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余華寫的是一種現實?

讀余華的小說,起初總是覺得荒誕的,但是從來不會覺得可笑,因為他的文字通常都會發人省心,屬於嚴肅的文學。《現實一種》是個短篇小說集,剛剛讀完第一片《現實一種》,其實已經聽過一次這個故事了,覺得充斥著人性的冷漠和孤獨,當然也是講述者的理解,這也是文學作品的成功,可以讓讀者被帶入,被感染後用自己的感受講述同一個故事。那麼對於我來說,這是第二次自己讀這個故事,感受卻有了變化,我感覺不是冷漠,而是絕望和瘋狂,直至無助,以及毫無尊嚴,這些都是被一種力量牽引出來的,那就是————死亡。

姑且我們把小孩子比喻成「無知」的代言人,他發現了各種好奇的東西,然後去嘗試,不知道會造成傷害,謀害了更脆弱的生命,而這種好奇同樣最後也喪掉了他的生命。而他造成的傷害,就是連續幾個悲劇的導火索,荒誕開始蔓延,死亡開始蔓延。孩子就是希望,當唯一的希望突然消失,人會怎麼樣?不知所措,之後是憤怒,爆發,報復,恐懼,懷疑一切的真實性,不願意相信現實的一切,瘋狂後的無助。

兩個兄弟為了各自的兒子報仇,之後是兄弟相殘,當一切結束的時候,留下的一個像行屍走肉一般走在大街上,他完全感覺不到報仇之後的快感,像個孤魂野鬼般地遊離在眾人見,人來人往,他卻覺得別人可笑。當他死的一刻,他還是清醒的,希望別人告訴他終於死掉了。而後屍體被捐贈,一群醫生取走需要的東西,也許死了比活著有用,同樣,屍體在乒乓球桌上時已經毫無尊嚴可言了。

書中還有一個人物,似乎是可有可無的老太太,孩子們的奶奶,她一直就在擔心自己的胃和腸子,覺得吃飯是個危險的事情,躺著就好,誰的事情也管不了了,不如不管了。躺在床上,不要吃喝,最後死的時候也是自己感覺自己的死亡油下往上。最終死在了自己的腸胃裡,也算死得其所。

如果我們真的要往深度里香,那麼可以想做三個時代,一個陳腐的第一代,有了魯莽的第二代,產生無知的第三代,而後毫無責任心地培育,導致希望(第三代)的滅亡後,第二代的倒塌,第一代的死無葬生之地。而第二代的存在毫無意義,滅亡卻也許帶來了些許意義,留下了其中的精華(睾丸)在其它「土地」上繼續成長。當然這也許是一種制度的毀滅與重生。

無論我們如何分析,作品中依然是最經典地昏暗,即使連陽光也是刺眼的難受。這就是余華作品的特色,但是他作品的現實性殘酷,最後都是一個希望的開始,和對生活充滿了熱愛。只有看多了余華的作品後,才能體會到他對生活熱愛的表達。

推薦閱讀:

TAG:餘華作家 | 文學 | 閱讀 | 閱讀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