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濟學角度談"為何30歲以後的女人越來越難嫁"

文|江南憤青 ID:扯淡堂

2018-1-9

有些人註定是屬於遠方的。他們從出生後的那一天起就開始尋找,尋找屬於自己的彼岸,他們一生都在路上,無論身在何處,心總在流浪,和那些旨在尋找世俗歡樂的旅行不同,他們每一次孤獨的旅行就像一次刻骨銘心的愛情,或者一場朝聖,渴望的並不是一場視覺的盛宴,而是一次心靈的救贖。

西方經濟學上認為,商品價值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商品的供求關係。

這裡要特別說明的是供求關係,不是單純上的數量多少而應該是商品滿足需求的特質性。女人從數量上的確是少於男人,但是大家千萬別忘記,從滿足需求的特質上來看,其實女人是遠遠多於男人的。

舉個例子:一個女人,能夠滿足對外需求的年紀應該是在18-28左右的年齡段,如果超出這個年齡段的女孩子,其實從供應的角度上來看,是遠遠多於男人的數量。而男人,可以供應需求的年齡段基本上可以從18歲到82歲都是可以滿足對外需求的。一個82歲的男人娶一個18歲的女人沒有人會說什麼,而一個82歲的女人嫁一個18歲的男人是無法想像的事情,甚至30歲的女人嫁28歲的男人,可能都會是少見的情況。

也就是說從實際意義上看,為了不過早貶值,許多女人都會選擇在30歲以前結婚,因為之後可供她們選擇和被選擇的機會都會減少。但是,男人卻不太一樣,他們有比較自由的選擇和被選擇權,40歲以上的男人照樣可以和20歲的男人爭奪一個女人,而且具備更大的優勢,這樣男人的年齡階段被有效地分開,從而很大意義上雖然女少男多的局面,但是現實並不會出現男人不容易娶女孩子這個情況的產生。

經濟學上,還提出了資源合理優化配置的概念。

從數量上看,女人的確屬於資源稀缺型,但是從另外一個意義上來看,女人在許多時候,選擇愛情和婚姻的時候過於盲目,導致了優質女人稀缺而平庸女人泛濫的情況產生。舉個例子,因為女人對愛情可能無所謂和不在乎對方的身世背景,但是在婚姻方面,卻十分看重對方的物質條件,要求起碼是有車、有房和較為寬裕的生活水準,但實際上從現實生活上來看,有幾個男人,可以在30歲之前,憑自身的努力獲得這些水平呢?對於女人來說,在相應年齡段,能夠找到如此要求的男人其實是非常少的,優質女人或許可以憑藉自身相貌、學識乃至機遇獲得如意郎君,但是這些女人畢竟是少數,從而導致了少數以外的那些女人就無法獲得相應的如意郎君,好的要不到,不好的不想要,高不成低不就,最終導致了青春蹉跎,過了30歲就開始貶值,愁嫁現象自然出現。

2018-1-11

泡沫起來什麼都漲,不用做任何選擇。這個我已經測試了很多次了。14年閉著眼睛買股票。15年閉著眼睛投現金貸,16年閉著眼睛買成都重慶房子和越南股票。17年閉著眼睛買幣。你選擇和不選擇,最後發現不選擇的結果遠遠好過選擇。因為選擇,需要成本,需要有能力判斷,選擇的結果大多數往往都是把垃圾選擇回來,把寶貝丟了。錢是逆向選擇最明顯的東西。越便宜的資產價格越有人給錢。價格越高給錢的人越少。市場利率不斷高起,帶來的結果就是資金越來越少。

這兩年我們已經越來越不求甚解,很大程度是因為弄懂一個事是需要時間的,而世界瞬息萬變,機會也稍縱即逝,他需要我們最快時間作出決定和判斷,而弄懂以後,基本上機會也就錯過了。所以,投資往往是過去對世界認知的經驗累計以後的自然動作,直覺變得越來越重要。

《薩利機長》里有一個表達,大概意思就是說很多時候你必須在幾秒鐘之內做判斷,而不是你可以開個幾天的會,慢慢分析,慢慢討論最終決策,所以在很多人質疑機長完全可以把飛機開回機場,而不用落在水上的時候,機長說你把計算這個結果的時間放進去的話,你就必然墜機。第一,政治家都知道很多時候沒時間去討論,必須第一時間決策,依賴經驗,依賴直覺。第二,他們也知道世界上沒那麼好的事情,可以讓你兩全其美,很多事情都是衝突的。想兩面討好、事事妥當,最後結果往往成不了事情。而評論家,分析師,他們往往可以給你提出一萬個辦法,讓你兩全其美的完美解決問題,本質其實都是傻逼。

推薦閱讀:

撩妹神技能「脆弱面展示」全解
談戀愛的時候會不會好好說話
女神是不是把你當備胎,看這5種跡象就夠了
成功率極高的三月邀約方式!
男人和女人,究竟誰更喜歡約會?

TAG:剩女 | 戀愛技巧 | 婚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