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內向社交障礙,家長應該怎麼辦

經常有很多媽媽諮詢我,孩子內向、不喜歡跟別人玩,社交障礙,該怎麼辦?

但真的是這樣嗎?孩子為什麼不愛和別人一起玩?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又該怎麼辦呢?今天我從心理諮詢師的角度和大家聊聊吧。

一、孩子不愛和別人玩兒?你是不是誤會了?

發展心理學普遍以心理學家帕藤(Parten)的理論為基礎,根據兒童在自由遊戲中的社會交往關係和協同程度,將幼兒的遊戲分為以下幾種: 單獨遊戲、旁觀遊戲、平行遊戲、協同遊戲、合作遊戲。

這五種遊戲形式又分成三個階段:

  • 一階段:非社會性遊戲,包括單獨遊戲和旁觀遊戲,幼兒獨自進行。

  • 二階段:平行遊戲,孩子萌生參與其他人遊戲的意向,會靠近他人遊戲的場所,甚至進行相似的活動。

  • 三階段:社會性遊戲,有社交性質。包括協同遊戲和合作遊戲。

孩子在玩耍時需要遵循這個大致的遊戲過程。

孩子內向社交障礙,家長應該怎麼辦

二、如果你的孩子還是喜歡自己玩?

那麼,每個階段對應的年齡大概是怎樣的呢?

  • 獨自遊戲、旁觀遊戲:2至2.5歲。

  • 平行遊戲:2.5至3歲。

  • 協同遊戲:3至4歲。

  • 合作遊戲:4.5歲以上。

應用這個年齡對照時,大家要注意兩點:

一是,遊戲形式出現的順序如上,但後出現的遊戲形式不會取代之前的,而是交錯存在。二是,以上是一個大概的年齡劃分,並不是絕對的,而且是指」自由遊戲「狀態下,而不是有成人的帶領、控制。

一般來講,兒童要到4歲半以上才能真正進行合作遊戲。

孩子內向社交障礙,家長應該怎麼辦

當然,還有很多因素影響孩子的遊戲方式:

1、性格內向、怕生

有些寶寶天生性格比較敏感,千萬不要強迫孩子去融入他人,容易起反效果。可以從旁觀遊戲開始做起,通過在旁邊看,慢慢降低心理阻力。

2、缺乏安全感、分離焦慮

有時,孩子更喜歡呆在家長旁邊,是因為孩子缺乏安全感,對分離產生焦慮。這就需要爸爸媽媽從日常的陪伴做起了。

3、有過不愉快的經歷

如果孩子以前在遊戲中有過不愉快的經歷。可以讓孩子在有其他小朋友的環境中,進行旁觀,或者平行遊戲,漸漸讓孩子對環境產生信賴。

4、物權意識強,不願分享

有些孩子是因為處於物權敏感期。爸爸媽媽平時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讓孩子明白「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也不要過於寵溺孩子,而是找契機培養分享意識。

5、排除孤獨症

孤獨症也叫自閉症。大部分孩子都有可能發生不願意和別人玩兒的情況,家長不用擔心。但也有極少數可能行是自閉症。如果懷疑孩子有自閉症,需要儘早就診、進行干預。

孩子內向社交障礙,家長應該怎麼辦

三、尊重發育規律,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人的身心發育都是按照規律逐步完成的。每個孩子在心理發展的過程中都會有必經的過程。這就更需要爸爸媽媽用心觀察,耐心去理解和引導,而不要主觀臆斷地給孩子貼上標籤,說孩子性格如何,膽量如何,反而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心理發育。

——慢成長(manchengzhang123)



孩子內向社交障礙,家長應該怎麼辦

孩子內向社交障礙,家長應該怎麼辦

孩子內向社交障礙,家長應該怎麼辦

孩子內向社交障礙,家長應該怎麼辦

一、給予勇氣小物:

提供孩子可增加信心的幸運物,讓孩子帶到學校,如喜愛的娃娃、卡通手帕手環,來降低社交或上台的焦慮,給孩子勇氣。

二、演練社交情境:

家長在家與孩子模擬扮演社交情境,在輕鬆的氣氛下讓孩子扮演社交場合,實際教導孩子社交技巧方式,讓孩子面臨實際社交場合時派得上用場。

三、多與同齡互動:

偶爾可邀請幼兒園的同齡或鄰居孩子到家裡來玩,讓孩子在熟悉的環境里自然的和孩子相處、分享玩具,讓這樣的相處模式能類化到幼兒園。東方啟音專業治療師建議家長可藉此觀察孩子的社交互動能力,鼓勵孩子在互動中表現出正向行為,同時也引導孩子觀察他人的好行為,如輪流、合作、注意他人、分享、讚美他人和遵守規則等。建議在為孩子選擇小夥伴時,選擇那些較活潑和熱心的小夥伴。

四、遊戲中提供人際互動:

遊戲與動態活動情境中最能讓孩子主動與人互動,可讓孩子在進入幼兒園前提供遊戲動態團體課程,讓孩子有團體經驗,嘗試和他人互動並結交好朋友。

五、培養特長與自信:

社交恐懼的孩子往往缺乏自信心,家長要盡量培養孩子的長處和興趣,如舞蹈、美術等。讓孩子能夠對自我肯定,甚至有上台表演的機會,從而降低社交恐懼和焦慮問題。

六、在家培養自理能力:

諸如吃飯、如廁等生活自理能力在家培養練習較為適合,孩子也能較有自信。對於一些敏感退縮的孩子來說,在學校練習容易招來同學的嘲笑,給孩子造成過多的壓力。

七、適時鼓勵孩子在校好表現:

家長需要與老師有良好溝通,了解孩子的在校狀況,包括遇到的困難與取得的進步,讓老師能夠引導孩子有更多的表現機會,增加其自信和互動技巧,也可讓孩子通過幫助他人的方式來增進人際互動。家長可根據了解的情況,具體的鼓勵孩子的在校好表現,如:「今天小花哭哭,你安慰了她,你很善良,這樣很好。」



推薦閱讀:

TAG:心理學 | 人際交往 | 心理 | 教育 | 社交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