善事業確實有了獲得真正大發展的跡象,但這種跡象要轉變為現實並非易事,需要儘快培養並強化國人的現代慈善意識、健全慈善法制和促使慈善機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三大問題解決不好,中國的慈善事業就難以獲得真正的大發展。

慈善意識與慈善事業的大發展

任何事業的發展都是與人們的主觀意識密切相關的,沒有強烈的主觀意願不可能有積極主動的行動。因此,發展慈善事業須先培養並弘揚現代慈善意識。

我們常說,中華民族是一個樂善好施的民族。但如果真要仔細分析一下,卻發現這種流行的說法並不完全準確,也不十分真實。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里,奉行得是典型的由內及外的圓心定理,它以親親為起點,也多是以親親為終點。在大多數情形下,中國人的仁愛與慈善通常限於家族內部或親近之人,雖然也有幫助非親非故者的諸多事例,但總是遵循著由親及疏、由近及遠的潛規則,確實缺乏西方社會那種無論親疏與遠近均推崇愛人如己的博愛理念。這樣,我們才能理解,為什麼中國人覺得前人栽樹是為了後人乘涼;升官發財是為了光宗耀祖,更是為了蔭及子孫;才能理解為什麼一些人致富後並不急於幫助他人,而是要先造好未出生的孫子的墳墓;才能理解中國富人們為什麼那麼害怕政府開徵遺產稅;也才能理解中國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為什麼讓人覺得並不那麼仁慈。現在不是誇耀所謂樂善好施的民族傳統的時候,而是需要立足現實並理性思考慈善事業發展的路徑與方案。這當然不是說中國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因為中國人的親親文化傳統中,亦確實同時並存著推己及人的慈悲與憐憫意識,並確實有相應的助人與互助行動。

講這麼一個似乎有損我們老祖宗顏面或者中華傳統文化光彩的觀點,大家很不喜歡,但發展中國的慈善事業確實需要對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有清醒的認識。把培養國民的現代慈善意識作為發展慈善事業的重大的、基礎性的工程來實施。

如何培養國民的現代慈善意識,需要重點做好以下五點:

首先,需要確立現代慈善意識。現代慈善意識不再是中國傳統慈善活動中體現出來的那種恩賜、憐憫觀念,而是可以用平等、互助、博愛、共享這幾個詞來概括的理念。現代慈善事業尤其強調平等、博愛,只有人格平等才是互助長久的條件,只有真正博愛才是共享財富的可靠基石。

其次,需要確立符合現代文明與社會公正的財富觀。美國慈善之父卡內基曾強烈抨擊那些認為自己有權利把擁有的財富花在自己身上或傳給後代的人,他認為一個人如果把一生都浪費在積累財富而不將之貢獻於社會,那簡直就是近乎犯罪;一個人把財富帶進棺材,應當是一件很恥辱的事情,而只把財富留給子孫實際上也是有違社會公正的。個人財富是通過合法的途徑來自社會,也應當通過相應的途徑反饋社會,而慈善事業顯然是最好的反饋社會的途徑。

第三,需要營造相應的輿論與社會氛圍。輿論對社會氛圍的影響是巨大而持久的,而社會氛圍幾乎在任何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均發揮著特別重要的作用。一個單位若大家都樂於助人,不樂於助人者即為異類,並會陷入孤立之中,他要想不孤立便必須融入樂於助人者的群體;一個社會是寬容的,不寬容的人便成為異類,報復與仇恨則被視為不恥;一個社會是博愛的,自私者必然陷入孤寂,要麼帶著孤寂離開這個世界,要麼只能參與到博愛者的群體中來。因此,營造相應的輿論與社會氛圍對培養國民的現代慈善意識非常必要且非常重要。在這方面,領導者有倡導的責任,媒體有宣傳責任,知識界要有公德良心,先富者更要展示自己的公德形象。只要營造出了良好的輿論環境與社會氛圍,必然造就出公眾的現代慈善意識。

第四,需要有相應的慈善學堂與培訓課程。這當然是針對富人家庭的。在美國等發達國家或地區,富豪們的子女可以不學如何賺錢,但是要學習怎樣花錢。賺錢需要天份,富豪們通過職業經理人市場就可找到經營天才;富豪子女需要知道的是怎麼樣才能把錢用得最好,最能夠產生社會效益。這就是美國許多富豪送子女上慈善學堂接受慈善培訓的目的,就是要讓他們知道財富從何而來,如何回饋社會,並通過這種專門學習來找到最有價值的回饋社會的途徑與方式。美國的這個經驗非常值得我們借鑒。

第五,需要慈善榜樣,用榜樣去帶動大眾參與慈善事業。慈善事業是建立在自願、自律基礎之上的道德事業,慈善事業的發展特別需要有榜樣示範。對中國而言,當然需要大眾參與慈善事業,但中國確實不能與美國的大眾參與相提並論,美國的社會結構是由中產階級為主體構成的,絕大多數人都具備支持慈善事業的實力;中國的社會結構仍然是寶塔型,真正具備支持慈善事業實力的人並不多。今年在世界範圍內掀起的慈善浪潮,就是一些世界頂級富豪接連捐出巨款帶來的連鎖效應。從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捐出200多億美元,到世界第二富豪美國的巴菲特捐獻370億美元成為這個世紀的慈善燈塔,到世界第三富豪墨西哥的卡洛斯·斯利姆最近表示要捐出巨款,再到香港地區的華人首富李嘉誠先生前不久宣布的巨額捐款,由美國引領的世界慈善潮正在推動著全球慈善事業進入一個新的黃金時代。中國也需要有這樣的榜樣,中國已經產生了一個富豪階層,但中國又確實缺乏一批這樣的慈善榜樣,中國需要先富起來者成為參與慈善事業的榜樣,政府、社會尤其是慈善機構,應當努力尋求、發現甚至打造這樣的榜樣。通過榜樣去培養更多的人參與慈善事業。

法制建設與慈善事業的有序發展

有序發展是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標誌,從國內外慈善事業發展實踐來看,發展慈善事業必須有嚴密的法制規範。在政治、經濟、社會因素均有利於慈善事業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法制滯後是中國慈善事業難以大發展的致命缺陷。因為慈善機構的獨立法人地位、慈善機構的運行規範、慈善事業的財政稅收政策、慈善活動的法律監督機制等等,均未得到法律的合理確認與規範,現實中一些慈善活動違規及愛心官司日益增加的現象,表明了由道德和公信支撐起來的慈善事業亟需法制規範。

慈善事業的法制建設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 要制定專門的慈善機構法或以慈善機構為主體內容的慈善法。強調立法中突出慈善機構,是因為慈善機構是慈善事業的主體,確立了慈善機構獨立的法人地位,明確了慈善機構的性質、使命及其管理、運行規則,就可以使慈善事業獲得獨立的發展。令人高興的是,民政部已經成立了慈善立法的工作組並正在開展法律草案的起草工作,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也已將慈善立法納入了立法規劃。

第二,應當取消慈善機構須有主管單位之陳規。法規應確立並維護慈善機構的獨立法人地位,讓其自我發展,這不僅是慈善機構成長的必須條件,也是整個慈善事業大發展的必須條件。沒有大量的自主、自立、自強的慈善機構,不可能有發達的慈善事業。

第三,確立完善的、統一的慈善財稅制度。一方面,讓企業、個人等向慈善機構捐贈享受稅前扣除的待遇成為全國統一政策,讓慈善機構合法提取運行成本,使社會參與慈善的環境得到改善;另一方面,基於國家財力持續大幅度增長和慈善機構實際承擔的大多是應為政府承擔的社會救助性職責的事實,國家財政應當對慈善事業有實質性的支持,即開展社會救助性業務的慈善機構能夠與官辦福利機構享有同等的獲得撥款的權利,這是調動社會資源並促使慈善事業獲得發展的重要條件。

第四,調整政府與慈善機構的關係。法制應明確政府與慈善機構的關係是夥伴關係,任何慈善機構都以其公信力為其生存與發展的基石,政府的作用在於提供規範監督和支持服務,只有當慈善機構違規時才依法出面進行處罰。

第五,強化處罰機制。重點是防止企業、個人或社會團體借慈善之名行避稅之實,尤其是要杜絕通過慈善活動洗錢等的違法犯罪行為,同時還要防止並禁止無序的慈善活動,即並非每個機構、每個人都可以自發募捐或者舉辦慈善活動,它必須納入正常有序的捐助程序並通過合法的慈善機構來進行。慈善機構的自律與參與慈善活動者的自律,需要有嚴格的違法違規處罰機制配套。

慈善機制與慈善事業的大發展

在慈善事業的發展過程中,慈善機制始終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慈善機構公信不夠,慈善活動乏規無序,慈善資源動員不足,以及對市場機制的不熟悉,構成了慈善事業發展的內在缺陷。不適應市場經濟、不熟悉市場規則的慈善機構是缺乏生命力的。應當知道,對市場機制的嫻熟利用是現代慈善事業發展的基本條件。

重點是要把握以下幾點:

——用市場化理念開展慈善活動策劃。策劃能力是慈善機構生存與發展至關重要的能力,通過慈善項目策劃,才能在有能力幫助他人的人與需要幫助的人之間架設有效的橋樑,慈善項目才能順利開展。慈善事業是道德事業,但慈善活動的策劃卻不能只是道德活動策劃,它必須與市場化理念有機結合起來,在互利之中實現合作。

——用市場化理念進行慈善營銷。廣告、公關並非只屬於市場經濟活動,同樣適用於慈善事業。慈善機構、大眾傳媒均負有推銷博愛意識與慈善理念的責任,慈善機構更負有推銷慈善項目的使命。任何一個慈善項目其實均有其特定的目標群體(包括特定的參與和支持群體)和特定的受助對象,慈善機構的營銷即是在進行面向大眾宣傳慈善與博愛意識的同時,針對捐助群體的需要與可能進行宣傳、動員、協商等公關工作,最終促成慈善項目實施。

——用市場化理念進行資本運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慈善基金也需要進行資本運作,它是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徑。因此,慈善機構需要掌握資本運作技術或者藉助投資機構。

——利用市場規則。慈善事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也要遵循一定的市場規則,如尊重捐獻者的意願,給有貢獻者以適當回報(精神獎勵、社會聲望等等),也要培養自己穩定的參與群體(客戶),等等。當然,慈善機構對市場規則的利用也必然飽含慈善公益色彩,這應當是自己的獨特的優勢所在。

由此可見,現代慈善事業是與時俱進的,它不僅需要道德支撐,也需要新的理念、高素質的人才來支撐。

慈善事業是弘揚互助友愛精神和建設積極向上的社會道德的最好途徑與方式;它確實具有縮小收入差距、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共享發展成果的不可替代的客觀功效。建立在互助友愛基礎之上的各種慈善事業應當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必要且重要的內容。如果我們在建設社會保障制度的同時也有一個發達的慈善事業,全體國民共享發展成果的道路將走得更加文明、更加協調,將對我國經濟社會健康持續發展與和諧社會的構建起到非常重要的、良性的、不可替代的維繫、潤滑與促進作用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一些人以九寨溝地震為由呼籲吳京捐款的行為?
請給以下女明星排名,排名順序為你心中她獲得的名利匹配其影響力。章子怡,鞏俐,范冰冰,奧黛麗赫本?
如果我想給受災的日本捐款,但又不信任大型的慈善機構,有什麼其他的選擇嗎?
公益畫刷屏背後 互聯網公司做了哪些有價值的事
如何看待邱季端接受廈門日報專訪時對捐贈風波的回應?

TAG:慈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