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政策是否應該向貧困學生傾斜?
近日,教育部印發通知:要求加大對貧困家庭學生的政策傾斜,達到有關高校投檔要求的建立貧困家庭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通過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的經濟資助等措施,幫助專項生順利完成學業。
一石激起千層浪,教育部的這一政策引起了廣大網民的熱烈討論。反對者認為這一政策違反了基本的社會公平;支持者則認為該政策體現了國家對於貧困學生的關心。這項政策體現的是國家試圖改變教育資源日益嚴重的不均衡分配的現狀,在討論這個政策正確與否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中國教育資源分布的現狀,以及如果作為一個出生於農村的孩子,你的求學之路有多難。
隨著中國城市化的日益推進,2016年中國大約有7億9千萬人口生活城鎮,約有5億9千萬人口生活在鄉村。現階段中國大部分省市實行的教育制度為6年小學、3年初中、3年高中,然後通過高考考試的學生再進入各地區的高校學習。在這長達十幾年的求學之路中,若你出生於農村,那麼你將會面對三個難關——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以及高考。為了更加清楚展示這三個難關,我以出生於1998年的人群為例進行講解,之所以選擇1998年出生人群進行分析,是因為這一群體於2016年進入高校,是當前能夠查詢到的最新數據。
出生於1998年,如果沒有什麼意外發生,那麼你將會在 2004年6歲左右時進入小學一年級。依據2004年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這一年農村人口有7億5千萬,城鎮人口有5億4千萬。若按照城市、鎮區、鄉村三級劃分,那麼鄉村有1154萬、鎮區有320萬、城市有299萬小學一年級學生;到了六年後的2010年,鄉村有573萬、鎮區有798萬、城市有348萬初中一年紀學生;而三年後的2013年,鄉村有28萬、鎮區有421萬、城市有373萬高中一年級學生。具體變化圖如下所示: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十分奇怪的規律,即鄉村學生在小升初、初升高階段均大幅度下降、鎮區學生在小升初階段大幅度上升、在初升高階段大幅度下降;城市學生則在求學之路的兩個大階段無大幅度的變化。
如果你是一個城市的學生,可能你會對這種現象感到十分迷惑,但是如果你來自農村,那麼你會對此再熟悉不過——這一現象就是異地求學。
據2015年發布的《中國兒童發展報告》顯示,二十世紀初期開始的「撤點並校」教育改革,撤銷大量農村原有的中小學,使學生集中到小部分城鎮學校。這一改革旨在通過國模經濟,提高教育效率,改善教育質量,促進成像和地區平衡。然而,這一政策卻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1、生活在邊遠地區的學生的受教育機會受限,農村地區的輟學率上升。許多研究指出,邊遠地區的學生和城鎮中心學校的路程更遠,增加了上學的交通費用和安全風險;2、加劇了農村邊遠地區和城鎮地區的兩極分化,拉大了地區不平等。3、異地求學所導致的寄宿制學校,由於缺乏資金支持和人力資源,許多寄宿制學校的生活條件不衛生、空間擁擠,缺乏家長監護的學生又常常會出現心理問題。基於以上負面影響,「撤點並校」政策於2012年被廢止。
政策可以廢除,但是壞的政策造成的後果又豈會隨著政策的廢除而迅速消失。1998年出生的一代在2004年到2013年的小學與初中階段學生總數數量變化幅度雖然並不大,但由於官方發布的數據缺乏相關信息,我們無從知道有多少鄉村學生進入城市或鎮區學習,也不知道在2013年初升高的學生總量腰斬過程中,有多少是農村學生、又有多少是城市學生。但另外一份數據或許能為我們這個問題提供一定的參考,據美國斯坦福大學弗里曼·斯伯格里國際問題研究所的研究院羅斯高介紹,2013年中國城市孩子上高中的比例為93%,甚至略高於美國;而農村則只有37%,63%農村的孩子一天高中都沒上過。
初等教育的資源分配不均已經達到了令人膽寒的地步,那麼高等教育呢?據北京大學高等教育科學研究所教授丁小浩2000年的調查報告顯示,1997年我國鄉村人口總數為70.08%,而按照高校學生構成按城鎮和農村劃分,當時調查樣本中農村學生佔比僅為34.9%。30%的城市人群佔據了大約75%的高校教育資源。2012年的人民網報導顯示,農村大學生比例正在逐年下降,清華北大農村大學生只佔15%左右,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重點院校農村學生比例均低於30%。幾年前 「寒門難出貴子」的社會大討論也揭示了農村學生在重點大學比例逐年降低的現象。
1998一代,2015年升入高三學習的人數共有796萬人,因為異地求學的問題,我們無法知道這其中農村學生、城鎮學生的比例。到了2016年高考後,這些人共有746萬人進入高校學習(含專科與本科)。若基於羅斯高的調查數據與2004年學生組成可以大致判斷,2016年高校學生組成比例大致為農村4:城鎮6(這一比例應該極為不準確,但農村進入高校的學生數量應該是遠低於城市)。
造成「寒門難出貴子」現象的原因很多,非本文所能具體探討,但是教育資源分配失衡絕對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清華北大2016年在湖南省共錄取了300名學生,其中位於省會長沙的著名高中「四大名校」長郡中學、雅禮中學、湖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長沙市第一中學就佔據173個名額。不只是湖南一省,全國範圍內的各省「超級中學」已經崛起,這些「超級中學」在自主招生和保送制度中佔據了高校的幾乎全部推薦名額。
見微知著,這些年失衡的又何止是教育資源的分配,社會各個階層也在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下漸趨固化。政府通過必要的調整和制定新的教育政策來確保所有人都能夠公平享受公共教育資源,是社會長期穩定發展所必需的前提,也是對農村哪些渴望改變自己人生軌跡的貧困學生的一種平等待遇。畢竟貧困農村學生和哪怕一般條件的城市學生考取同樣一所高校,所需要付出的努力是完全不一樣的。
更多文章請關注微信公號:彩色說
推薦閱讀:
※你是如何改變自己,擺脫「醜陋的中國人」的劣根性的?
※持續關注 |毀三觀的兒童「邪典視頻」剛剛下線,小遊戲又來
※普通人成功之路-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
※二十幾歲住在哪裡對你有多重要?
※別只盯著孩子的學習,父母還要將孩子培養成「有頭腦」的人,不然後果很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