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為什麼用了14年的時間學習心理學...

————————————————

我為什麼用了14年的時間學習心理學

—————————————————

作者:玉磊

編輯:ice

圖片來源:電影《吮拇指的人

?

幾天前出差,從重慶回北京。飛機上我的鄰座是位不足4歲的小男孩兒,這位寶寶的旁邊坐著他溫柔的媽媽。我對這位媽媽「溫柔」的評價其實不是修辭,而是我真正的發現了她的溫柔之處。

這位小寶寶是第一次坐飛機,指著空調口,夜讀燈,呼喚鈴等等東西問個不停,問遍了所有的東西後,小寶寶又開啟了「為什麼」模式,

「為什麼系安全帶啊?」

「為什麼要收起小桌板啊?」

「為什麼……

小寶寶稚嫩的重慶方言,語調起伏,讓人聽起來格外舒心。但聽起來更舒心的還是媽媽溫柔的回答,這位媽媽不但沒有厭煩,反而看上去格外的喜愛寶寶問個不停,甚至被寶寶錯亂的邏輯思維而產生的「為什麼」逗笑。

我能看出來這是一位心理功能非常健全的媽媽,這位小寶寶將來有機會成為一個非常自信的人,也能看出來其實寶寶不是很在乎媽媽回答問題的內容,他不斷的提問只是一種希望與媽媽保持連接的方式。

?

提到為什麼要學習心理學,我莫明想起上面的場景。愛好心理學的原因有很多,有想提升自信的,或者遇到了不便說的困難希望自助的,或者想猜透別人想法的。而我學習心理學理由是,

心理學能回答很多我的「為什麼」

像上例中的寶寶和媽媽一樣,心理學不只回答問題而且可以陪伴我。

我覺得,如果把我們的疑問「為什麼」比作腳下小水窪中突起的方磚,而我們踩著一塊塊方磚一路前行,最終若是走向了心理學大門的話,那我們的疑問「為什麼」將會多少帶有些挫折色彩。因為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也許你會被你的「為什麼」指引向天文,物理或藝術,金融的大門前面。

因為,一個自信的自我健全的人,常常是自我同一性非常好的一個人,他(她)不必經常給自己施加焦慮的自省,也不會因為沒有自省而常常遇到麻煩,一切顯得自然而順理成章,他們直接取走了這生命的遊戲過程中最讓自己感興趣的玩兒物。他們玩兒並快樂著。

?

為什麼他們自信而我是自卑的呢?

這取決於我們內心在童年時期形成的感受。這種感受幫助我們判斷事物的好壞。有一個心理學實驗證實,把人們分組去面對同一件糟糕的事情,一個自信的人得出的判斷往往過於樂觀而有失準確,而一個抑鬱或焦慮的人得出的判斷往往比較準確。

我社會這個裁判常常偏向於誰會有膽衝過困難吧?而不是傾向於誰判斷的準確。這種感受也是由上一輩傳來的,傳給你準確,你可能會自卑,傳給你樂觀,你可能會自信。

我們可能在度過的時光中還累積了更多的為什麼。

為什麼我的女神喜歡他,我的男神中意她。

為什麼我常常感到寂寞。

為什麼我愛拖延。

為什麼在成功面前我反而感覺空虛。

為什麼領導總是挑剔我而喜歡那個小人等等。

相信這些「為什麼」用心理學的知識是可以充分解答的。

這也是我為什麼學習心理學的原因-----用心理學讓改變發生!!


推薦閱讀:

錯覺1——從視覺後像談起
如何贏得他人的信任?
目前光棍日益嚴重,有沒有專註這種問題解決的機構?
《盜夢空間》的夢境到底有幾層?
心理學個案——性變態

TAG: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