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爾與巴頓在北非的交戰,誰最終佔得先風?
03-29
作為個性上將的巴頓,對於對手隆美爾推崇備至,甚至研究了隆美爾指揮的每一次戰役,真正做到了知彼知己,因此在北非戰場上也取得了對德意聯軍的絕對性勝利,唯一遺憾的是隆美爾沒有指揮德軍於與巴頓正面交鋒,巴頓一致深以為憾。
1942年11月8日,10餘萬美英聯軍分乘664艘軍艦和運輸船分別在阿爾及爾、奧蘭和卡薩布蘭卡登陸。盟軍控制了制空和制海權,德意部隊缺乏補給和增援兵力。隆美爾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部隊已頻於絕境,繼續留在突尼西亞等於自殺,他向希特勒提出了撤兵返回歐洲的計劃,但為希特勒所拒絕。
1943年3月,隆美爾心永遠離開了北非,阿尼姆接過了指揮權。一心想與隆美爾較量的巴頓聞訊,大失所望。蒙哥馬利指揮英第8集團軍進攻馬雷特防線,巴頓指揮的美第2軍也於3天前從西南進攻馬雷特防線的後方。最終阿泥姆上將和梅塞元帥相繼向盟軍投降,約10萬德軍、15萬意軍被俘,突尼西亞會戰以盟軍的勝利而結束。
經過2年零8個月的拉鋸戰,北非戰爭至此終告結束。盟軍在北非的勝利,使地中海航道從此暢通,為下一步通過西西里島重返歐洲創造了條件。
當然,隆美爾的失利不僅僅是他的指揮問題,跟法西斯戰爭的非正義性直接相關,戰術上由於補給困難,內部掣肘,隆美爾在北非戰場後期難以大展拳腳也與此有關。
推薦閱讀:
※半島火星若點燃?可能導致沒有贏家的大國衝突?
※中國熱兵器怎麼跨時代?
※1955年軍隊首次授銜,具體情況怎麼樣?
※中國東風-41導彈裝備服役,是否可以真正實現核威懾三國鼎立的形勢?
※1962中印邊境之戰,為什麼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