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音:千年古國華夏文明
一向說舊大陸有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蘇美爾-巴比倫-亞述都比中國早二三千年,就有了古埃及象形字和楔形文字。但它們所記錄的語言和文明都沒有傳承下來,現在埃及、兩河流域使用的是阿拉伯語和伊斯蘭文明,而不是原來的古埃及語、古兩河語文明。
印度河古文字所代表的文明也沒有傳承下來,千年後由北方遷入的游牧雅利安人最初也沒文字,因貿易而在阿拉米字母影響下發展出婆羅米字母來,才記錄了他們的梵語系統語言,故印度文字也不是由原始文明的直接繼承發展來的。由原創文字記錄的古文明一直傳承至今而不衰的,只有我華夏文字和文明。
雖然我國向有5千年文明之說,那是從黃帝算起,傳說他最早已經建城,而其史官倉頡、沮誦創建了文字,但這只是傳說。黃帝時代的語言和文字是什麼樣子的,沒有物證,連影兒都不好說。嚴格說來,我國歷史上最早建立國家的自然在夏代,《世本》也記錄禹父「鯀作城郭」,「禹作宮室」。在傳統文字文獻上我們還可見到《尚書》的「虞夏書」,《左傳》《國語》《呂氏春秋》《墨子》所引的二十多則《夏書》,和《夏小正》等,不過它們是否真是夏代之作遺留或部分遺留,還有待證明。
就目前考古實物材料說,我們還只能見到商代的甲骨文實證。不過甲骨文已經是成熟的文字,它應經歷過長期發展過程,《尚書·多士》說「惟殷先人有冊有典」,殷人祖先的時代即是在夏代,其典冊記錄的應是夏代的漢語,有可能記商人自己的語言,也有可能學的夏語。
甲骨文所記,屬於漢語的前身華夏語,無可懷疑。比如卜辭「今日不遘大風」、「土方侵我田」,跟今漢語相差還不太大,跟周代的「雅言」更無大差異。而雅言其實就是「夏」言。
《荀子·榮辱》篇「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王先謙集解引王引之:「『雅』讀為『夏』,夏謂中國也。」《儒效》篇又說:「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積靡使然也。」說明雅就是夏,因為中原人住的是夏地,所以就習慣說夏語了。雅同夏不錯,《詩經》上博楚簡《孔子詩論》的大雅,郭店楚簡《緇衣》引的大雅小雅,雅都作[昰頁],即夏字。
看來孔子說的不錯,三代文化是相襲的:「周因於殷,殷因於夏。」那麼三代時漢字所記本就是夏語。目前雖然未見地下出土的夏語文獻,但有可信的夏語記錄可以說明它確屬雅言系統。
當年王國維專文以甲骨文證明《史記·殷本紀》商王與先公的世系基本正確,在《古史新證》又進一步論述:「右商之先公先王及先正見於卜辭者大率如此,而名字之不見於古書者不與焉。由此觀之,則《史記》所述商一代世系,以卜辭證之,雖不免小有舛駁,而大致不誤。可知《史記》所據之《世本》全是實錄。而由殷周世系之確實,因之推想夏後氏世系之確實,此又當然之事也。
我國史書有個好傳統,凡記各族人地名都嚴格照原語記音,因此即使其他夏代記錄都不可信,這《夏本紀》《竹書紀年》所記夏代十四世十七王的王名也應該是確鑿的夏語記錄。從這17王名,我們也能發現夏語的5個特點,那已經足以表明它是屬於華夏語言系統的。
推薦閱讀:
※兩本書,三個月搞定國學入門
※禹音:國學是我們的根啊
※給孩子講國學難嗎?
※禹音:中庸中和中行之無為
※請問王財貴教授:您夫人徐端女士到底是普林斯頓大學的宗教哲學博士還是普林頓大學的宗教哲學博士?
TAG:國學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