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飛機上一定要關機?

相信很多坐過飛機哪怕沒有坐過飛機的人都有一個常識性的問題,飛機在起飛降落的過程中需要關機,飛行模式都不行。

對於坐過飛機的人來說,對這句機上廣播一定不陌生:請關閉手機等電子設備;空姐也會禮貌提醒每一位乘客:系好安全帶並全程保持手機關閉。在天上飛的時候手機並沒有信號,為什麼必須關閉它呢?智能手機都有「飛行模式」了,切換到這個模式也不可以嗎?

為什麼飛機上一定要關機

飛機上對手機有哪些規定?

飛機上禁止使用手機,是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在1991年實施的一項規定,理由是手機發射的無線電波可能會干擾地空通訊。

這個規定被公眾廣泛接受,一直執行得很好,但在民航業內,對此卻存在大量的爭議。美國波音公司、探索頻道等多方部門,通過各種手段,做了大量實驗。但是直到現在,也沒有找到證據證明手機能夠對地空通訊產生任何值得一提的影響。當然,他們也不能證明沒有影響,因此,儘管FCC屢次搖擺不定,但最終還是維持了禁止使用手機的原議。

而在我國,民航局的規定是:不允許在機上使用手機。如果在飛機飛行過程中發現有人使用手機,機組人員應立即進行勸阻;對不聽勸阻者,應提出警告;對仍堅持不改者,應對其設備暫時予以扣押、保存。同時,機組人員應與目的地機場公安機關聯繫,到達目的地後,機組人員應將違法者交與公安機關,公安機關將根據違法人違法情節輕重及主觀態度,對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處以警告、罰款、拘留的處罰。

滑行時也別急著開手機

為什麼飛機上一定要關機

在高空飛行時,手機是沒有信號的——但會搜索信號。由於飛行速度很快,從一個區域移動到另一個區域非常頻繁,手機需要不斷重新選擇地面基站,這會加重地面基站的工作負擔。除了干擾基站,大家最關心的恐怕還是無線電波對飛機產生干擾的風險。

航空信號使用的是118MHz頻段,而國內GSM手機使用的是900MHz左右頻段(CDMA手機相對安全),Wi-Fi信號頻率更高,它們相差這麼大,理論上是不會互相干擾的。然而實際上,因為GSM手機採用的是跳頻脈衝方式發射信號,會產生許多不同頻率的次生電波。這些次生電波儘管微弱,但面對機載通訊設備的超高靈敏性,也就顯得不太讓人放心了。據從事飛行器電磁兼容性研究長達10年的波音公司的專家布魯斯·唐納姆回憶,波音收到過幾例這樣的事故報告,比如說巡航過程中,自動駕駛系統會偶爾莫名其妙地關閉或偏航;還有航空公司報告說,乘客使用手機,對艙壓、磁向、導航和地空通信等系統造成了影響。

雖然並沒有任何一起事故被明確認定是由使用手機造成的,但本著安全第一的原則,手機就成了飛機的敵人。而飛機在起飛前和降落後的滑行過程中,空管與飛行員的通訊並未停止,此時打開手機,也可能會影響飛機精確對接廊橋或可能對正在起降的其他航班造成威脅。因此,在飛行全程關閉手機,等艙門打開後再打開手機,無論對誰來說,都是一種成本較低的安全措施。

「飛行模式」為什麼也不可以?

我的手機有「飛行模式」,調到「飛行模式」總行了吧?

為什麼飛機上一定要關機

事實上,手機的「飛行模式」只是手機廠商開發的一個功能。從科技性上來說,它的推出並不是為了在飛機上使用手機的——它只是模擬了飛行時「沒網」的狀態。有的「飛行模式」僅是關閉了通話功能,有的是在硬體上停止基帶晶元,還有的是關閉包括Wi-Fi、藍牙等一切無線連接……由此可見,各個手機廠商對「飛行模式」的設置並不相同,換句話說,「飛行模式」是一個既沒有國際標準,也沒得到航空行業認證的功能。

既然沒有統一的標準,再考慮到一些山寨手機的「飛行模式」並不可靠,為了安全,只好一刀切斷。

因為不是針對飛機上使用而推出的,由開了「飛行模式」倒推出可以在飛機上使用是沒有道理的。事實上,美國直到2013年底官方才同意全程使用「飛行模式」。國內方面,航空公眾通信協會聯盟專家委員周宏表示,鑒於很多國家已經放開了手機「飛行模式」在飛機上的使用,民航局正在探索3000米以上高空允許使用「飛行模式」的可行性,技術驗證已經開始,預計到2016年會有明確結果,放開的可能性很大。此外,隨著國航、東航、南航相繼試驗機上Wi-Fi系統,在飛機上打電話也正在研發當中。

是關機還是不關?目前仍然沒有一致的結論。從科學研究的角度來看,無論說絕對有干擾,還是說絕對沒幹擾,都是不負責任的。但如果從代價的角度來看,雖然這種干擾的概率很小,可賭注卻太大。所以在尚無結論的情況下,選擇保守的做法,是明智之舉:坐飛機就要遵守航空公司的規則,從這個角度上講,上飛機後、下飛機前這段時間,還是讓我們都把手機關了吧。



推薦閱讀:

人類為什麼要探測火星?
荒野行動怎麼扔槍?
「當科學發展到盡頭,你會發現神已經等候多時」,愛因斯坦是不是說科學的盡頭是神學?
如果核戰爭爆發了,人類該如何面對?
如何看待韓春雨的ngago基因敲除技術在斑馬魚中得到的結果?

TAG:航空安全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