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有哪些潛規則?
03-28
聊天有哪些潛規則?「現如今要證明自己在笑,真的需要好努力喔......」現在,「哈哈」跟「滾」的意思差不多,「哈哈哈」是「好無聊」,「哈哈哈哈」代表「敷衍笑一下」。你至少要笑到6、7個哈,才能表示是真的好笑,這變成了約定俗成的一種社交禮儀,類似這樣的「潛規則」還有很多。我們總結了《新世紀社交禮儀》,望周知。
符號和疊字,可能是送命題
1、如果跟你說話你回復「嗯」或者「哦」,那基本就要關掉對話框了,但如果是「嗯嗯」或「哦哦」,就感覺還會想跟你聊天
2、嗷嗷=噢噢>哦哦>哦;嗯嗯>恩恩>嗯;行嘛>行>行吧;好嘛>好嗎>好么。
3、如果是比較輕鬆的時候,一句話的末尾可以不加「。」可以選擇用~、表情或者什麼都不加來代替。當然了也不要加太多感嘆號!因為會讓人感覺你情緒很激動。4、波折號偶爾加一下還行,也不要加太多了,會顯得太隨風飄搖。5、省略號也是一樣,每句話都加感覺你這個人說話為什麼吞吞吐吐的。讓我們尷尬又不失禮貌地結束談話6、「我去吃飯了/我去洗澡了」的意思是:這個話題聊的差不多了。如果你發現我下午三點跟你說我要去吃飯了的時候,請你不要繼續追問:「吃這麼早呀?」
7、「不聊了我去睡啦」的意思是:我現在要開始我的睡前儀式——玩手機,直到不再有新的朋友圈和微博出現的時候,我就真的要去睡了。8、尷尬或實在不知道說什麼的時候,發表情包就可以了。初次見面,請多......保持距離9、別一見面就要求加微信,更不要看著對方通過自己的好友請求。10、誰先加的微信,誰要先說第一句話,打招呼最好先自報家門。你加的我你還問我是誰,朋友,刪除按鈕下一秒就要按下去了啊!
11、工作之後感覺微信比較常用來工作,微博可能相對私人一些,所以如果不熟的話,能不能不要追著互關啊!回復才是新世紀的社交美德12、朋友圈有共同好友的情況下,有多條評論,只要回復了一條,其他都應該要回復喔。13、遇到有人在微信上提出非常過分的請求,那就晾著不回。所以,如果對方沒有爽快地、及時地答應的話,就代表已經拒絕了。
14、不回別人微信前最好也不要發朋友圈。停止尬聊,從我做起15、在嗎?有空嗎?忙嗎?睡了嗎?有啥事兒直接說出來啊,這樣我才好決定「在不在」。16、微信對話框一直顯示」對方正在輸入",請發出來不要讓對方等了很久卻什麼也看不到。17、微信有語音聊天功能,這和打電話是一樣,不要突然發過來邀請,要提前問一下別人方不方便,是不是有WiFi。對方按了拒絕就代表不方便,就不要再打了。在人際交往中,「有禮貌」可能是最底線的要求了。然而,社交方式在不斷發展的同時,「有禮貌」的定義也發生了巨大改變。第一,以前普遍遵循的禮貌和規矩,因為在使用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被人添加了附加含義,而偏離原意:比如微笑表示敬意,可能現在看來卻十分迷幻;「呵呵」過去真的是正經笑聲,現在卻是嘲諷第一辭彙。另一方面,從前被認為是「沒禮貌」的舉動,因為時代的變化,也變得可被接受。第二,因為當今的很多交流從線下變為了線上,因此溝通中的許多非言語線索(表情、語氣、肢體)就被過濾掉了,表達禮貌的態度就更加困難。
我們產生了表情包、顏文字、去彌補那些消失的非言語線索,努力讓自己看起來更禮貌。我們的目的是想要引起一些思考,社交工具對我們的影響並不再是單純的技術革新,它也在不斷改變我們的社交行為,塑造我們的個人邊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套不斷更新著的規則和界限,而我們,需要在這些變化中彼此觸碰,了解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推薦閱讀:
※如何做好人際關係?
※如何處理宿舍人際關係
※《摔跤吧爸爸》的口碑怎麼樣?
※那年花開月正圓沈星為什麼挨打?
※論請客與AA制的適應場景
TAG:人際交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