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白岩松是志願者嗎?

近二十年尤其是最近這十來年,伴隨著我國社會發生的深刻變革,我們的志願服務也得以迅猛發展。可以這樣說,志願服務事業的發展暗合了這個社會由效率優先向公平優先的轉化。這是一件好事。

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志願服務中來,這也是一件好事。

白岩松是志願者嗎

提起志願服務,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奉獻」,這沒錯。但如果將它理解成一種單向給予的概念,「幫助別人」,就有點兒問題了。要知道,志願精神中還包括「互助」的含義。在我看來,志願行為首先是在幫助自己、提升自己,是為了滿足志願者自己的需求。人不是簡單的動物,吃飽喝足就行,而是有著不同層次的需求和提升。在大多數都吃飽穿暖,不再為生存問題擔憂的時候,幫助別人、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擁有一個和諧溫馨的人際環境和社會環境就成了許多人的內心的需求。

白岩松是志願者嗎

有一次,我在參與一次志願服務活動中,有人問我,你為什麼願意辛辛苦苦做這件事,搭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我坦誠地告訴他,人到中年,最大的奢侈是平靜。當我用大量時間做這方面的工作,我的內心更容易平靜。做完志願服務,我可以心安理得地在家裡聽聽音樂、喝喝茶,我覺得工夫沒有白搭。志願者首先是為自己,這是實話。只是這種「為自己」,是心靈更高層面需求的提升。

北京有一位老大姐現在快七十歲了,叫孫洵,她干好事已有四五十年了。她走不出屋子,患了重症肌無力,醫生宣判她二十幾歲就要離開這個世界,但是她卻一直活到現在。幾十年來,她通過做節目幫助別人,有這方面困擾的人經常來到她房間里聚會。因為她天天想著幫助別人而不是每天糾結於自己的病,心情放鬆了、愉快了,疼痛反而在減弱,而且現在活到了快七十歲,創造了人類醫學史上的奇蹟。孫洵的故事不正應了「送人玫瑰手有餘香」這句老話嗎?

白岩松是志願者嗎

白岩松是志願者嗎

我還採訪過一個編劇,他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電視人。後來由於出了車禍,被人家給撞得坐在輪椅上生活。原本前途大好的事業被殘忍地畫上了句號。他說的一句話令人難忘。他說:「我也曾經埋怨別人,怨恨肇事者,但是突然有一天我豁然開朗,當我在抱怨的時候世界越變越小,只剩下了我自己,終於有一天當我原諒了肇事者,我發現我可以原諒更多的人,可以包容更多的人,心胸逐漸打開,我走出了自己的房間。」

2005年,我做過一檔《岩松看台灣》的節目。其間,我發現台灣的人間佛教搞得非常好。他們雖然叫佛教,寺廟裡卻沒有香火氣,也不是到那兒就跪下磕頭,而是大量地以志工的方式存在於這個社會當中。慈濟的證嚴上人跟我說過一句話,她說:「我要求慈濟的所有志工們一定要對被幫助的人說謝謝。這就是志願與自我之間的關係。」因為志工在幫助別人的時候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體會到了幸福,要感恩,對不對?

志願者也是得到者,甚至是更大的得到者,所以應該有一種感恩。志願者要意識到自己很幸運,我還可以去幫助別人,我得到一種愉悅,我去的時候可能心情很不舒暢,但在幫助完別人的時候我的心結打開了,這是一個自我拯救的過程,我怎麼可能不對被幫助的人說聲謝謝呢?我要感恩,他居然還允許我幫助他,他提供了我能幫助他的可能。《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話:「無私為大私」。正是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自己得到了最多,也正是在利他的行動中,我們一點一點找到自己。

志願服務首先是對自我的一種提升,也是讓自我得到拯救的一種方式。我見過很多人,當他沉迷在自我的領域裡走不出去的時候,抑鬱悲觀,但是當他把心打開,開始幫助別人、走向社會的時候,最後他自己得以拯救。請問誰是志願服務的最大獲益者?其實最大的獲益者是自我,通過幫助天下而讓自己走進天下。

白岩松是志願者嗎

歸根到底,志願服務不是一種行動,而是一種需求。參與志願服務的人,除了有能力有時間外,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內心有需求,更明白「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含義。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中國學生所謂的數學牛逼》這篇文章?
熱衷於打人的黃岡名師
攜程親子園事件家長能怎麼辦?
是什麼釀成的李天一事件?
為什麼部分中國人,表面誠信道德,內心卻狡詐腹黑,以至中國大面積「缺乏信任」,「嘴上儒家,行動是法家」?

TAG: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