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孩子孝順,還是要孩子學會如何去愛
在大多數人的心裡,父母是這樣的一種形象:講的過你的時候和你講道理,講不過你的時候和你講倫理,用「我是你媽」「我是你爸」來壓你是常事。面對父母的強勢,我們無力反駁,如果反駁就會被冠以「不孝」的「罪名」,相反,如果不反駁,心裡就會非常的憋屈,這種滋味可是非常不好受的。那我們到底該怎樣去面對和解決這個讓很多人都頭疼的問題呢?
李安在拍完父親三部曲的《喜宴》之後,接受採訪時說過這樣的一段話:與父母的關係,能夠彼此相愛就夠了,不必要製造一個階級觀念。你一定要小的服從大的,但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你都要尊重他,他的性取向、他的愛好、他的任何東西你都要尊重他、接受他,這是和平相處的一個基準。
在中國人的思想當中,【孝順】這個觀念已經根深蒂固,從小到大,孩子都被灌輸你一定要孝順,灌輸者不僅是自己的父母,還有各種形形色色的人。可是【孝順】究竟是什麼呢,是對父母的百依百順,還是唯命是從?我認為孝順只要是我和父母互相愛彼此就足夠了。
李安提到,中國自古以來的所謂【孝順】,其實是有一個不平等的階級觀念在裡面,認定小孩一定要服從家長,要【順】,它跟現在的【平等】衝突,是一種過時的觀念。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說到底也是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人人平等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那父母和孩子之間也應當平等,沒有高低階級之分。父母和孩子都是平等獨立的個體,孩子的想法理應獲得尊重。父母的想法並不都是正確的,所以不聽父母的話並不是不孝順,也不是忤逆,只是個人的自由選擇而已。
大學的一個老師曾經說過一段話,具體內容忘記了,大體意思是這樣:我們不要被傳統的【孝順】觀念所束縛,對父母言聽計從,沒有聽話就內疚,父母並沒有高我們一等,我們不欠他們的,相反,父母在生我們的時候有徵求過我們的同意嗎?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應該把注意力從孩子轉向自身,只有改變自己、豐富自己、提升自己,以充滿愛、價值感、尊重人際界限、擁抱改變的積極狀態,才能讓孩子健康地成長。
《歡樂頌》相信大家都看過,樊勝美的遭遇讓很多人痛心,可是大家有沒有思考過,她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
希望所有的父母都知道,孩子真的真的不是父母的附屬品。
推薦閱讀:
※把女孩子當做假小子來教育的模式是否正確呢?
※「四步法」教會家長正確引導孩子表達情緒
※為什麼你的孩子如此「任性」
※如何教育18歲已經不在念書的任性不懂事弟弟?
※家長做好這些家庭教育比檢查作業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