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文藝片的叫好不叫座
文藝片的叫好不叫座貌似是一直以來太的面貌,或許某一天它會成為一種時尚,但是我想不是現在。說說2016年的文藝電影《百鳥朝鳳》,上映前後也有不小的反響。
既然要說《百鳥朝鳳》,下筆交代下吳天明還是有必要的。
80,90後們或許沒什麼印象,但是,說起影帝張藝謀,你自然想起《老井》,吳導憑該片奪得金雞最佳導演獎,此後也憑藉朱旭老爺子主演的《變臉》再次將金雞最佳導演獎收入囊中。不得不說,不論是80年代的《老井》,還是90年代的《變臉》,都是心生敬佩之意,堪稱「好」片子。吳導的樸實路線,走得堅持而自信。
《百鳥朝鳳》透著吳導濃重的樸實氣息,已然歸為文藝之作。時下電影市場,文藝,叫好不叫座,非一兩日之態,已是尋常事。但是《百鳥朝鳳》的市場,卻不似吳導電影風格這般堅持如一,大有後來居上的勢頭。但是,以我之淺識,初始的不叫座,或許才是市場的正常映射。
王為一說,論電影,雅俗共賞,為之佳片。無論時代如何進步,階級鬥爭終將存在,所以參差不齊的階級文明,固然需要深入淺出的電影藝術。有人娛淺,亦有人論深,但是做到深入淺出,又絕非易事。
自來文藝電影常有一通病——「思考美之論」。哲學之「美」、傳統之「美」、生命之「美」……因為層層「美」的表達式,所以美。在一定程度上講早已不是簡單通俗趣味,雅俗共賞之「俗」蕩然無存。此可謂文藝電影不叫座的原因之一。
其一為電影本身,而其二,則為走進影院的觀影者,多居以娛為主,樂隨其後。聊天約會、明星八卦、或無所事事者。而與文化、哲學、傳統,深思者甚少。現今生活,一步一世界,步步求上。與此,亦求勞逸結合,逸為安樂不深思,不深思則可稱通俗趣味。文藝之作失此一局。
叫好不叫座,可言文藝片「好」,卻不可妄言余者不「好」, 喜劇賀歲,眾星雲集,視覺特效,獨創題材,皆可引領市場,引領票房。淺出通俗趣味,已然是「好」電影了。恰不巧,文藝片深入且不能淺出,「好」在「冷色調」了。在未達雅俗共賞之時,怎好魚龍混雜?人人皆論,電影藝術源於生活,且高於生活。文藝電影高於生活,卻深感不通於生活。
步履蹣跚的滄桑花甲之年,無比堅持,要求吹完他認為代表至高無上尊重的嗩吶曲,為一位視為英雄的亡人,為回禮於尊重嗩吶的一代人,為祖祖輩輩的責任——如他師爺的師爺師爺留下來的金嗩吶一般堅守著。若深思,你或許會淚流滿面,若深思,你或許會略加尊重傳統,若深思,你或許會在心裡對過去一代代人給予更高敬畏……只是或許,殊不知,周圍吸著可樂的甲,嚼著薯片爆米花的乙,擁抱說笑的丙丁,還有不停抖動二郎腿的戊……孰能靜待於此?通俗品來無味,雅亦無心深思。
在西安城牆頭,衣衫襤褸的老者,以吹嗩吶賣藝乞討度日,吹奏著的可能也是他自認當年無比榮耀的曲子,卻早已換不回溫飽,一心似要守住這根嗩吶,卻找不到更好的方式,而年輕的游家班自是不能免俗;焦三爺從太師椅上起身,又回頭,從容的向山下走去,那個最好的時代過去了,一直堅守的,可能是被淘汰了,也可能是以另一種方式存在著,總言之,都在變化著;天鳴流著淚,在師父墳前吹起《百鳥朝鳳》,別人眼中的《百鳥朝鳳》代表什麼,我不知道,天鳴可能也不盡知,但是此時,他深信,師父配得上這首名曲。以最好的姿態去感恩,為師父一生堅守的,為曾經付出的,為結束,亦為開始……一個畫面,一個時代,人的落幕,文化的落幕,精神的落幕,另一個時代的洶洶來襲。其中的無可奈何,又有幾人慾解,幾人可解?
相比滿座的《百鳥朝鳳》,緊緊抓住百分之五十觀眾的《晚秋》,更讓我欽佩。未及雅俗共賞境界,直面不叫座,有何不可?為「好」字生,票房有,則更佳。無,且忌魚龍混雜,否則,清也不清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