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洞大開,奇文賞析:墨家與共濟會|胡芃瀾
1、子墨子言曰:「我有天志,譬若輪人之有規,匠人之有矩,輪匠執其規矩,以度天下之方圜,曰:『中者是也,不中者非也。』」天代表著秩序,在墨家思想體系中是處於至高無上地位的,而這種秩序的意志——天志,則是用匠人的規和矩來比喻的。有意思的共濟會也稱做是「自由石匠」(Free-Mason)。son是兒子,Mason和墨子是不是很有些類似?當然這只是簡單的類比。做不得數。以規和矩作為重要標誌,在中國古代大量墓葬出土的伏羲、女蝸畫像最為多見。下圖是唐代造畫。伏羲手持的是矩,而女蝸手持的規。更早期的畫像也都是這樣的造型。伏羲、女蝸頭頂的大星是太陽。很象共濟會標誌中的眼。
下面這副是出土自新疆的墓穴帛畫。人物造型與漢地流傳的造型完全一致,但人物面孔已經完全西域化了,代表這種文化的西傳。伏羲、女蝸代表的天地意志。他們纏繞的尾部代表是陰陽的結合,是天地化生的意思。宇宙星辰以及規矩則代表的一種普遍的秩序,也就是墨子所說的天志。這在先秦就已經是一種知識的共識。而墨家要格外強調一些。墨家對天有更高的尊重,認為是一切的主宰。「此有所避逃之者也,相儆戒猶若此其厚,況無所避逃之者,相儆戒豈不愈厚,然後可哉?且語言有之曰:『焉而晏日焉而得罪,將惡避逃之?』曰無所避逃之。夫天不可為林谷幽門無人,明必見之。」天無所不在,無所不知。順天則賞,逆天則罰。「然則天亦何欲何惡?天欲義而惡不義。」「順天意者,兼相愛,交相利,必得賞。反天意者,別相惡,交相賊,必得罰。」天愛天下人。「然則何以知天之愛天下之百姓?以其兼而明之。何以知其兼而明之?以其兼而有之。何以知其兼而有之?以其兼而食焉。」
2、墨家主張兼愛。這種兼愛是一種普遍意義上的大愛,是愛整體人類。「愛眾世與愛寡世相若,兼愛之有相若;愛尚世與愛後世,一若今世之人也。」 其本性是一種平等之愛,「愛人之親,若愛其親。」兼相愛、交相利。「利,所得而喜也。」「義,利也。」「義,正也。」兼愛追求的「利」指的是公利、正利、實利。強調人與人之互利以益兼愛「投我以桃,報之以李」。這與儒家的強調取捨,捨己為人,捨生取義不同。共濟會也是主張這樣的理念的,所謂「四海之內皆兄弟」。互相握住的手也象這種價值觀的體現。「墨子之教,實與天方(伊斯蘭教)、基督同科。」這話是章太炎說的。
3、墨家是一個政治集團。這個政治集團不僅行止神秘,而且組織嚴密。韓非說,「世之顯學,儒墨也」(《韓非顯學》)墨家在自己的時代影響力非常大,與儒家並稱,這和墨家的組織形式有很大的關係。《呂氏春秋》所謂「從屬彌眾,弟子彌豐,充滿天下」,他甚至是一個超越國家的體系的政治勢力和軍事勢力,在戰國時期國與國的鬥爭中,處處有墨家的影子。墨家對於軍事的興趣更是異乎尋常,由於他們大多數是工匠出身,因此,在武器的製造和各種發明創造上,在當時是絕對領先的。墨家的領頭人稱為「巨子」。(共濟會信奉的是巨人。)而墨家默默參與政治,藉助擁秦而左右天下,更是在諸子百家中非常獨特。墨家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到處宣揚自己的主張。墨子的弟子魏越曾經問他,先生見到各個國君和他們都說什麼呢?墨子的回答是,「每到一國必須選擇那些急需的事先講。國家混亂則語之尚賢、尚同,國家貧窮則語之節用、節葬,國家喜好聲樂沉迷於酒則語之非樂、非命,國家淫僻無禮則語之尊天事鬼,國家搶奪侵凌則語之兼愛非攻」。他四處奔走,「上說諸侯,下教民眾」,「迎眾人而說之」。
墨家集團異常富有,但並不顯山顯水,他們執著於自身理想,要求過最簡樸的生活,但他們卻可以為理想不惜一切,甚至犧牲生命。墨家最後獲得秦的信賴與支持,是與秦獻公分不開的。秦獻公即位四年的時候,墨家遭遇了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挫折。「陽城君因參加攻殺藏身於楚悼王屍體之下的吳起犯罪失國;陽城君失國時,墨者巨子孟勝帶領其弟子百八十五人的協助陽城君而全部犧牲。」之後,墨家一派展轉投靠秦,此後,秦迅速崛起,無論軍事還是其他方面,很多做法中都有墨家的影子。在秦統一天下後,墨家逐漸退出人們的視野。但至少到了漢武帝時期墨家仍有活動。武帝獨尊儒術後,墨家才完全淡出中國視野。
這裡有個問題,就是很多人認為墨家是一個中下階層的組織,這多半是因為墨家是工匠的緣故,事實上,絕非如此,他們儘管穿著樸素,也勇於就義,且身體力行,不避勞動,但其出入全部是非富即貴,與掌握國家命脈的貴族集團利益密切相關。他們主張互利,很有經營頭腦和手段,與腐儒大不相同,因此他們也有極強的生存能力。在很長一個歷史時期,遠遠勝過儒者,孟子曾感嘆天下追隨的不是楊朱就是墨。墨家的隱身顯然是與孟勝的失利有關,到了戰國後期,戰爭已經發展到了規模空前的程度,墨家一派再以集體僱傭軍的形式直接參与戰爭,已經變得沒有意義,而退守幕後,操作和提供軍事技術,成為他們主要的舉動。因此,我以為墨家是有意的隱退。而儒家的強盛,終於使墨家在政治上失寵,那麼他們會流向何處呢?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