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師寧靜致遠的夜思-讀《政治的人生》

簡單說下,《政治的人生》成書於1995年,那時王老師為復旦國際政治系主任,後提為法學院第一任院長,內容為1994年1月-12月間他關於政治、讀書和人生的思考。如王所說:「政治的人生,並非指一種政治的經歷,而是說,作為一名政治學的學者,我的大部分時間均用來做我的專業學問了,以致這一學問佔據了我絕大部分的生命。」

為什麼要寫下這些日記?王在自序中也提到,「他多年來養成一種習慣,或者說不得不養成這樣的習慣,就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靜靜地思考一天來的經歷。白天,大部分時間均在異常的忙亂中度過,沒有工夫思考。有工夫思考的時候,大多也用於作嚴肅而枯燥的學術思維,專業得厲害。而對於人生,卻沒有時間去思考。夜色下來,一切歸於寧靜,望著窗外閃爍的路燈,可以靜靜地思考自己和世界,思考在自己的行政工作和學術研究中排不上號的事情。從中找出有意義的東西,做一點小小的思想享受。」

一、學習心得之一,埋頭實幹寧靜致遠。

王很謙遜,那個時候的他,已經是圈內出名的青年學者,也是政府的座上賓。他在序言中說「之所以願意把這些思想「沉澱」積累起來,不是因為它們有特別的價值,而是因為它們是在寧靜的外界和寧靜的內心狀態下形成的。寧靜致遠,這是一個值得追求的境界。」

可見,不論求學做事,都要踏踏實實,要追求寧靜致遠的境界,正所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反思自己這些年工作,還是有所患得患失,不能沉下心去認真專研。一方面跟自己有關,不能嚴格要求自己。另外一方面,跟當下社會大環境也有關。特別是在當下比較浮躁的社會,急功近利佔了大多數。所有人都渴望成功,各類成功學書籍大行其道。對於成功,都是想到速成,而沒有想到背後十幾年如一日的積累。

再延展到國際關係上,中國想發展成為發到國家,某種程度上跟個體也一樣,也需要踏踏實實,不能大躍進,動輒趕英超美。就像小平同志說的,中國在國際關係中同樣需要冷靜觀察,沉著應付,穩住陣腳,埋頭實幹。治大國如烹小鮮,個體發展與國家發展其實有其共性一面,離不開埋頭實幹。

王也在日記中寫道,「中國社會的發展就是要有苦幹的人。大家均瀟洒的話,這個社會不能進步。要有人高談闊論,但是一個社會更重要的是有人一件一件地做事。」

但他也坦承不容易做到,說容易,做不易。他說,為師之道,是一種精神,沒有這種精神怎能甘於寂寞。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二、學習心得之二,要麼庸俗要麼孤獨。

王說學者的生活像撞鐘,他已經習慣過無幸福的生活,也就是接受了生活的平淡,沒有對幸福的慾望,也就無所謂痛苦。痛苦往往來自於希望,而不是痛苦本身。痛苦往往是伴隨著對幸福的追求的,而不是伴隨著幸福本身。幸福之事,可欲而不可求,可求而不可執。修練了這麼多年,有足夠的空間在心中,無所謂幸福。

同時,他也提到他也不反對他人追求幸福,因為人不可能過同樣的生活。

他對幸福的理解頗具哲理思維,就像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提過,「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按我的理解,王想表達作為一名學者,要做好學問就得耐得住寂寞,能習慣平淡。同時,他又表達出,生命是有限的,要在生命流失的過程中,盡量地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意志,完成人的選擇,這將是有價值的生命。對於人類短暫生命這個話題,孔子在2000年前也同樣發出感慨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人生世事變幻太快,要惜時。

在日記里他曾提過,「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有的是弱者;有的是強者;有的要別人來設定目標,有的給別人設定目標;有的需要感情支持生活,有的需要意志支持生活。我大概在每一對概念中都會選擇做後一種人。」

沒有對自己的嚴格要求,沒有堅強的意志,是不可能耐得住寂寞,習慣於平淡的。選擇了強者,就要學會約束自己,甘於寂寞,追求的是國家民族的大幸福。正所謂,古來聖賢皆寂寞。

普通人的個體小幸福呢,也沒錯。兩種道路,看自己怎麼選擇。

三、學習心得之三,生有涯而學無涯。

王愛讀書觀影,而且愛在凌晨讀書觀影,並記錄下自己的思考。在1994年這一年裡,他讀了近60本書。

日記中,經常提到他在凌晨讀書。比如凌晨讀托克維爾的《舊制度與法國大革命》。過去看過他另一本重要著作《美國的民主》。這本書也是他有影響的著作,值得一讀。

再如,凌晨重讀杜威的《人的問題》。杜威是實用主義的哲學家,過去受到很多的批評。在《人的問題》這一本書中,有一些思想對政治發展有啟發意義。他比較注重從人的角度來看政治發展和人的發展,相信教育是一個社會最基礎的政治化過程。

除了這些學術著作外,像《白鹿原》、《射鵰英雄傳》、《廢都》、《金賽性學報告》、《中國古代性文化》各種領域的書籍都有涉獵。

除了看書之外,王也熱愛凌晨觀影。日記中提到,凌晨看《辛德勒的名單》,是一部能夠震憾靈魂的作品。震撼的地方,不是它的藝術性和技巧性(當然在這方面也有很多可以稱道),而是它所揭示的人性的世界。

按現在的說法,王是夜貓子。他說過夜深人靜時,特別有利於思維的運轉,是一種寧靜的美的享受。

在日記中,他專門提到了一封愛讀書的博士研究生的來信,寫得感情充沛,讓人感動,就在日記中完整的記錄了下來。

博士在信中寫道,「為什麼要再次做讀書的選擇?我想,如果一定要刨根究底的話,它可能發源於我對生活的一種體驗。因為我發現,人們看待一個有道德的人,透出的目光是親切,看待一個有權力的人,透出的目光是敬畏,只有看待一個有知識的人,目光中才盈溢著無限的尊重,並飽含著由衷的敬佩。我嚮往那份尊重和敬佩。再有,我很欣賞書頁中那一片於喧鬧、複雜和浮噪之中仍可守的寧靜的小天地。」

王讀完信感慨道,「寫得真好,讀書在整個社會如果能夠得到這樣的認識,那社會就會發展進步。可惜,人們往往要經過千辛萬苦之後才能明白這一點。」

四、最後。

什麼人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

王說,應該是具有至死不渝的信念、學貫中西的知識、高山仰止的人格、高瞻遠矚的目光、百折不撓的毅力、海納百川的胸襟、縱攬全局的能力。

===================

夢裡挑燈看劍 - - 一枚來深務工的金融民工的微信公眾號,有夢想有情懷也偶有失落,歡迎關注。

微信公眾號:swordindream

weixin.qq.com/r/CkQLEwT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接近凌晨的思考
選擇決定命運
體面
新年快樂,筱蕾

TAG:政治 | 讀書筆記 | 日記 |