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汽車和道路"利用率"這麼低?
題圖與本文內容無關,這是一台參加賽道日的教練車……長姿勢吧?
寫了汽車的感覺比性能重要,其中提到「沒有肉車,只有肉人」這句名言。這句話的意思很明了:在我們生活的馬路上,開什麼車都是差不多的,就看你敢不敢踩而已。
為什麼開什麼車都差不多呢?因為絕大多數的人,就是不敢「踩」的那種類型。不信我們來玩個調查:
開車的各位,你會「地板油」嗎?(就是把油門踩到底)(單選)
A.幾乎沒有「地板油」過,捨不得呀。
B.有,但就一兩次,還是迫不得已。
C.經常,車不就是這麼開的么?
大家敢不敢在評論里選出自己真實的情況捏?
這個調查的結果,還沒開始我就猜得出來:多數人是很少把油門踩到底的。我問過很多人,TA們的原因大多數是這個:怕把車踩壞……
我不打算深究為什麼那麼多人會有這樣的認知(汽車廠商說明書上也沒有寫不能地板油呀)……但既然占絕大多數的人,都不敢把車的油門踩到底,那就說明大部分的車所具備的性能,都不能被完全發揮出來。換句話說,這些車的「利用效率」是不足的。
什麼人對車的利用效率高?德國人。都知道德國有無限速高速公路,你在那裡開一台1.5L小車,道路條件真允許你開到170km/h並保持幾個小時。這事我前幾年就干過(當時為了省錢租了台小小車)。所以德國人普遍喜歡更大排量、更大馬力的車型,因為在高速上可以開得更快,這樣不僅為了爽,還的確能省時間。
當然,這世上除了德國,再沒第二個國家有不限速公路。但是不是這些國家對汽車的利用效率就不夠呢?也不是。
這就要說到道路的使用方式。先進國家如美、歐各國,以及澳洲、日本,它們的道路規則和秩序基本是很一致的。雖然各國駕駛者風格有些不同,但都有一個共有的理念:在確保尊重生命的前提下,儘可能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
例如,當紅燈轉綠燈時,你會看到車輛把油門轟得老大,像比賽一樣很使勁地起步。記得我第一次去巴黎的時候,深夜走在一條上坡的大街上,在每個路口看到各式車輛大油門「表演」起步,能聽到響胎聲和各種車的發動機、排氣管轟鳴聲,很是覺得興奮滿足……為什麼這些車都那麼「拼」?因為這些國家對駕駛者的教育是,要盡量用最快的速度通過路口,這樣在單位時間內就可以多通過一些車,減低擁堵程度,提高道路的利用率。
再舉個例子:我說過無數次的環島。在先進國家開車過環島,規則是環島內的車永遠先行。如果你進入環島前,看到環島內有車在行駛,就要停在環島外讓路,等環島內無車或者有較大空擋、不會影響到環島內的車通行時,你才可以進入環島。這個規矩,使得一旦你進入了環島,就可以毫無顧忌地加速駛離環島。當每台進入環島的車都能用最快速度駛離時,環島的通行效率肯定就是最高的。
當然,上述兩個例子都是基於一些基本的守法意識的保證。之所以敢在綠燈亮起時全油門加速,是因為你很放心不會有闖紅燈的泥頭車和突然衝出馬路的老人小孩;之所以敢在環島里加速駛離,是因為你即便看到環島外有車開過來,也知道它一定會停在那裡讓路。
上述兩條提高道路使用率的方法,幾乎是全球通用的。但在我們國內,由於沒有相關的規矩意識教育(現在的駕考有綠燈如何起步和如果通過環島的內容嗎,我真不知道),甚至沒有基本的全社會守法保障,所以我們無法效仿。
我們是這樣做的:紅燈轉綠燈,慢悠悠起步,生怕把油門踩壞,或者想快也戰戰兢兢,生怕哪裡有人竄出來。駛進環島,我們必須「沖」進去,否則別人不會讓給你任何空擋,你就一直停在環島邊上等著被後方車輛按喇叭催促吧……如果你已經駛進了環島呢,那就每開過一個出口,都要當心其它來車,因為它們有可能不顧三七二十一直接插進來擋你的路……
這就是我們——對車的利用率,對道路的利用率很低的一個國度。實際上,這是很大的資源浪費。
推薦閱讀:
※自行車剎車會因為捏閘時間過長導致過熱而造成剎車效果降低甚至失靈嗎?
TAG:道路交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