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比自由更重要嗎?

母愛比自由更重要嗎

1小時22分的電影《Room》,以5歲的男孩Jack的視角,來呈現他所生活的環境——1個10平米不到的房間,他在這裡活在童話的世界裡,因為有媽媽在,即使空間有限,也是天堂。而這個房間,於他母親來說,這個房間則是個黑暗的地獄,她17歲被騙,遭遇強姦,囚禁於此,期間生下了Jack。

於Jack而言,世界就只有房間那麼大。他的世界僅由這些物件構成:床、衣櫃、椅子、電視、洗手盆、馬桶、浴缸等構成,但因為有媽媽的陪伴,顯得溫馨而美好。在他5歲之前,媽媽從不敢告訴他房間外面的世界。她沒有告訴他,電視里的樹木是真實存在的,小狗也是存在的。

在Jack生日那天晚上,一隻老鼠偷偷溜進房間里覓食。Jack第一次看見除了媽媽以外,活著的生物。他驚奇,猶如發現新大陸一般。於是,抓了點蛋糕屑給小老鼠吃,但被媽媽發現了,趕走了老鼠。這時候,Jack大叫:它是活著的,你怎麼把它殺了……老鼠的出現,讓他開始對電視里的事物,是否真實存在再次產生懷疑。

Jack

5歲第2天,囚禁他們的老男人尼克來了。媽媽特別害怕老尼克會傷害Jack。極力地不讓老尼克觸碰到Jack。因此,發生了爭執。老尼克離開房間後,將房間的電斷掉,作為懲罰。這時候,媽媽覺醒了,決定告訴Jack關於外面的世界,關於她的遭遇,以及如何出逃的計劃。

可從小Jack就被告知,沒有外面的世界,樹木是假的,小狗是假的。只有屋內的一切才是真實的。因此,他不相信、他憤怒。由此可見,在孩子的認知里,採用欺騙的方式來告訴他現實的世界,想要扭轉,都會存在一定的困難,當然影片中存在的情境相對而言,較為特殊。媽媽通過掉在天窗的一片樹葉,告訴Jack,牆外面的世界。而Jack反駁:樹葉是綠色的,它是黃色的。所以,樹是不存在的。

有時候,孩子的好奇心就像不滅的火苗。嗯,Jack,開始接受有「外面的世界」這一意識,他的好奇心大於懷疑,畢竟他真的希望小狗是存在的。

一場策劃逃離小黑屋的行動計劃開始了。媽媽教他如何裝死、如何滾開地毯、如何跳車,如何求救。面對分離,他是憤怒而不開心的喊出:I hate you! 甚至怏求媽媽,可否等他六歲再做這件事。但迫於形勢,媽媽很堅決果斷的告訴他不行。

策划出逃的計劃,可以說是順利的進行了。當老尼克開著車,運載著用地毯裹著裝死的Jack,遠離小黑屋,在汽車行駛一段路後,Jack滾開地毯,看到藍天、白去、綠樹、形形色色的人,他驚呆了——世界如此之大!以至於他忘記了媽媽的叮囑。好在有路人幫了他一把,順利救了他,並叫了警察,救出他的媽媽。

母愛比自由更重要嗎

看完電影后,有2個問題值得思考

一、為什麼Jack沒有得「自閉症」

二、如果把Jack送走,真的就是最好的選擇嗎?

一、為什麼Jack沒有自閉?

在沒有同伴,只有媽媽的陪伴下。他沒有自閉,反而開朗活潑,離開小黑屋後,也逐漸的融入群體生活中。

原因分析:

1.媽媽教他製作手工藝品,這個可以算是親子遊戲,一起做蛋殼龍,紙質的帆船。

2.媽媽教他製作蛋糕。

3.媽媽包容他的喜怒哀樂,在他過生日的時候,做了個蛋糕,蛋糕上面沒有蠟燭。他生氣,對媽媽大喊大叫,媽媽並沒有因此怪他不聽話,而是告訴他客觀事實:她只能找老尼克要更實用的東西,以維持生存。然後把他擁入懷裡。

4.為他唱歌,講故事。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所謂母親的技巧,我們指的是她和孩子合作的能力,以及她使孩子和她合作的能力。

在這部電影中,媽媽這一角色顯然是充滿母親的技巧——一起合作做蛋糕,而且是像做遊戲一般,而不是任務。一起策划出逃,雖然剛開始Jack是反抗的,但後面還是能理解媽媽。再後面,因為媽媽抑鬱自殺未遂,獨處一段時間,為了讓媽媽順利走出抑鬱,他讓外婆將他的長髮剪下,因為那是他的力量,他想給媽媽力量。

二、如果把Jack送走,真的就是最好的選擇嗎?

影片中還有一幕引起我的思考:

當Jack和媽媽被救後,各媒體紛紛出現,想採訪媽媽。後來媽媽接受了採訪,採訪記者問媽媽,當時是否有考慮把Jack送走讓他獲得一個完整健全的童年。媽媽的回答是,他擁有我,所以沒送走。

我的思考:把Jack送走,他真的就能獲得一個完整健全的童年嗎?作為一個母親,你又會如何抉擇呢?

答案是不一定。

Jack被送走的話,他的生存環境可能會有這幾種:

1.孤兒院

2.健全的家庭環境

3.創傷性成長環境

這3種環境出現的概率各1/3。

如果幸運的話,遇見2自然很好。

如果不幸的話,遇見1與3。那則會是以下情形:

孤兒院:

孤兒院中缺少語言交流和母愛的孩子,不光智力受損,生理髮育也變得遲緩。

孤兒院長大的孩子大部分有較重的心理問題,自我意識和合作意識往往停留在較低水平層面。

創傷性成長環境:

在典型創傷性成長環境下生活的孩子,尤其那些天資聰慧、生性敏感的孩子,心理不斷受阻,又無法建立自我成長通道,結果只能是「自閉」或其他形式的精神分裂——這就是「自閉症」的成因。

補充:構成創傷性環境關鍵因素

1.孩子在嬰幼兒期,尤其3歲前,和母親、父親接觸很少,孩子託付給老人或保姆帶。

2.工具過多地介入生活,如過度使用電視、電子產品、嬰兒車等,孩子缺少語言及情感的交流環境。

3.在吃飯、睡覺、大便等日常生活問題上教條,對孩子進行過度訓練。

4.家長對孩子包辦太多,幾乎事事代勞或處處指令。

5.對孩子限制太多,總是否定孩子的想法和做法。

6.監護人脾氣暴躁,經常打罵孩子或用冷暴力懲罰孩子。

7.夫妻感情長期不和,家庭氣氛長期壓抑。

8.直接監護人性格強勢,凡事不容他人質疑。

9.家中少書或無書,很少有親子閱讀時光,孩子沒養成閱讀習慣。

10.孩子長期缺少玩伴,成長環境過於單調。

當這些因素疊加多、程度深,就會構成「創傷性成長環境」。

當以上這些因素疊加多、程度深,就會構成「創傷性成長環境」。——摘於《最美的教育最簡單》

回到自然養育角度再看育兒,兒童的智力發展和母親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有巨大的依存關係。尤其在3歲前,如果母親和孩子交流得少,交流內容簡單,孩子是在情感和智力活動都比較貧乏的狀態中長大,那麼孩子的智商就會偏低,行為也容易出現偏差。

因此,把Jack送走並不是最佳選擇。於Jack而言,有媽媽陪伴,空間的大小與自由關聯並不大。在親子教育中,所謂的自由應該是,沒有太多行為上的限制和管控,行動自如,允許犯錯,這相對而言,就會是一種比較自由的處境。Jack不必擔心把玩具車的輪子拔掉,會被媽媽罵,他要的不是更大的空間,他怕的是與媽媽的分離。

在一個孩子的世界裡,沒有太多的是非觀念,在母愛的滋養下,快樂常常大於悲傷……

母愛比自由更重要嗎

10月育兒學習清單分享

育兒書單:

《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

《法國媽媽育兒經》

《西爾斯橙色親子課》

《別等孩子長大了才後悔你現在做的太多》

育兒電影:

1. 海蒂和爺爺

2. 菊次郎的夏天

3.Room

4.小鞋子

5.我親愛的甜橙樹



推薦閱讀:

2017年你有什麼遺憾清單?
父母偏心,我該如何戰勝自己的心魔?
誰說撩妹撩漢不是零和遊戲?

TAG:學習 | 家庭 | 情感 | 心理學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