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後即焚類應用背後的人性洞察

新浪之前低調上線過一款閱後即焚類應用「微米」,此前國內一款同樣主打閱後即焚的應用「某某」獲得了徐小平百萬人民幣的投資,而國外閱後即焚應用Snapchat日活躍用戶超過1億。2016年3月Snapchat從共同基金巨頭富達投資(FidelityInvestments)手中募集到1.75億美元新資金,估值在160億美元。

閱後即焚應用並不新鮮。從廣義上來說,電話也是一類閱後即焚應用,溝通完後即消失,除非用戶在電話時錄音。另外,還有一個和Snapchat更類似的例子—即顯簡訊。這個功能早期諾基亞手機手機有,還是蠻有意思的。當給別人發即顯消息(也有叫即時消息)時,短消息內容會在對方的手機屏幕直接顯示出來,對方讀完後會消失不會保存在手機簡訊箱。

Snapchat高速成長的背後以及類似的應用誕生,值得深思,為什麼這類應用會獲得人們的青睞。

這是個消費注意力的時代,用戶整體的時間有限,所有的App都使勁渾身解數試圖充分利用用戶吃飯、上廁所等各種碎片時間。信息過載,人們整天被各種信息充斥頭腦,微博、微信、新聞等等,信息本身免費,而且不同的傳播媒介經常傳播著重複的信息,這讓面對信息泛濫措手不及的人們更加疲憊不堪。Facebook上好友更新了一條動態,今天看和明天看又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呢?Snapchat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不得不說趕上了個好時候。個人認為如下幾點對Snapchat的高速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 信息的過渡泛濫讓人們無從選擇

  • 滿足用戶分享需要的同時又注意保護隱私

  • 有趣好玩的分享模式

  • 人們害怕失去

  • 信息是有時效的

其實產品需求背後是對人性的深刻洞察。泛濫的信息讓人們心生厭倦,Snapchat則反其道而行之,讓信息具有時效性,一旦錯過就再也看不到了。這使得用戶在收到Snapchat信息時注意力會高度集中,因為他們害怕錯過什麼。《怪誕行為學》中曾經解釋為什麼免費對我們會有那麼大的魅力:

「免費讓我們忘記了不利的一面。我們人類有一種本能——懼怕損失。免費的真正誘惑力是與這種恐懼心理聯繫在一起的。」

信息是有時效的在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有個朋友曾經和我說書應該借來讀。想想吧,平時在書店看到一本書,一衝動就買下來了,可是沒翻幾頁就放在家裡書架上了。可如果是圖書館借來的書,由於要求限期歸還,這種外在環境就迫使我們會產生緊張感,在歸還前將書讀完。人都是有惰性的,產品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方便,在很大程度上也滿足了人類懶惰的天性。買了書不讀完沒什麼關係,但借來的書限期歸還這種外在制約在一定程度上激發我們克服惰性。其實這又是一個害怕失去的例子,借來的書不讀完或者會讓我們損失金錢,或者讓我們損失擁有書籍的良好感覺。Snapchat通過信息在幾秒鐘會消失這一外在的機制迫使我們集中注意力。

閱後即焚類應用就充分利用了人類的這一弱點。還有兩個應用也充分利用了這一點,一個是閱FM,一個是電商應用別緻。前者每次顯示一篇文章,當用戶左滑後這篇文章就永遠消失了。後者每天為你推薦10款商品,除非點擊收藏,否則看過之後就在不會出現。當10款商品看完之後,會出現個計時器提醒你需要等待多久才能看到明天的設計品。純銀在自己的微博上提到別緻時說:

「每次翻頁都很小心,錯過不再來。」

許多電商/導購類網站產品類目豐富應有盡有,可是面對越來越多的選擇消費者往往無從下手。過多的選擇常讓人糾結困惑,不知道選擇哪個。很多時候沒有選擇往往是最好的選擇,蘋果的產品更多的時候幫助用戶做好了選擇。德國最大的食品連鎖零售企業阿爾迪更是把這一理念貫徹到極致,在阿爾迪每種商品只提供一種品牌,即同類商品中最好的品牌,而且每一種商品都只有一種規格的包裝。當別的導購類網站/應用走大而全路線,別緻則走了一條不同尋常卻也頗為別緻的路。

如圖是一款名為Scrooser的電動滑板車,混合了人力 + 電力。坐在上面或站在上面,像踩滑板一樣用你的腿腳給它加力吧!到了一定速度,後輪里內置的電動馬達才開始給電(這一點就像帶腳蹬的電動自行車),這樣節省了加速時的電力,充一次電可以維持更長的行程(35-55KM),最高時速可達25KM。

  • 這麼屌的二維碼後面,你猜背後隱藏著怎麼樣一個人呢~

推薦閱讀:

iphone7有哪些產品事件?
如何正確的看待:產品需求文檔和產品需求?
025—新的認知(合伙人思維)
產品經理方法論
米粉卡怎麼激活?

TAG:產品經理 | 產品 | 互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