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文運:天意即民心

按:近日,有朋友談及中國文化的官本位價值觀問題,文運老師談了自己的看法。

中國文化的價值觀在源頭上並不是以官為本,而是以民為本,這一點對我們今天如何看待自己的文化傳統,如何借鑒古人的智慧回應時代的需要,至關重要。

古人的民本思想,我理解,有三個層次:

第一層是民為邦本,強調執政者應當重視人民。

《論語》中記載了堯對舜說的一句話,「四海困窮,天祿永終」。按照朱熹的解釋,可以理解為,如果四海之內的人民都很窮困,執政者的權力也就永遠結束了。

在《尚書·夏書》中,明確提出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表述。當時,大禹的孫子太康失德,丟掉了政權。太康的弟弟就引用他們的祖父大禹的話說:「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執政者要親近人民,不可輕賤人民,人民才是國家的根本,只有人民這個根本穩固了,國家才能安寧。

這都是執政者從維護執政權力的功利性視角,總結出來的執政經驗。

第二層是天意即民心,強調執政者應當敬畏人民。

中國沒有形成西方那種一神論宗教,但天在中國文化里有宗教性意義。古人最崇尚、最敬畏的就是天。雖然說天意從來高難問,但是古人認為,天意即民心,已經明確把至高無上的天與民心向背緊密聯繫在一起。

《尚書·周書》記載,周武王伐紂時,就對大家說:「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天所看到的、所聽到的,都來自於人民所看到的、所聽到的;「天矜於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天意是眷顧人民的,人民有要求,天意會順應。

這已經不是功利視角,而是上升到了帶有宗教意味的高度,這就將民本思想往上提升了一層境界。

第三層是民貴君輕,強調執政者應當仰望人民。

根據《史記》記載,堯知道自己的兒子丹朱的德行不夠,不足以接班,於是暫時將權力交給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舜。權力給舜,天下人民得利而丹朱吃虧;權力給丹朱,天下人民受害而丹朱得利。堯權衡再三,說了一句很重要的話,「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就是說,無論怎樣,都不能為了保證一個人的利益而讓天下人民受害,最終還是讓舜接了班。這就是著名的堯舜禪讓。

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實際上是說,當人民的利益與執政者個人利益不一致時,要以人民的利益為重。堯說這句話,不但是提出了一個政治理念,更是進行了一次政權交接實踐,深遠地影響了中國文化的價值觀。

到孟子的時候,就明確提出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表述,強調人民比執政者更重要,這已是被廣為傳唱的經典名言了。

《荀子·大略》說得更直白:「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這就是說,按照天意,人民不是為了執政者而存在,而執政者是為了人民而存在。

這已經完全不是從執政者的個人利益角度看問題了,而是直接體現了中國文化最為推崇的「天下為公」精神,值得今天的人們細細體會。

weixin.qq.com/r/XEQ1LTn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家庭篇(三)選擇:重塑代際關係的可能之路
安順600年前大明遺風----"地戲"
書法史上的那些猛人(七)宋代書法五絕
中國傳統文化的春節應該怎麼介紹?

TAG:中國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