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中國年
中國雖然不是一個信奉宗教的國家,也沒有古希臘那樣系統的神話傳說,不過卻有著眾多各種各樣的節日以供人們藉機犒勞自己,吃吃喝喝,尤其是春節。春節,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都佔有舉足重輕的地位,它背後涉及的家國情懷、傳統習俗、文化內涵顯得是那麼的耐人尋味,意味深長。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尤其是春節,這麼重大的節日,對於漂泊在外的遊子,無論你身在何方,無論你處境怎樣,對於家人的思念都會倍增,渴望與家人團聚,與至親朋友聊聊過去一年的情況。
而連接這一切的是一張張車票,一場場返鄉大潮。自1980年有了春運這個概念以來,每年春運都得到廣大媒體乃至舉國上下的熱切關注,這是每年定期上演的人類大遷徙運動。由於人數眾多,運輸過載,往往一票難求,於是又上演了一番番精彩的搶票大戲。對於過年這種事情,大家都是熱情備至,充滿期待。
春節是一個辭舊迎新的節日,無論過去的一年有多麼的不順,新的一年都代表著新的開始,代表著新希望,因此中國人特別重視,會在這一天穿新衣,換新鞋,歡歡喜喜過大年。當然也衍生出許多傳統習俗,宋代的王安石還特地寫了首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來記錄這一習俗。
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直到有一年出現一個白髮老人聲稱自己能夠趕走「年」獸。當「年」獸像往年一樣準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爆竹聲,「年」獸渾身顫慄,再也不敢向前湊了,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
這時大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獸大驚失色,倉惶而逃。這時人們才恍然大悟,原來白髮老人是幫助大家驅逐「年」獸的神仙,人們同時還發現了白髮老人驅逐「年」獸的三件法寶。從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這風俗越傳越廣,就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除此之外,紅包在過年也是必不可少的。紅包,俗稱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因為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幫助小孩平安過年,祝願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放進紅包贈送給晚輩,相傳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中國自古至今都是一個內陸國家,特殊的地理位置讓它發展出了發達的農耕文明。這意味著它相比於草原上的游牧文明、群島上的商業文明,在食物的獲取上有了更穩定的來源,能夠馴化牛羊、種植小麥和水稻,能夠開開心心放棄狩獵採集的艱苦、危險、簡陋,安定下來,享受愉快而飽足的田園生活。
在生產力不發達的情況下,農業意味著靠天吃飯,萬物生長靠太陽,因此中國古人與太陽結下了不解之緣。地球是圍繞著太陽沿著橢圓軌道周期性運動的,與它息息相關的、依靠它來獲取能源的自然也會呈現出周期性,表現出很強的時令特徵。因此,準確的計時對於一個農耕文明來說非常重要,因為一旦錯過了合適的種植日期,那麼農作物將不能獲取足夠的光能量,無法茁壯成長,嚴重時可能導致顆粒無收。這對於食物來源單一、對於農業有很強依賴性的人來說是不能接受的。
然而,太陽的變化周期很長,相對不易被觀測和記錄到,而月相變化是比較容易觀測的,也有比較穩定的周期,於是我們又有了農曆,有了天干地支,有了二十四節氣,有了十二個月,有了日晷,有了滴漏。這些都深深的烙刻在我們的文化里。比如我們對於個人精神描述有神話傳說夸父逐日、后羿射日,我們對於自然的發展認識是興衰有度、周而復始,我們對於人倫強調的是長幼有序、尊卑有別,這一切都跟太陽的周期性息息相關。
對於「在一個無神的世界裡,人如何實現自治」這種曠世難題,中國人也從中悟出了極深厚的智慧,提出了一套人與人相處的基本準則。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儒家文化。孔子為什麼談「禮」,因為在宇宙自然中,除了永恆競爭的叢林法則,還有一種自然秩序,那就是時間順序。天地萬物有時,人生在世有歲,長幼老少代際傳承,生生不息,是能長期持續的秩序來源。因此才說,「禮,天地之序也」。沒有任何一個僅靠威權和利息維繫的社會能延續長遠,更不用說數千年。
所謂絕色,你觀顏,顏會老去,你聽歌,歌會沉寂,你看戲,戲會湮沒,而你讀心,心永灼爍。真正的風華是一個人離去多年,仍能在不計其數顆心裡時時存在,日日鮮活。她是仁義禮智信,無需贅述過多,只能說,自識她後,我變成了更好的我。而你從未領略過,又怎會曉得,她原是如此絕色。這大概就是我眼中的中國年。
http://weixin.qq.com/r/Bzunv7nEheT6rf3c924V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349.與喵共舞181~周末和媽媽在家
※春節?Emmm…
※喂?這裡有人劇透拜年祭!誰來管管
※在路上或已歸家的你,這個春節最期盼什麼?丨67個年味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