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是美元

很多人總覺得美國想印多少美元就印多少美元,美國人通過這種方式在掠奪全世界。的確,美國能夠利用其儲備貨幣的地位掌握巨大的經濟力量,但顯然不是想印多少就能印多少美元。因為它這麼做立刻就會喪失其儲備貨幣的地位;任何貨幣政策的變動,往往幾分鐘內就能在外匯市場上體現出來。但是為什麼全世界各個國家都明白作為世界主要儲備貨幣具備的優勢,卻依然要要接受美元作為儲備貨幣呢。(不愛看論述的讀者可以直接跳到最後一段看結論,覺得簡單的結論無法說服自己的請繼續看推論)

因為世界貿易的發展,需要有一種各國都能夠認同的貨幣作為國際支付手段,才能使貿易更具有效率。最早的時候,黃金就是這樣一種各國都認同的世界貨幣(或者叫儲備貨幣),這就是金本位制

黃金固然有許多天然的優點(「黃金天然是貨幣」這種理論我就不水了),卻也存在很多的缺陷足以抵消其優勢。其中最大的缺陷就是基於金本位制的國際支付體系會帶來通縮。當世界經濟不斷增長時,除非能夠源源不斷的發現新的黃金(黃金這種重金屬以地球的質量根本無法形成,現有的黃金都來自億萬年間太空隕石的積累),否則必然會帶來通縮。而長期的通縮會抑制投資與生產,導致經濟停滯不前甚至負增長(比如現在的日本就陷入這種狀況,所謂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就是極力想要擺脫通縮,然後這種流動性陷阱不是那麼容易擺脫出來的)。因為物價水平下跌,企業利潤減少甚至虧損;同時通縮帶來實際債務上升,會將很多生產者擠出市場。於是失業率上升,消費需求下降,經濟萎縮加劇。(順便提一句,比特幣因為在創造之初就設定了2100萬的上限,即便它可以無限分割,也不能改變其本質上是一種通縮貨幣的特徵)

此外,黃金還有其他一些缺陷,比如黃金產量的不穩定,突然發現一個大金礦,就會直接導致世界價格體系劇烈波動。又比如黃金分布的不均衡,使得一些黃金主要出產國就天然具備影響世界宏觀經濟的能力。故而凱恩斯稱金本位為野蠻的遺迹(barbaric relic)

1914年之前的大多數工業國家都效仿當時世界上最領先的英國實行金本位制。工業革命後世界經濟增速加快,而黃金產量跟不上。由此帶來的通縮以及各國經濟的內外失衡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濟根源。一戰後的世界性經濟衰退導致了各國對金本位制的反對。於是又走到了另一個極端,各國放棄金本位制,開始通過印鈔來刺激經濟並彌補巨額的戰爭開支(事實上,在一戰期間各國政府已經開始這麼做了)。背負了巨額戰爭賠償的德國從1919年開始就這麼一步一步滑向不靠譜的惡性通貨膨脹。在1923年, 1英鎊可以兌換18000億馬克。於是希特勒上台了,接著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

因為嚴重的通貨膨脹,美國1919年恢復金本位制;英國1925年也恢復了金本位制。金本位制的恢復成為美國從1929年開始長達10年的大蕭條以及英國在19世紀20年代經濟停滯不前的關鍵原因。英國於1931年又被迫放棄金本位制,美國於1933年放棄金本位制,1934年又再度恢復。世界各國有的恢復金本位制,有的脫離金本位制自由的擴張貨幣政策。各種政策的不確定性,嚴重惡化了國際貿易與國際信貸狀況。許多國家紛紛採取限制私人資本項目交易、設置關稅壁壘等方式減少與其他國家的貿易。世界經濟被分割成為多個獨立的單位並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恢復更加自由的國際貿易以改善各國境遇的認知成為二戰後建立新的國際貨幣體系的直接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44個國家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布雷頓森林開了個會(國際性會議通常選在風景優美的地方,主要是這種會議往往爭吵不休拖沓瑣碎令人發燥,優美的風景略微有助於與會者保持清醒降低精神病發病率),商量出一套介於黃金與法幣之間的體系,叫做金匯兌本位制(也就是布雷頓森林體系);以解決世界貿易的國際支付手段問題。其實質就是美元與黃金掛鉤(35美元兌換一盎司黃金),而各國貨幣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雖然有一個可調整的小波動幅度)。他們以為這樣既能夠約束法幣的惡性通脹問題,又能夠部分解決黃金通縮的問題。事實證明,這是一個失敗的設計。

各國都明白本國貨幣作為儲備貨幣能夠帶來的巨大優勢,而為什麼是美元勝出而不是英鎊或其他什麼貨幣呢?因為美國當時的經濟的確牛掰,1949年,美國的黃金儲備為246億美元,占當時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黃金儲備總額的73.4%。該體系基本奠定了美元其後作為世界最主要的儲備貨幣地位。

但是固定匯率體系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就是當各國經濟發展速度存在差異時,其貨幣的實際匯率real exchange rage會越來越偏離最初的固定匯率(即名義匯率nominal exchange rate)。如果這種情況是發生在其他國家時,只需要重新議定一個新的固定匯率即可。但是,如果這種情況發生美國,就會變得非常麻煩。因為美國必須進行大量的多邊談判,讓所有的其他國家都同意其貨幣相對美國改變匯率。

事實上,從1950年後,美國除個邊年份略有順差外,大部分時候都是逆差。期間,美國又先後打了兩場戰爭,尤其是整個60年代美國一直都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導致財政赤字巨大,國際收支情況惡化。美國經濟狀況下行,使得美元有巨大的貶值壓力。美元的貶值有兩種方式可以達成。第一種就是以大量失業為代價,造成美國國內實際價格水平下降,從而實現美元的實際匯率貶值。第二種方法就是上一段文字提到的,與所有其他國家談判。第一種方式,顯然不會有任何一個當政者願意承擔。而第二種方式也並不容易實現,因為總會有些國家不同意相對美國改變匯率。

在此期間,基於信心問題confidence problem(事實上,信心問題,從金匯兌本位制建立之日起就存在,因為世界的黃金供給總會跟不上世界經濟發展的速度,黃金的通縮問題並沒有得到改變,而只是將問題的發生推後了),投機客認識到美元將不再像黃金那麼值錢了,於是不再願意持有美元,而將之立刻兌換成黃金。投機客的衝擊,使得各國資本紛紛拋售美元,搶購黃金,美國的黃金儲備急劇減少。在美國停止兌換黃金之前,爆發了七次美元危機。

尼克松在1971年8月15日採取強硬措施,一方面宣布停止美元兌換黃金。另一方面針對所有美國進口的商品徵收10%的附加稅。以迫使其他國家同意美元貶值。同年12月份,美國與其他國家達成《史密森協定》,美元對其他貨幣平均貶值8%,美元兌黃金由原先每盎司35美元貶值到38美元。雖然該協定被尼克松總統稱為「世界上最有意義的貨幣協定」,但是不到15個月就破產了。因為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固定匯率體系的致命缺陷,美國依然拒絕向外兌換黃金。1973年2月,一次更大的對美元的投機性衝擊,迫使美國關閉外匯市場,與貿易夥伴商議後,宣布美元進一步貶值10%。恢復外匯市場交易後,又再次受到投機資本對美元的衝擊。3月1日,其他各國央行被迫購買了36億美元提升美元價格後,外匯市場再次被迫關閉。3月19日,外匯市場再次開盤交易,日本與歐洲大部分工業國家的貨幣開始相對美元浮動,這一起初被作為暫時性調整的浮動匯率制最終成為永久性措施延續到現在。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因為世界貿易需要一種大家都認可的儲備貨幣作為國際支付手段。而在拋棄有天然通縮缺陷的金本位後,美國因其二戰後強大的軍事政治經濟地位,外加美聯儲的信用總體來說還挺不錯。於是美元就承擔了這一作用。這就好像,儘管每個國家都希望自己的語言成為世界通用語,但是因為歷史的原因,不管願意不願意,喜歡不喜歡,英語就是成為了當今世界最通用的語言。當下,黃金依然承擔部分儲備貨幣作用,1969年IMF創建的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SDR,其價值由美元、歐元、人民幣、日元、英鎊這五種貨幣所構成的一籃子貨幣的當期匯率確定,你可以把它當作一種類似於美元指數的貨幣指數)也承擔了部分儲備貨幣的作用。而美元在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崩潰後,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重要性逐年下降。歐元發行之後,更是對美元的貨幣統治地位直接構成挑戰。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公布的數據,美元2014年第四季度在全球外匯儲備所佔份額為62.9%。人民幣在加入SDR以後也成為一種儲備貨幣(這也就是為什麼近期中國更願意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而不像以往那樣更喜歡人民幣貶值的部分原因。因為世界各國顯然更願意接受幣值穩定的貨幣作為儲備貨幣)。

參考文獻:《國際經濟學:理論與政策》(第八版)——保羅.R.克魯格曼

五七八黑

2016年7月13日

推薦閱讀:

外匯儲備連續4月持續回升,熱錢外流趨勢是否真的扭轉?
如何看待央行外匯儲備跌破3.0萬億美元

TAG:美元 | 外匯儲備 | 布雷頓森林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